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野草功效多
走在鄉間的小路上,最常見到的植物就是野草了,因為野草本來就是一種生長力極強的植物,不管在什麼地方都能紮根生長。野草種類多到數不清,其中含羞草最普遍和熟悉。
含羞草株形散落,羽葉纖細秀麗,其葉片一碰即閉合,給人文弱清秀的印象。輕輕觸碰葉片會立刻緊閉下垂,即使一陣風吹過也會如此,就像一個害羞少女般,於是它的花語是害羞。也因為被觸碰便會蜷縮起來,似在向人鞠躬般,是個彬彬有禮的植物,因此其花語是“禮貌”。
含羞草是豆科含羞草屬植物,會開花,約在盛夏之後開花,花為粉紫色。它習性強健、生長迅速。
害羞草之所以會產生“害羞”的反應,首先與其原產地氣候有關。含羞草原產於南美巴西熱帶地區,那裡天氣多有狂風暴雨,只要一被暴雨或狂風觸動,它就會立刻把葉子閉合,以免受到侵害,這屬於含羞草特有的保護措施。
那麼含羞草如何產生這種應激反應呢?根據資料顯示,其實在含羞草的葉柄基部和複葉的小葉基部都有一個膨大的部分,被稱為葉枕,它對外界環境刺激的反應最為敏感。在這個葉枕中心有個大的維管束,維管束的周圍充滿着具有許多細胞間隙的薄壁組織。
當葉子輕輕受到觸碰,這種刺激立即傳遞到小葉柄基部的葉枕,葉枕的上半部薄壁細胞里的細胞液被排出到細胞間隙中,使葉枕上半部細胞的膨壓降低,而下半部薄璧細胞仍保持原來的膨壓,引起小葉片閉合起來。
如果我們觸碰含羞草葉子的力量比較大,刺激不僅會傳到小葉的葉枕,而且會很快傳到葉柄基部的葉枕,這時葉柄基部的葉枕下半部的細胞膨壓降低,整個葉柄也會垂下去了。過了一段時間,當葉枕細胞中逐漸充滿了細胞液,膨壓增加,小葉又展開了,葉柄也豎起來,恢復原狀。
藥用價值
根據中醫碩士楊素雄表示,含羞草有多個別名,如怕羞草、知羞草、喝呼草、伯丑草、感應草等。
它的藥用部位是莖葉及根,一般用量是莖葉9至15克,根15至30克,外用鮮品搗爛敷患處。
他說,含羞草的莖葉味甘性寒,有小毒,因此使用時必須謹慎注意,而莖葉的功能是清熱祛濕、安神、止痛、消積解毒。一般用於治療胃腸炎,泌尿繫結石,咯血,嘔血,失眠,小兒疳積,小兒高熱,目赤腫痛,外用疔瘡癰腫,跌打損傷,帶狀皰疹。
至於含羞草的根味微苦澀,可以達到止咳化痰、利濕通絡、和胃消積功效,用於治療急慢性支氣管炎、風濕疼痛、慢性胃炎、小兒消化不良。
楊醫師說,民間常用含羞草用於治療骨質增生症或稱為骨刺,以及風濕關節疼痛。不過,服用過量含羞草可致中毒,出現嘔吐、腹瀉、乏力、呼吸困難、血壓下降、心跳減弱癥狀,而孕婦忌服。
含羞草草藥小秘方:
(一)急慢性支氣管炎:鮮含羞草根60克,水煎兩次分服;或鮮含羞草根60克,鮮紅絲線20克,水煎兩次分服。
- 嘔血,咯血,咳血:含羞草莖葉9克,仙鶴草,旱蓮草各15克,藕節30克水煎服。
- 神經衰弱,失眠:含羞草莖葉30至60克,酢漿草12克,旱蓮草10克,水煎服。







含羞草的小檔案:
學名:Mimosa pudica.L
別名:怕羞草、知羞草、喝呼草、伯丑草、感應草
科屬:豆科含羞草屬
性味:(莖葉)味甘性寒,有小毒
(根)味微苦澀
功能:(莖葉)清熱祛濕、安神、止痛、消積解毒。
(根)止咳化痰、利濕通絡、和胃消積
主治:(莖葉)胃腸炎,泌尿繫結石,咯血,嘔血,失眠,小兒疳積,小兒高熱,目赤腫痛,外用疔瘡癰腫,跌打損傷,帶狀皰疹。
(根)急慢性支氣管炎、風濕疼痛、慢性胃炎、小兒消化不良。
含羞草的形態特徵:
披散、亞灌木狀草本,高可達1米;莖圓柱狀,具分枝,有散生、下彎的鉤刺及倒生刺毛。 托葉披針形,長5-10毫米,有剛毛。 羽片和小葉觸之即閉合而下垂;羽片通常2對,指狀排列於總葉柄之頂端,長3-8厘米;小葉10-20對,線狀長圓形,長8-13毫米,寬1.5-2.5毫米,先端急尖,邊緣具剛毛。
山扁豆
另一種植物雖外形與含羞草相似,卻不會“害羞”,即使被觸碰葉片也不會閉合,只是和含羞草長得相似罷了,被稱為山扁豆,和含羞草一樣兩者皆屬於豆科,相信大家都有見過,也不陌生。它有多個別名,每個地方的名稱叫法有所不同。
山扁豆也是一種常見野草,生於坡地或空曠地的灌木叢或草叢中,全草都具藥用療效,下次看到可別隨手當雜草拔除哦!
山扁豆習性強健,適合公園、風景區、綠地等路邊、林緣處栽培觀賞,也可用於空曠地作覆蓋材料,也可作綠肥。幼嫩莖葉可代茶,全草可入葯。
可以發現其特徵只有一條莖,沒有分枝,但葉子茂盛,屬於小對生,還會長出形似豌豆的果實,開黃色花序。一個個豆莢般的果實,剝開後內可見莢果鐮形扁平。
根據中醫碩士楊素雄表示,山扁豆的別名也不少,包括水皂角、含羞草決明、雞毛箭、地柏草等。藥用部位是根或全草,一般用量是每用9至18克。
他說,山扁豆味甘微苦性平,因具有清熱解毒、利尿通便功效,所以可被用於治療腎炎水腫、黃膽、咳嗽痰多、習慣性便秘、小兒疳積。外用方面,一般用於治療癰瘡癤腫、漆瘡。
山扁豆的草藥小秘方:
- 黃膽:山扁豆60克,天胡荽30克,水煎服。
- 腎炎水腫:山扁豆,扁蓄各30克,玉米須15克,水煎服。
- 肺陰虛咳嗽痰粘:山扁豆15克,貝母,括蔞實各20克,水煎服。
山扁豆的小檔案:
學名:Cassia mimosoides L.
別名:水皂角、含羞草決明、雞毛箭、地柏草
科屬:豆科決明屬
性味:味甘微苦性平
功能:清熱解毒、利尿通便
主治:腎炎水腫、黃膽、咳嗽痰多、習慣性便秘、小兒疳積;外用癰瘡癤腫、漆瘡。







山扁豆的形態特徵:
豆科決明屬,一年生或多年生亞灌木狀草本植物。高達60厘米,多分枝;枝條被微柔毛。羽狀複葉長4-8厘米;小葉20-50對,線狀鐮形;托葉線狀錐形,有明顯肋條,宿存。花序腋生,1或數朵聚生,花序梗頂端有2枚小苞片;花萼長6-8毫米,先端急尖,外被疏柔毛;花瓣黃色,不等大,具短瓣柄;雄蕊10,5長5短相間而生;莢果鐮形,扁平。
楊麗華/報導
圖片: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