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杏林家 / 聽力損失可造成嚴重後果

聽力損失可造成嚴重後果

聽力受損者會隨着嚴重程度增加面臨痴呆症的風險,從輕度2倍至重度5倍。

聽覺是人類與生俱來,讓我們能夠與他人溝通交流,認識世界並參與社會的重要感官之一。
大家是否覺得在生活中,身邊人、家人、朋友或自己面對必需要重複回話題,自己不知覺的放大聲量,電視機須調到很大聲等問題?這很有可能意味着,聽力開始受損了。

如果耳朵疼痛或有膿/分泌物,請諮詢耳鼻喉醫生,不要將任何小於肘部的東西插入耳道。

傳輸聲音遇阻礙

從事聽力學工作,在臨床聽力學方面擁有豐富經驗的馬來西亞首席聽力學家陳漢源在“了解您的聽覺”線上講解會上表示,人類聆聽聲音的耳朵,共分成三個部分:外耳、中耳、內耳。
每個部分的耳朵在傳輸聲音方面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所謂的外耳是指可以看到的部分(耳廓)和耳道、中耳是指鼓室和三塊聽小骨,通常被稱為錘骨、砧骨和鐙骨;至於內耳是指蝸牛形狀的耳蝸和聽神經,以及有助於平衡的半規管。
他說,我們的聽力取決於這些部分的協同工作。如果在這個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都可能會出現聽力損失。

人類聆聽聲音的耳朵,共分成三個部分:外耳、中耳、內耳。每個部分的耳朵在傳輸聲音方面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聽力損失類型

聽力損失問題,包括了傳導性聽力損失、混合性聽力損失、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
傳導性聽力損失 是由於外界聲波經外耳和中耳傳導至內耳的功能出現障礙時引起的。患者會發現對所有小聲音音調都很難聽清,無論是低頻或高頻。
傳導性聽力損失可以由幾個因素引起,如中耳炎-中耳感染、膽脂瘤、耳硬化症、耵聹堵塞。
混合性聽力損失 意味着感音神經性和傳導性聽力損失同時存在,起源於外、中、內耳受損,影響耳朵捕捉聲音信號、傳遞聲波和轉化成神經信號的能力。
患有此聽力受損者的受損程度可從一般輕微到非常嚴重,患者聽到的聲音總體上變得輕柔,高頻的聲音尤其不容易聽清。
對於患有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者,是由於耳蝸毛細胞、聽神經、聽覺傳導徑路或聽中樞等部位受損傷,導致聲音感受或神經衝動傳導發生障礙的聽力損失。
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是永久的,甚至連大聲噪音都聽不見。

引起聽力損失原因

引起的原因,包括了老齡化、曝露於噪音之中、遺傳、疾病、藥物性、頭部外傷、先天性耳聾。
陳漢源指出,當面對有聽力受損時將為為患者帶來影響,包括面對社會孤立和痴呆症風險增加。
“每個人都會面臨痴呆症的風險,而未經治療的聽力損失患痴呆症的風險會隨着嚴重程度提高。輕度者,風險會增加2倍、中度者3倍,而重度聽力損失者,則是增加5倍!”
他稱,聽覺出現受損者不僅只是聽不到的的問題,因為雖然聆聽聲音是聲音通過耳朵三個部分的過程,但是大腦是解讀聽到聲音的關鍵,關乎到健康。因此,有問題就要儘快就醫,否則少聲音進去大腦刺激腦部,腦也會越來越損壞。

聽力測試了解病因

對於聽力損失的解決方案,可通過聽力學家以及耳鼻喉專家。
陳漢源表示,透過聽力學家進行聽力測試了解聽覺受損的嚴重程度,方能進而採取進一步的解決方法。有些地方會有專業的聽力保健顧問,可以諮詢做聽力測試以及佩戴合適的助聽器。
他說,若是耳朵出現發炎,可以求醫耳鼻喉醫生通過藥物醫治;至於耳膜受損者也可以通過手術進行修復。
“最主要的是,聽覺出現問題了就要儘快進行聽力測試了解問題,是否可通過醫療方式解決,或其它方法如佩戴助聽器。”

傳導性聽力損失是由於外界聲波經外耳和中耳傳導至內耳的功能出現障礙時引起。患者會發現對所有小聲音音調都很難聽清。

視聽覺受損程度選擇性佩戴助聽器

他表示,很多人會認為助聽器因外表大件佩戴起來容易受到外人“矚目”而有所抗拒,但其實現在助聽器都已做到款式小巧而且高科技,還有藍牙連接至手機可以聽到對方聲音,亦可以從手機上聽音樂或看電視,聲音都可直接播放進入助聽器。
他說,助聽器越來越先進,有不同款式,有配置塞在耳里也有掛在耳朵後方,配戴起來也不會很明顯。一些助聽器是以充電方式而非電池。
他解釋,助聽器的大小也胥視聽覺受損嚴重程度,若是重度損傷就要配戴較大的助聽器。
陳漢源稱,想要保護好聽力,就要做好預保護措施,即每年進行聽力測試,如同每年進行身體檢查、避免接觸過大聲音。
“如果要使用耳機,請使用60:60法則,即是將音量調至最高60%,聽的時間一天最多60分鐘。”
同時,他表示,如果耳朵疼痛或有膿/分泌物,請諮詢耳鼻喉醫生,不要將任何小於肘部的東西插入耳道。

從事聽力學工作,在臨床聽力學方面擁有豐富經驗的馬來西亞首席聽力學家陳漢源線上分享“了解您的聽覺”講座會。

撰文:詹亨星

Check Also

小心別被骨痛熱症“叮”上!

隨着大馬骨痛熱症再次來襲,加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