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杏林家 / 保持口腔衛生減低感染新冠

保持口腔衛生減低感染新冠

根據研究顯示,在COVID-19疾病中,最初受到影響的是肺部血管而不是呼吸道,唾液中的高濃度病毒和牙周炎與死亡風險增加有關。這一期的“空中醫生”,Tea FM Addy邀請黃彥傑醫生來為我們講解新冠肺炎和口腔衛生的重要性。

本期醫生簡介
黃彥傑醫生
Dr Jonathon Wong Yan Jie
▋Bachelor of Dental Surgery (RGUHS, India)
▋PG dip Aesthetic & advanced restorative dentistry (UK)
▋Post grad cert Oral Implantology( India)
▋Fellowship in Endodontics (India)

1)新冠病毒和口腔衛生有什麼關係呢?

口腔是新型冠狀病毒傳播的主要途徑之一,病毒是通過ACE2受體感染人體細胞,而ACE2受體廣泛分布於上呼吸道和唾液腺導管的上皮細胞,這些是感染的早期目標,病毒也會存活在口腔里,主要是在舌頭上,因此口腔衛生不佳很容易成為病毒的溫床,增加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

在日本東京的一所醫院進行的研究結果顯示,口腔衛生狀況不佳可能會導致新冠病毒患者的病毒脫落時間延長,增加新冠肺炎康復的時間。

2)如此說來,良好的口腔護理能夠減低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是嗎?

是的,良好的口腔護理例如正確的刷牙方式,使用牙線來清理牙縫之間的殘留物,和使用漱口水都可以減少口腔里的病菌,有效地減少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

3)最常見的口腔問題有哪些?

最常見的口腔問題包括了蛀牙、牙齦出血、牙周病、智齒疼痛、牙齒敏感及口臭。而牙周病患者與感染新冠病毒是有直接的關係。

4)為什麼牙周病患比較容易感染新冠病毒呢?

牙周病患者口腔內含有大量的細菌,容易造成牙齦長期發炎的狀況,形成很多細小的傷口,更容易地讓病毒入侵體內。

近期一篇於今年2月發表在《臨床牙周病學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Periodontology)上的論文收集了568位受新冠病毒感染民眾的資料,發現罹患牙周病的民眾和沒有罹患牙周病的民眾相比,其死亡風險高出了8.8倍。

即便沒有到死亡,但病情加重的風險也確實增加,使用人工呼吸器的機率增加4.57倍、併發症風險增加3.67倍、進入加護病房的機率增加3.54倍。

口腔衛生對身體健康是很重要的,保持口腔衛生以減低感染病毒的風險。

5)有說一口好牙反應你的健康,除了新冠肺炎,口腔健康是否代表身體某一部位的健康呢?

是的,口腔健康也代表人體的健康。不健康的口腔可能加劇心臟病、中風、糖尿病、呼吸系統疾病等等。有牙齦疾病的人患冠狀動脈疾病的可能性比沒有牙齦疾病的人多兩倍。一般上認為患牙齦疾病的人口腔內的細菌會很容易進入血液循環而造成心臟病。

6)要如何照顧好個人衛生呢?

堅持餐後漱口,早晚刷牙,每次3分鐘。建議使用軟性的牙刷,可細緻清潔每個牙面和牙縫,也可以避免牙齦受傷。刷牙後也鼓勵使用抗菌漱口水來漱口,也可以使用牙線來清理牙縫。

要有均勻的飲食,避免進食過硬,過燙以及刺激性食物,要多吃水果和蔬菜。

如果和家人或朋友一起共用洗手間,使用完牙刷後必須妥善地收好,避免交叉感染。也建議大家每6個月到牙科診所進行檢查,如果有任何牙齒的問題可以儘早解決。

使用牙線來清理牙縫之間的殘留物和使用漱口水都可以減少口腔里的病菌,有效地減少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

7)在檢查牙齒時,有什麼需要跟牙醫溝通和注意的事項嗎?

見牙醫之前能夠刷牙漱口當然是最好的,還有就是告訴牙醫日常面對什麼問題,例如牙齦敏感、酸痛、流血問題等都需要讓牙醫知道。刷牙後牙齦流血都是牙齦發炎造成的,如果很常出現這種癥狀,最好到牙科診所進行檢查。

除了檢查牙齒,在保護口腔衛生方面,洗牙、美白牙齒也需要去做的嗎?
牙醫是建議每6個月去牙科診所去進行洗牙,把牙齒內的遺留物、牙垢、牙石清洗乾淨。牙齒美白是個人選擇。

後話

口腔是防止新冠病毒入侵的第一防線,大家必須培養起照顧口腔健康的習慣,勤洗手,戴口罩,以減低感染病毒的風險。

大多數人牙齒不痛就不做檢查,其實口腔衛生對身體健康是很重要的,所以,定期每6個月去診所做檢查。

文字記錄:小萳
資訊出處:Tea FM
首播:周五上午九時
重播:周日上午九時
官網:teafm.com.my

Check Also

小心別被骨痛熱症“叮”上!

隨着大馬骨痛熱症再次來襲,加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