首頁 / 行腳處 / Buen Camino 走,往心朝聖去

Buen Camino 走,往心朝聖去

每個人走上這條路的原因都不同,有人單純追求心靈歸屬,有人挑戰自我,有人磨鍊意志,也有人探索生命的意義。這並不是一場比賽,沒有誰先也沒有輸贏,最重要的也不是證書,每個人都只是與跟自己同在,在這條路上,尋找自己和解答。‘Buen Camino’,這是在朝聖路上,旅人聽得最多的一句話,祝福他們一路平安順利。

一路上很多的貝殼標誌給朝聖者指引。(圖片提供:馬凱琳)

相傳在西元42年,耶穌十二使徒之一的聖徒雅各,殉道而死後,他的弟子經由海陸運送他的遺骨到伊比利半島時,遇到強烈的暴風雨,船沉了,劫後餘生的學生們逃上岸後,正難過遺失聖徒遺骨時,神奇的事發生了,沈船上貼滿了扇貝從海上冒出。經歷一波三折後,最終埋骨於小村落。經過漫長歲月後,逐漸被人們遺忘,從此下落不明。直到西元813年,一名牧羊人藉由流星墜落的地方找到了被遺忘八百年的聖雅各遺骸,消息傳到當時的教皇及一位法國邊境的領主耳中,這位領主便前往發現地點進行聖葬,將該處以聖雅各命名,由於星星的指引,在地名中加上Compostela星野(意為群星之地),成為了‘Santiago de Compostela’,並在那裡蓋起大教堂,將遺骨存放在教堂內。

讓歐洲人踏上朝聖之路的原因,是在西元844年基督教徒與摩爾人持續不斷的戰爭,國王夢到聖雅各宣告即將幫教徒打贏戰爭的預言,後來基督教軍隊真的扭轉了原本弱勢的局面打贏摩爾人,這一戰被認為是聖雅各顯靈,促使歐洲人長途跋涉至聖地牙哥,見證神跡的降臨。傳說走完朝聖之路,便可赦免朝聖者在世一半的罪。

朝聖之路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是世界上最經典的徒步步道之一。(圖片提供:馬凱琳)

旅人踏上徒步之路
朝聖之路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不斷吸引全世界的旅人前來,儘管其中大部份並非天主教徒,在宗教之外還包括旅行、運動、健行等性質,理由千奇百怪,形式也各式各樣,可以選擇徒步、騎單車、騎馬,路線選擇亦多。背包旅神馬凱琳和三位朋友選擇了經典的“法國之路”這條路線,四個人一起出發,每個人的理由都不同,馬凱琳基於陪伴和挑戰自我,同伴一是想替已故母親去朝聖贖罪,其他兩位同伴是抱着旅行和探索的心情,四人中有人走完全程,有人中途放棄,搭上巴士到其他地方去遊玩,接近終點時再集合,一同朝大教堂邁步。

出發前他們在朝聖者辦事處登記,辦理朝聖者護照。拿着朝聖者護照每天沿途蓋章。這算是對朝聖者的一個小獎勵,一個個印章如同足跡,見證與記錄自己的努力。集滿各站印章後,便可在聖地亞哥領取徒步證書。儘管每年約有30萬人去朝聖之路,但能夠一次全程走完的人數僅有15%到20%,有的人會半途離開,有的人會分批完成,譬如今年走到某處,下次再回來接着走,有朝聖護照上的蓋章證明,到終點一樣能拿到證書。

除了朝聖者護照之外,凱琳也領取了一個扇貝,把它掛在背包上,與她相伴相隨。由於聖徒雅各的傳說,扇貝因此被視為聖雅各的象徵,後來轉換為星芒圖案,成為現在朝聖之路上隨處可見的標誌。扇貝也是朝聖者的信物,既是一種身分辨識,也祈求路途平安。

拿着朝聖者護照每天沿途蓋章。一個個印章如同足跡,見證與記錄凱琳的努力。完成徒步後,便可在聖地亞哥領取證書。(圖片提供:馬凱琳)

輕裝上陣量力而行
馬凱琳是個節儉的旅人,在這一路上,大部分時間她都在公l立庇護所留宿,在那裡可以自己下廚煮食,節省花費,離開前她隨意樂捐表達謝意。當然,偶爾她會款待自己,到私人住宿睡一晚,請自己吃一頓好的。除了庇護所,沿途還有餐廳、酒吧、教堂或商店等,法國之路設備齊全,因此裝備可以很精簡,萬一需要什麼,可以在路上借或添購。負重行走,背得越重走得越辛苦。如果實在背不動,沿途庇護所都有提供寄包服務,可以把背包寄到下一個住宿地或,寄一次費用3至5歐元。徒步旅行最重要的幾樣物品,包括:厚底防水好走的鞋子、透氣乾爽品質好的襪子、登山杖、防水防晒的外套和雨衣,這些加上勇氣、毅力和良好的體魄,就能上路了。

朝聖之路會經過山地、古鎮、田園、大城市、工業區,只要沿着黃色箭頭往前,不需怕迷路,沿途小鎮有商店可休息補給。

●看天行路品嘗苦樂
西班牙氣候分為3種主要的類型:北部為海洋性氣候,多雨溫和;中部內陸地區為溫帶大陸型氣候,雨量較少,冬夏、早晚溫差大;南部屬地中海型氣候,夏干冬雨。以氣候來說,最佳的出發時間是9月。

4月:春季,氣溫大約10-15度,第一段路是雨季,隨後溫度漸升,雨水減少。徒步季節正式開始,多數庇護所準備開始接待朝聖者。
5月:仍然有些冷,氣溫大約12-20度,雨水非常多,可能會遇到大雨,時雨時晴,但可欣賞到春天的野花。
6月:初夏,不太熱,氣溫大約20-30度,偶爾有少量雨水,路上沒有擠滿朝聖者,不用擔心庇護所客滿問題,是理想的徒步季節。
7-8月:高溫季節,氣溫大約30-40度,幾乎無雨,最多只會有一兩天下雨,下午1點後,徒步艱難,道路非常擁擠,有時庇護所也會客滿。
9月:氣溫大約28-35度,過了最熱的時間,幾乎也是無雨,路上人數開始減少,庇護所沒有客滿問題,是理想的徒步季節。
10-3月:下雨機率大,甚至有可能會下雪,所以不多人走。許多庇護所都不開放,住宿較少。

不同的季節,挑戰、際遇、心情、景色也不同。

●條條長路同終點
凡是能抵達終點聖地牙哥的路線都統稱作朝聖之路,西班牙文是 Camino de Santiago。除了熱門的法國之路,還有北方之路、英國之路、葡萄牙之路以及銀之路等,每一條路線的距離、難度及景色都各有不同。

  1. 法國之路 Camino Francés
    路線:聖讓皮耶德波爾—聖地牙哥
    距離:764 km
    這是最熱門、最成熟、最便利的路線,線沿途的指標、箭頭、餐廳酒吧和住宿點也是最多的。不用擔心迷路、食物和住宿問題。挑戰在第一天就登場,翻越庇里牛斯山,再無限延伸下坡,之後就進入西班牙北方國境,一路向西行至大教堂。
  2. 世界之盡 Camino Finisterre
    路線:聖地牙哥—世界之盡
    距離:141 km
    從終點站聖地牙哥往西北繼續前進,便是世界之盡Finisterre。“finis terre” 在拉丁文意思是‘世界之盡’,在羅馬時代,人們以為這裡就是世界的盡頭,便給它取了這個名字,就這樣沿用至今。傳說,抵達這裡的旅人,到海邊燒掉自己的衣服,在海灘上露宿一夜,罪就會洗漱掉,獲得一個全新的自己。
  3. 北方之路 / 拿破崙之路 Camino del Norte
    路線:聖塞瓦斯蒂安—聖地牙哥
    距離:> 800 km
    北方之路沒有官方的起點,路上遇到的人有90%都是德國人,大多都是從Irun/San Sebastian啟程。這條路的海拔起伏跨度大,頻密上坡下坡,難度比其他路高。沿路設施也沒有法國之路成熟,餐館很少,要自備乾糧。 途中多段是沿着海邊和沙灘走,只有大海,藍天白雲,成片的玉米地,還有偶爾亂入的牛羊作伴,人煙稀少較清靜,
  4. 英國之路 Camino Inglés
    路線:費羅爾Ferrol-聖地牙哥
    距離:121.6 + 33.6 km
    這條路沿途可以看見美麗的海岸線,然後不斷穿越山中小徑,經過可愛迷人的小鎮,雖然沒有像法國之路那麼多小鎮,但也是走過的朝聖者很推薦走的一條路,適合那些沒有太多時間走,但又想完成一條朝聖之路的旅人。
  5. 葡萄牙之路 Camino Portugués
    路線:里斯本/波多o —聖地牙哥
    距離:> 100 km ~ 300 km
    葡萄牙之路有分出許多路線,最長的路線從里斯本開始走,朝聖者建議從波多開始走是最值得最棒的路線。波多食物更便宜,也更美味,連住宿也都便宜很多。在Tui市開始會遇上成群結隊的朝聖者,因為Tui離聖地亞哥只有100 公里左右,許多當地人趁着休假日結夥一起上路。如果希望有多一點獨處的空間和寧靜的路程,可能就要避開此路線。
  6. 銀之路 / 南方之路 Vía da la Plata
    路線:賽維亞 – 聖地牙哥
    距離:1,000 km
    從西班牙南方的賽維亞城市開始一路往北走,縱貫南北,可以看盡西班牙南北方不同的民族風情與特色,沿途經過的大城小鎮也都會慢慢由南方風格與特色轉換成北方的,非常有趣!

7. 原始之路 Camino Primitivo
路線:Oviedo → 聖地牙哥
距離:343 km
朝聖者視為最真實、最道地的聖地雅哥之路,被稱為‘第一條朝聖路’,出現的時間更早、更原始,路途中有更多的森林及樹蔭,風景更美,不過朝聖者和庇護所也就相對更少。之所以被稱為第一條朝聖之路,是因為當時阿斯圖里亞斯的國王阿方索二世,得知聖雅各遺髑發現後,興緻勃勃地成為第一位前往‘繁星之地’朝聖的旅行者,而他所走的路就是原始之路,因為步徑曲折險僻,所以是一條備受尊崇的朝聖古道。



後記:我和凱琳通話的四天後,她就搭上飛機前往美國。朝太平洋山脊步道出發。經過兩年的疫情,如今她已經再出發,你呢?


報道:戴舒婷

Check Also

瀑布景色 美不勝收 武吉瑪邦拓生態旅遊

參與砂拉越產品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