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身邊的同學和朋友都有自己迷戀的偶像公仔的時期,我沒有特別喜歡的卡通。在女同學都是用凱蒂貓產品的時候,我也不是一個會讓卡通圖像佔據我日常的人。
不過,在我的心中,一直有一個我們都思想上極其依賴的小人物,甚至在你我心裡擁有很重要地位的機器貓──多啦A夢(小叮噹)。
我記得小時候常常和同學交換多啦A夢漫畫,從短篇到全集的故事,我可以重複看了N次也不覺得厭煩。有時候還躲在廁所裡面看完了整本才出來,爸媽還以為我暈倒在廁所里了。
我喜歡的道具也因為不同的年紀而有所需求。以前不是“人人都能飛”的年代,我好希望擁有竹蜻蜓和任意門,那麼就可以隨意到達我想要去的地方,看看這個世界甚至那些我們到不了的地方。後來長大了,因為對於生活的一些決定感到後悔,所以就希望擁有時光機或後悔葯,希望可以有重來的機會。
藤子不二雄說,孩子是嚮往冒險的,這種無法抑制的衝動和能量,可能正驅動社會發展。隨着孩子們長大,逐漸被生活所圈住,他們只好順應社會發展,但是嚮往夢想和冒險的那份心,永遠都不會失去。

寫這篇文章也不是要過分解讀多啦A夢,因為它可以單純就是一個適合小朋友觀看的兒童讀物,翻譯成不同語言的卡通。因為藤子不二雄在1996年的時候說過:我創作動畫原作《哆啦A夢大長篇》的時候,心中抱着的想法是要讓幼兒到小學生等眾多觀眾都能夠樂在其中。
的確,我們獲得的不只是快樂,還有更多心靈上的安慰。在不斷長大的過程里,我們都渴望一個像多啦A夢一樣的朋友,在自己最無助的時候、後悔的時候、受委屈的時候,有一個人可以仗義和犧牲一切地幫助我們。
此刻,我依稀記得多啦A夢大結局電影最後一幕,大雄和多啦A夢手牽手繞圈圈,那個畫面是很快樂的,但我內心是一陣的感傷。感謝多啦A夢,讓我們還記得心裡那股想冒險的夢,雖然我們並沒有真正擁有你和你的道具,但是一切就已經足夠了。
<<伶聽世界>>Amelyn(Tea FM 節目總監)
FB粉絲專頁::www.facebook.com/amelynbongb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