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的生态保育组织都强调,环境教育在环境保护的推动上是很重要的一块,而环境教育应从孩子小时候便开始,灌输孩子正确的环境观念,从小培养友善对待环境和生态的态度,从个人做起,对环境负起责任。只是“环境问题”这个复杂的大课题,对大人来说是个难以用三言两语说个清楚的事,那么对孩子说的话,他们能明白吗?
托科技发达的福,现代教育工具很多,动画电影就是其中一个好帮手,让环境教育可以用简单、轻松的方式来进行,父母和老师可以陪孩子看一部画面生动有趣的动画电影,带领孩子一起思考,培养环保意识。动画电影透过角色拟人化的故事铺陈,能引导让孩子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电影想传达的理念。一些难以解说的事情,电影也会用孩子能理解的说法来来呈现,以下推荐五部环保动画电影,不同的主角,不同的环境问题,助孩子了解环境与大自然。
《海底总动员》2003
“Fish is freind not food
鱼类是朋友不是食物”
故事以澳洲珊瑚礁为背景,主要叙述小丑鱼马林在汪洋大海中寻找失去的儿子尼莫的奇幻经历。电影以海洋世界为背景,海底珊瑚和各种植物颜色炫丽,随潮起舞,婆娑曼妙,各种热带鱼穿梭其中,这电影让我们看见海洋世界的丰富和美丽。在欣赏的同时,电影也从多面向让我们从鱼儿的立场来了解鱼儿的生存危机。
首先,潜水人员出现在荧幕中的那一刻,我吃了一惊,也感受到鱼类受惊吓的心情,看见潜水人员把尼莫小鱼捉走,心里对人类的行为感到生气,人类就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干扰了鱼类的生存。
接着片中出现炸鱼的情节,一颗颗炸弹悬在水中,那画面带来的是死亡的讯息,很残暴,很悲伤。马林在寻儿的路上,除了要躲避它在海洋中的天敌(比如:水母、鲨鱼、鲸鱼)之外,还会遇上很多人类所设下的陷阱和人类的活动造成的干扰,如片中上演的,人类潜水活动的干扰、炸鱼行为、商业捞捕、船只活动等等。鱼儿的生存,真的不容易,电影还没加入鱼儿所面对的另一个白色污染——塑料垃圾。《海底总动员》让我们看到,我们的种种行为对鱼儿所造成的影响,这是我们必须去反思与检讨的。
尽管电影《海底总动员》想带出的讯息是海洋生态保护,但是电影上映后,却带来了一些反效果,在美国掀起了一波宠物小丑鱼的购买热潮。小丑鱼群就为了因应人类的宠物需求而被大量的捕捉贩卖。除此之外,这部电影在2003年的夏、秋季期间为澳洲所带来大量观光客,大多数前往澳洲观光的游客都是希望能够前往澳洲的东岸潜水,去寻找尼莫。这些行为都会对鱼儿带来一定的生存威胁。
《海底总动员》2016
“The best thing happen by chance
最好的事情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
相隔13年后,在第二集《多莉去哪儿》中,海洋生物在人工的海洋世界冒险。多莉从依稀回忆中决定寻亲,归途首先遇到的就是人类的废弃物,从啤酒罐、塑胶圈到废弃的车辆,不住在海中的人类以污染改变海洋,尔后片中80%的场域都发生在水族馆的范围内。对人类而言,水族馆似乎是海洋的延伸、是人类想尽办法拥有的一小片海;然而对海洋生物而言,水族馆则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体验——围墙,水族馆是个全障碍空间,影片中的鲸鲨频频撞墙,而白鲸对它说:“海里没有墙啊!”,有限的水域对于海洋大动物造成身心紧迫,体型小的动物也不能幸免于难,在触摸池中,人类的大手从天而降,小生物们只能纷纷躲避。
片中的水族馆借由动物口中说出它的功能,包括救援(rescue)、复健(rehabilitate)、野放(release),可惜的是,缸内的世界并不是这些动物原来的栖地,现实中,水族馆功能如片中宣称的那样单纯十分罕见。有些具有研究、教育功能,然而绝大部份水族馆的工作重点在娱乐和营利。水族馆兴盛数十年来,我们发现许多大小型生物被当作消耗品,当娱乐、教育、研究的功能都可以不同媒材取代,水族馆营运的是否该转型?“最好的事情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水族馆本身就不是自然,与野生动物的相遇,当然要在大自然里。
《虫虫危机》1998
“Ant don’t scare of grasshopper, grasshopper need ant
蚂蚁不怕蚱蜢,是蚱蜢需要蚂蚁”
你知道吗,昆虫是动物界里数量最大的一类,但昆虫是大多数人类极不欢迎的一类动物,尤其是在人类的住所和田地里,只要昆虫出现在我们的视线范围内,我们就会拿出杀虫剂,将之赶尽杀绝。但是当我们从昆虫的立场看世界,就会发现,昆虫不是人类想得那么十恶不赦,它们其实也在付出劳力来寻找食物。
《虫虫危机》说的是群居的蚂蚁对抗蚱蜢的故事,这部电影是孩子们认识昆虫,了解昆虫习性一个好材料,生动而有趣的画面,展示每种昆虫天生特质与长处,让孩子明白“天生我虫必有用”。一小区块里的昆虫就像一个昆虫联合国,它们用自己的天生本领和小智慧来求生和躲避天敌,有时候它们甚至会互相合作来达到各自的目的。用不同的眼光来看昆虫,就会觉得它们其实很可爱。
在人类的眼中,昆虫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兵,这电影几次提醒观众,昆虫是食物链里的低级消费者,大自然有一定的定律,太阳给植物资源,植物给蚂蚁食物,蚂蚁给蚱蜢食物,蚱蜢给小鸟食物。人类自视其高,小看昆虫,但事实上,没有昆虫的话,食物链就发展不下去,人类也会因此面对食物危机。生命不分大小和贵贱,昆虫也许是害虫,但它们也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生命。
电影一开始就介绍蚂蚁群的分工,让观众看到工蚁、工头和蚁后在群居中的角色,大人可以借由这样的例子,让孩子明白家庭组织和个成员的角色,也可以透过这样的方式,让孩知道,人类和昆虫都是动物,有很相似处,将心比心,且善待之。
《熊的传说》2003
“I don’t blame the bear……Killing the bear won’t make you a man.
我并不怪那只熊,杀熊也不能变男子汉”
人类和熊与动物之间只能是对立的关系吗?当人类遇到熊一定要互相攻击吗?熊是一种大型哺乳动物,野性和攻击性强,在人类的眼中,熊不会思考、不会爱、是小偷、是杀手,能杀死熊的人就是英雄。肯尼一直是这么认为的,他很讨厌熊,当大哥为从熊手中救他而死去,他决心杀熊来报复,未料过程中肯尼却变身成为了一只熊。
自己变成熊后,肯尼和其他动物生活在一起,开始了解动物,了解熊的立场。熊看人,它们觉得人是‘怪兽’,尤其是当‘怪兽’手上拿长枪的时候,更是可怕,熊和人一样,有爱有家人,母熊也会保护自己的孩子,它不会随便杀人,除非万不得已,比如当熊觉得不安全的时候,或是没有食物的时候。熊杀人类,人类因此恨熊,但难道人类没有杀害熊吗?人类没有杀害其他动物吗?用熊的眼睛来看人类,人类其实也一样是面目可憎,没有爱,是小偷和杀手,人类也会偷取食物,也会猎食动物,人和熊几乎没有分别。那么人类有什么资格恨熊?
世界来到今天,人类杀害动物远远多于动物伤害人类,谁才是真正的怪兽?谁才是真正的可怕?如今我们已经已经有了各种各样的食物,我们却还在滥杀滥捕那些少数的野生动物,那不是因为我们需要食物,而是因为我们贪!
相信动物有爱,相信动物有善良的一面,相信人类能够与动物和谐共存。动物和人类的生命是平等的。我们爱我们的家人,动物爱它们的家人,我们可以爱动物,动物也会爱我们。
配图4
《快乐大脚》2006
“can I appeal to your better nature?
那我能唤醒你更善良的本性吗?”
企鹅这种南极地带的鸟类对居住在热带国家的我们来说是相当陌生的,由于生长环境和区域的不同,我们(人类)和企鹅之间几乎没有交集,有的话也顶多是动物园里见个面而已。这电影能让孩子对企鹅有更多的认识,原来企鹅蛋是由企鹅爸爸来照顾,小企鹅在爸爸的脚边从蛋里孵出来,企鹅天生爱唱歌、跳水、游泳、滑冰、吃鱼,它们和一大群的同类居住在一起。肚子饿时候企鹅会捉鱼吃,它得和其他鸟类竞争,才能抢到鱼儿,有时候企鹅会被其他凶猛的鸟类、海里的鲸鱼和海狮猎食,因此想要吃到鱼还是有点危险的。
透过电影孩子们会知道,虽然没有交集,可是人类却给企鹅带来麻烦。人类捣乱了它们的食物链,人类的渔船过度捕捞,导致企鹅面临食物问题,戏中企鹅被塑胶垃圾呛到的画面,可以让孩子去思考,为什么企鹅会被垃圾呛到?为什么海里有垃圾?
快乐大脚第二集中,企鹅和极地动物的生存危机越来越严重,温室效应变得愈加明显,冰川融化,积雪消融,南极大陆面临着一场巨大的变动。
文:戴舒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