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氣息 / 地球有多大 探險家告訴你

地球有多大 探險家告訴你

大航海時代,又被稱作地理大發現,是人類文明進程中最重要的歷史之一。為了與遠東從事香料貿易,15世紀末到17世紀初,歐洲人開闢橫渡,從大西洋到達美洲、繞道非洲南端到達印度,屢次發現新航線與新陸地,進行了第一次環球航行,並陸續殖民東南亞。18世紀至20世紀,航海家開始南下北上,繼續探索地球的盡頭。今天讓我們來重溫一下這些探險家的偉大。

探索時代的先驅者

馬可波羅 Marco Polo(1254-1324)

探索時代的先驅者–馬可波羅。

馬可波羅是威尼斯商人和探險家。在1271年到1295年,他曾隨父親和叔叔穿越了整個歐亞大陸,通過絲綢之路到達了大陸的最東面,並擔任大元大蒙古國官員。回到威尼斯後,他於1298年,參加威尼斯與熱那亞的戰爭,不幸被俘。在獄中他遇到了作家魯斯蒂謙,於是便有了馬可·波羅口述、魯斯蒂謙記錄的《馬可·波羅遊記》。書本以故事的形式詳細地記錄了他的旅程,是世界學術名著之一,也是歷史和地理的重要典籍。本書溝通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向西歐介紹了東方遼闊的土地、眾多的國家和富庶的中國,引起了歐洲人民對東方的嚮往,給十三、十四世紀歐洲帶來了新的知識,並促進後來歐洲航海事業的發展。

馬可波羅的旅行路線。

大航海時代的啟幕 七下西洋

鄭和(1371年-1435年)

鄭和人頭像。

鄭和是一位中國的探險兼航海家,明成祖曾多次命其率領船隊遠航,主要目的包括:安撫東南亞諸邦、尋找惠帝允炆,以及同印度諸國建立邦交。現代鄭和研究者亦總結了其他的一些原因,譬如建立從南亞向西航行的中途候風轉航的據點、開闢新航路,使海外遠國“賓服”於中國等等。在航行中,鄭和船隊採用了“過洋牽星”的星座觀測方法與羅盤測定針路(即指南針),而世界上最早的一批海圖亦出自他們之手。鄭和探索了東南亞與南亞的大部分地區,如交趾支那、馬六甲、暹羅、爪哇、斯里蘭卡等。此外,他還到達過波斯灣、東非與埃及。

鄭和七下西洋航海路線圖。

從1405年到1433年,鄭和共計下西洋7次,他的航海建立了亞非國際間的和平局勢,促進了亞非國際貿易的發展,傳播了中國的文教,並為中國帶來了新的海外知識。鄭和下西洋後留下的資料,是研究當時海上絲路的重要參考文獻,也是了解東南亞至西洋各地民俗與文化的重要典籍。

發現好望角

迪亞斯 Bartolomeu Dias (1450─1500)

巴爾托洛梅烏迪亞斯畫像。

1487年,巴爾托洛梅烏迪亞斯被葡萄牙國王約翰二世選派去非洲最南端探險。他率領三艘船支從里斯本出發,沿着西非海岸南下,而在南緯29度遭遇暴風漂流十三日。最後在1488年2月3日進入非洲南端的莫塞爾灣(Mossel Bay),並發現了非洲最南端的厄加勒斯角與西南端的風暴角,即今日的“好望角”,這就是印度洋的航線被發現的開端。迪亞斯未能如願以償地到達印度,因為他手下的人拒絕繼續前行,他只好返航。後來,迪亞斯幫助迦馬籌划了1497年的航行,陪行了一段路程。在一次航行中,他的船在好望角遇風暴而沉沒,他不幸罹難。

迪亞斯航海路線圖。

發現新大陸

哥倫布 Christopher Columbus (1451─1506)

哥倫布畫像。

15世紀的歐洲國家極需要東南亞的香料和其他貿易品,但是可通往亞洲的陸路卻為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所阻,海路則要經由南非南端的好望角。哥倫布深信地球是圓的,只要向西航行就能找出另一條前往東南亞的航線。1492他率領船隊從西班牙啟程,橫渡大西洋,在海上歷盡艱險,終於到達巴哈馬群島。但他以為自己到了印度群島,他將這裡的居民叫做“印第安人(indios,西班牙語的印度人)”。在後來的三次航行中,哥倫布到達過大安的列斯群島、小安的列斯群島、加勒比海岸的委內瑞拉、以及中美洲,並宣布它們為西班牙帝國的領地。1499年-1504年間,為西班牙國王效勞的意大利人亞美利哥·韋斯普奇(Amerigo Vespucci)考察了南美洲東北沿海地區,認為這裡不是印度,而是一塊新大陸。後人將這塊大陸以他的名字命名為亞美利加洲(America)。

哥倫布的航海帶來第一次歐洲與美洲的持續的接觸,並且開闢了後來延續幾個世紀的歐洲探險和殖民海外領地的大時代,這些對現代西方世界的歷史發展有着無可估量的影響。

開闢新航路到達印度

達伽馬 Vasco da Gama (1469─1524)

達伽馬畫像。

發現哥倫布到達的地方並非印度後,葡萄牙新君主又派瓦斯科達伽馬率船隊沿傳統海道東航,尋找通往印度的海道。1497年7月8日,達·伽馬率領船隊從里斯本出發,在佛得角稍作停留後,便開始在大西洋上繞了一大圈,再繞過好望角,停靠莫桑比克島後又停靠馬林迪島。在一名阿拉伯引航員的引航下,船隻於1498年5月20日抵達印度港口卡利卡特。此次航行歷時兩年零兩個月,航行全程達4440萬米。

達伽馬開闢了繞過非洲通往印度的新航路,為葡萄牙在東亞貿易的開拓拉開了帷幕,讓絲綢之路,以及經由紅海叨叨波斯灣的航線,不再是連接西方貿易絕對的途徑,結束了這條路上如意大利、阿拉伯、土耳其等國家的阻擋與市場壟斷,更為葡萄牙及西歐國家往後的殖民揭開序幕。

環球航行

麥哲倫 Ferdinand Magellan (1480─1521)

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船隊從西班牙聖盧卡灣出發,要去尋找一條通往摩鹿加群島的西航路。船隊在艱苦地穿越了南大西洋後,進入了一條狹窄的通道,這就是後來的“麥哲倫海峽”。走出海峽,進入太平洋,此後近3個月都看不到任何大陸,惡劣的條件和疾病奪走了許多海員的生命。在菲律賓,麥哲倫因干涉當地居民的內爭而被殺害。他的助手戴爾卡諾挺身而出繼承了他的事業,率領僅剩的一艘“維多利亞”號和死裡逃生的8名水手,歷時1100天,完成了首次環繞地球的航行,從而證實了“地圓說”。

維多利亞號環繞地球的航線圖。

尋找南方大陸

詹姆斯庫克Captain James Cook (1728年-1779年)

英國航海家詹姆斯庫克 。

18世紀,英國航海家詹姆斯庫克曾三度遠渡太平洋。在航行中,他對太平洋的海岸線以及大洋中的眾多島嶼進行了精確的測繪,令它們首次出現在歐洲的地圖中。1772年-1775年庫克奉命出航,任務是在南半球高緯度海域航行,以徹查傳說中的“南方大陸”。結果他證實了地球上根本不存在與南極洲相連的“南方大陸”。幾度南航,庫克發現了澳大利亞、新西蘭及紐芬蘭,並完成環球航行。

地圖表示了庫克三次遠渡太平洋的路線,紅色是初次航行路線,綠色為第二次路線,藍色則代表第三次路線。

北冰洋探險

弗里德持喬夫南森 Fridtjof Nansen (1861~1930)

第一個成功橫跨格林蘭冰原的探險家–南森。

挪威探險家南森於1888年首次橫越格陵蘭,查明了該島的結冰情況,研究了愛斯基摩人的生活。1890年,他提出乘船隨冰漂流到北極的方案。1893年他乘弗拉姆號船由挪威出發,向新西伯利亞群島西北方向漂流,1896年,他到達斯匹次卑爾根島附近北緯83°59'的地方下船,與同行的挪威探險家F.J.約翰森一起乘雪橇到達北緯86°14',最終因難以克服的冰況而返回。南森進行了海洋學和氣象學觀測,第一次證實了北極區是個海洋,查明了北冰洋的水源和結構,發現了地球的晝夜旋轉對海冰運動的影響。

征服南極點

羅爾德·阿蒙森 Roald Amundsen(1872-1928)

挪威探險家羅爾德·阿蒙森 。

1911年12月14日,挪威探險家羅爾德·阿蒙森率領的5人探險隊抵達南極點,成為人類史上第一批到達該地的人。阿蒙森最初的計劃是征服北極點,他從弗里喬夫南森那裡,他獲得了前進號的使用權。但是,隨着美國探險家弗雷德里克·庫克和羅伯特·皮里先後聲稱在1908年、1909年到達過北極點,阿蒙森征服北極點的計劃由此中斷。他改為開始着手準備征服南極點,他將此項計劃徹底保密,直到前進號出發停靠最後一站後,阿蒙森才披露征服南極點的計劃。

在南極,阿蒙森在位於羅斯冰架的鯨灣建立了南極探險的基地“前進號之家”,開始長達數月的準備工作,設立幾處補給點。探險隊於1911年10月正式向南極點進發。在途中,探險隊一行發現了阿塞爾海伯格冰川。他們沿着該冰川前往南極高原,並最終抵達極點。阿蒙森南極探險隊還取得了其他非凡的成就。探險隊勘查了愛德華七世地,成為人類史上首批踏足此地的人。他們在南極海域亦進行了多次巡航,採集相關海洋數據。

麥哲倫船隻細部。西元1589年,由亞伯拉罕、奧特柳斯繪製。

綜合整理:戴舒婷

Check Also

踏上特殊教育之路:

成立特殊兒童班12年 西連中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