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小时光

“美有时候靠近“善”一点,有时候靠经“真”一点,有时候他们彼此推开,有时又像是扶住彼此的一面墙,得互相倚靠才不会坍塌,得互相温暖才不会碎成尘埃。没有人能真正厘清他们的关系,就像没有人能够到达地心,或情人的心底。这些总合,我们称之为艺术的力量。” ——吴明益《浮光》

那书房对摄影没有特别的热衷,只是偶尔觉得画面好看,就会举起相机拍一拍,更多的时候,是怕工作上需要一些画面,而我偏偏没拍到或是拍不好,所以和相机在一起的大部分时间,我是一直按快门的。扯远了,其实,我只是想说,我不热爱摄影,所以和《浮光》遇见了几次,即便那是偶像的作品,我都没有想过把它带回家。

去年,再度偶然见到他,心里突然有了不同的想法:没读过怎么知道我不会喜欢?我用了自己的偏见来猜测这本书的内容,这样的思考模式似乎有点狭隘。于是,终于,买了这本摄影文学。读了之后发现,是的,里头有很多我不懂的摄影人术语,但是吴明益从多角度,多方面来谈摄影,他独特的观点,还是让我获益良多,教我学习用更加不一样的观点来看摄影还有事情的细节,甚至某一些段落,带动我思考自己的照片,摄影的心和动机。吴明益就是吴明益,无论写什么都有他的味道。

读到关于万华区的那一篇,文中提到性工作者,还有在一旁卖烤香肠的老男人,我脑海突然浮现那画面,也在他夜行万华街的2013年,我走过那暗巷,见过站在巷口的性工作者,见过那个用推车卖烤香肠的男人,我也一样,只拍了老男人的照片,这又连带牵起我第一次第一天到台湾的记忆,那晚性工作者前来向我旁边的男记者搭讪,男记者吓得站到我后边求救,惹得两个女生大笑,我永远记得那画面。我觉得那是很好的出差走街记忆。只要看见那张照片,我都会想起那个害羞的男记者。

我常常觉得,我的照片是我的,它只对我有意义,所以当朋友说想看我旅游照片时,我总觉得感觉怪怪的,也有点心思被人窥探之感。而有时候,对他们来说是一对杂草的照片,对我来说是有特别意义,他们问起,我不想说,他们不问也会觉得我照片不好看。总是,一张照片美不美,对我来说,还是以很多背后看不见的因素的,最主要是你个人按下快门那瞬间对它的投射,所以照片的欣赏绝对是个人的事。

就像偶像说的:“或许我的照片仍称不上是作品,但它总能让我找回被现实磨损的感情冲动,那些场所、神物、风景与时光的一瞬,他们对我定义了什么是美。”

<<书里那句话>>图/文:那书房

Check Also

我們與瘋狂的距離(二)

“精神疾病並非看得見的身體殘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