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氣息 / 別走馬看花 ┃博物館裡的教育

別走馬看花 ┃博物館裡的教育

博物館是一個資源豐富的展示場所,館內的展示多是以生動活潑的方式來設計,藉著實物及模型的呈現將概念具體化,因此具備誘發觀眾學習,建立親身經驗的特性,對於加強學習效果上具正面意義。博物館雖擁有豐富的展示及輔助資源,但在教育功能的確切發揮上,還是需要觀眾主動探索之配合,才能窺其堂奧。

善用設備資源 不能只是參觀
婆羅洲文化博物館開放讓民眾參觀已有三個多月,每逢周末或假期,許多家長或老師會帶着孩子學生前往參觀,年齡長一些的中學生,也在課餘時間與同學結伴同遊,一睹新館的風采。人們對於博物館的社會功能和教育作用有了基本的認知,然而,如果沒有適當地規劃參觀活動,孩子學生會誤將博物館當成“遊樂場”或商場,走過逛過玩過,但學習到的不多,以致博物館的教育目的無法達到,開放博物館的意義也無法達成。家長和老師若是想帶學生或孩子到博物館參觀,最好在事先到博物館考察,以選擇適合孩子學生程度及與學科課程有關的展示項目,並且依此為基礎,提供設計參觀前、參觀時以及參觀後活動的藍本。教師在嘗試之初,可以參照其他人的內容予以引用,但就後續能力的發展而言,則須對上列因素多加斟酌,並調整參觀計畫中的活動內涵,以使學習參觀的過程能具創意。

兒童館習學樂
對幼齡兒童和年紀較小的小學生,二樓兒童館是最適合進行學習參觀的展廳,此展廳以河流為主軸,發展出其他次主題,包括:河流自然生態、河流污染、垃圾回收、減少垃圾、拯救河道方案等等。兒童透過遊戲體驗增加孩子對環境的認識與情感連結,同時激發孩子的好奇心與腦力開發,鍛煉孩子身體協調能力。參觀起點從認識河道開始(愛護河流、生命之河、水從哪裡來),接着連結到人與河道的關係(河流與我、生活垃圾山、水務局的作業、垃圾你去哪兒)、河道污染問題(生活垃圾山、窺視水污染、寶特瓶的生命)、拯救河道(垃圾回收員、河流清道夫、可收不可收、廢物樂隊)、人與自然的和諧(拍照點)等單元。以下列出展廳設備與單元作為參考。

愛護我們的河流
設備 :小船造型坐席,‘冂’字形三面大熒幕,三台投影機,砂拉越河流域景觀與自然生態短片
學習內容:上中下游地理構造與景觀,生物生長環境,動植物的關係等
建議活動:繪畫、學習單

★生命之河
設備 :長形壁畫,地面貼紙,生物簡介板x6.
學習內容:認識紅樹林物種、動植物的關係、生物的求生本能、自然觀察
建議活動:話劇、講故事、角色扮演、問與答、猜謎、食物鏈遊戲、找找樂、繪畫、配對遊戲

★水從哪裡來
設備 :簡單遊樂園設備
學習內容:水的循環、水的種類、鍛煉身體協調性、訓練創想力
建議活動:話劇、角色扮演、問與答

★河流與我 
設備 :模型:河道、建築、船
學習內容:河流的功能、想像力、創想力、演說能力
建議活動:講故事、角色扮演、問與答

★生活垃圾山
設備 :實體垃圾、牆上投影互動遊戲
學習內容:生活垃圾種類、鍛煉身體協調性、垃圾的去處
建議活動:遊戲單、我的垃圾清單、問答遊戲

窺視水污染 
設備 :影像鏡、圖文解說、建築模型
學習內容:大型工業、中小型工業與住家的排水對河流的影響:有氧化、重金屬、生活垃圾
建議活動:作文、模型製作、學習單

寶特瓶的生命 
設備 :3D投影設施,時間轉盤,簡要文字解說
學習內容:鍛煉身體協調性,了解寶特瓶450年的壽命與變化,塑料垃圾的水污染。
建議活動:接力遊戲

手動轉盤需大約兩分鐘來呈現整個過程,這兩分鐘的時間能讓觀眾體會寶特瓶自動降解的時間的長度。

垃圾再生員
設備:電腦遊戲、各種類垃圾樣本
學習內容:身體協調性、反應能力、理解能力、垃圾分類、垃圾再生過程、情感連結
建議活動:小組競賽、垃圾回收

★河流清道夫 
設備:遊戲儀器、遊戲球、電腦計分
學習內容:身體協調性、培養不亂丟垃圾的習慣
建議活動:小組競賽、講故事

★可收不可收
設備:電腦遊戲、
學習內容:身體協調性、反應能力、認識可回收與不可回收垃圾
建議活動:遊戲單、生活中訓練

★廢物樂隊 
設備:以各種回收物製作的樂器
學習內容:音樂創意、廢物利用、善用資源、身體協調性
建議活動:樂隊、聲音猜謎

●做個有素質、講禮儀的小小參觀者 
博物館是人們享受終身教育的第二課堂,也是高雅的文化殿堂。觀眾參觀博物館過程中應注意言行,時刻保持文明、有序參觀,與博物館共創優質參觀環境。走進博物館之前,先讓孩子知道基本的參觀禮儀。

1、衣裝整潔
博物館是一個環境相對特殊的場所,館內展品都是具有很高紀念價值的文物,館內氣氛也是相當高雅的。如果我們衣衫不整,就會和參觀環境產生很不協調的衝突,這對博物館裡的其他參觀者、工作人員和展品都是一種不尊重、不講“禮”的行為,會破壞整個參觀氛圍。

2、保持安靜
博物館是一個講究安靜的場所,這使我們能夠靜下心來感受藝術品帶來的美學價值。因此,我們在館內應該始終保持安靜,盡量不大聲喧嘩,大呼小叫。

3、眼看手不動
博物館裡的展品都是十分珍貴的,有的展品甚至在世界上都是獨一無二的,具有極高的價值。少數參觀者在參觀時總是覺得“不過癮”,一定要親手摸摸展品,這種做法對展出的藝術品是一種極大的損害,會起到破壞作用。

4、遵守秩序
博物館參觀人數較多時,我們不要擁擠,要按順序邊看邊走。也不要在一件展品前長時間駐足,以免影響他人欣賞。隨意拍照、合影留念也導致館內秩序混亂,影響了他人□觀的情緒。

5、禁用閃光燈拍照
展廳內為了保護文物,燈光不會很亮,因為部分文物,尤其是古代的漆器、字畫、紡織品、彩陶等,在強光下會褪色,所以不能使用閃光燈拍照。

6、禁止飲食
為保護珍貴文物館內禁止吃東西和喝水,有些博物館禁止訪客攜帶食物和飲料入館。

7、文明使用設備
對一些科技類、自然類的博物館來說,為了更好的和觀眾互動,有很多動手體驗的項目,很多小朋友或是玩贏了,感覺盡興;或是玩輸了,感覺失望,都會大力去使用這些設施設備,導致設備不能正常使用,甚至損壞

●參觀後活動
教師必須在參觀博物館後,回到課堂上就參觀過程中所從事的探索活動進行後續性活動,來幫助學生建立深刻的博物館經驗,在課堂上,有許多教學策略可以用來達成此一目的。討論、繪畫、作文、班級回收站、迷你展、模型設計等方式能指出學生學習的重點,並予以衍伸之;鼓勵學生規劃並搜集搜藏品以試圖建立一個班級博物館;將與博物館參觀經驗有關的參觀資料彙集成冊,編成班級書刊;鼓勵學生撰寫致博物館之感謝函,或致父母及其他同學的信件以分享經驗;讓學生回憶並繪製參觀展示場的路線及說明圖,以加深其印象。

報道、攝影:戴舒婷

Check Also

踏上特殊教育之路:

成立特殊兒童班12年 西連中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