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品尝达雅同胞美味又惊喜的雨林料理,不再是一件需要翻山越岭、徒步涉水的事。就在诗巫最近的慕娘部落里(MAK BORNEO),你就可以品尝到雨林料理的美味,满足你的味蕾。
达雅族的雨林料理,可说是被新时代隐藏着的民族料理,身为新时代土生婆罗洲人,慕娘部落的负责人说,他们的使命就是将最自豪的雨林料理介绍给世界,用舌尖来熟悉和了解友族同胞的饮食文化。
婆罗洲原著民的美食基本上脱离不了狂野雨林与大地之作,其传统料理方式基本上分为5种,即生食、烧烤,竹筒、熏烤、腌渍。
“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有的味道有些奇怪,但是这样的感受,绝对是独一无二的,就看你敢不敢品尝它。
MAK BORNEO慕娘部落雨林料理,是由一位诗巫80后华裔青年发起。MAK是原民语Makai(食)的缩写,MAK也有大地之“母”之意。中文“慕娘”则是福州方言Borneo之译音。
婆罗洲原住民族长期以来,随着不同的生活环境,孕育出各自所属的饮食文化,慕娘部落的负责人希望砂拉越饮食文化能成为旅游宣传的重点;因此,不断采集并整理原住民二十七族的饮食特色,增进个族群间相互了解,也独创出属于诗巫本土的婆罗洲民族的风味美食。
这里有大家都熟悉的竹筒鸡,鱼生(UMAI),这也是最常见和最具有代表性的达雅族美食。还有很多人都感到好奇的硕莪虫,在慕娘部落的硕莪虫的料理,有炒的及炭烤式的,烤硕莪虫也带来了不一样的吃法,许多食客前来都会试一试,体验硕莪虫在嘴里一种又惊又喜的感觉。
慕娘部落的地址就在乌鲁顺溪美拉新商业店处,营业时间为每天下午5时至晚上12时30分,每个星期二休息。
以是他们特色的美食简介:
烟屋炭烤拼盘
原住民长屋部落外都设有共享烟屋Rumah Asap,每当原住民打猎回来,村民就会在长屋旁边搭一个烟屋,大家会不约而同的围绕着烟屋一起烧烤猎物及分享。这个拼盘主要有炭烤三层肉,猪排骨,猪粉肠,鸡翅,及手工马鲛鱼丸(Mak Borneo最畅销的美食)。
竹筒鸡
竹筒是原住民最原始的烹饪容器,他们将大火烤过老母鸡的外皮一遍后,逐将鸡肉放进竹筒内煮熟后食用,这类既简单又美妙的食物被唤为Pansoh,也是一般砂拉越人会懂得品赏的佳肴。
制作方法是将竹节的一端断开,一端保留竹子内部原本就有的竹隔作为竹筒的底部,将食物放置进去后,加上姜花,蒜,粗盐及Bungang叶子,添入少许的水再使用炭烤的方式经过2小时慢烤煮熟。在挑选竹料时往往会选择中年的竹子,因为这时期的竹子仍旧保有水分,若用其作为烹饪食物的容器,会让菜肴有一股特别的自然,淡淡的青竹香味。
黑橄榄炒饭
原住民的主要粮食作物为米,配上砂拉越独有的天然山果-黑橄榄。由于黑橄榄是季节性水果,且不易久存,容易腐烂,一般采摘后两三天便渐渐干缩。原住民会把黑橄榄制成腌渍果酱来保存。而黑橄榄炒饭是原住民最具有代表性的传统炒饭。
手撮木薯叶炒饭
用木槌把木薯叶捶烂,配上姜片及蒜就可以炒出原住民最传统的木薯叶菜肴,当然,用棰后的木薯叶,加入江鱼仔,少许的姜花来炒饭也是原住民最原始的食法。
酸茄烟薰猪排骨汤
传统的部落社会缺乏冷藏设施,原住民因此应用两种能更长久的保存肉类食品的方式。除了腌渍法,干燥法是另一种保存方式,即将新鲜的肉类和渔获放在炉火上烘烤至干燥,称作Salai,可保存约一个月的时间。要食用Salai时,居民就会拿来重新烹煮一遍,煮法通常是加入蔬果做成汤类菜肴。
山野杂菜
原住民妇女会随性的把当日采集好的各类野菜一同入锅,酸茄的独特酸味是他们最主要的调味品,在慕娘部落就会把黄瓜叶,橡胶种子,可食用野菇,小玉米条及长豆等做成这道特色小菜。
水煮酸味泥鳅鱼
用类似竹筒烹饪法的食材,加上酸野果来煮野生泥鳅,独特的香料味渗透弹性结实的野泥鳅肉质。
榴梿巴丁鱼
Tempoyak,使用发酵过的榴梿肉来作为主要调配料,加上少许的酸野果及辣椒,黄橙橙浓稠的汤,扑鼻的榴莲香,算是原住民经典的菜肴。香喷喷的榴莲味,配上白饭,堪称一绝。
炒硕莪虫
硕莪虫是沿岸原住民索取蛋白质的主食之一,一般客户会要求生吃或炭烤及加上调味料小炒过后才进食。
巴拉煎参巴炒米粉
沿海一带的原住民会用小银虾和盐,经发酵和太阳曝晒制作而成,去掉大部分水分,舂成酱料,再拿到太阳底下曝晒,最后加入辗碎的辣椒、虾米、芝麻或花生,经用油炸过后完成。峇拉煎主要是用来作为配料,原住民时而配黄瓜或菜类就完成简单的一餐。而我们拿来炒米粉,非常好味。
酸辣鱼生(Umai)
Umai这道菜是砂劳越马兰诺族的美食。用小酸桔汁取代柠檬汁或青柠汁,再加上红葱丝、辣椒丝还有一些烤干的硕莪粒与新鲜鱼肉丝相拌而成。
爱吃鱼生的朋友们可以尝试下这道菜,也许您会爱上那种清甜中带酸辣的味道。
報道/攝影:蔡菁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