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報紙看到一則新聞,大大的標題寫着“雖然全球確診新冠肺炎人數出現明顯下降。不過,世衛專家仍警告說:尚未脫險, 離尾聲還遠。”短短几句話卻給許多人打了支提醒針,如今限令放寬,但人民仍需為自己的健康着想,能不出就不出,不能做的事情千萬別做,別因確診數字的減少,而踏出了錯誤的第一步!
防疫期間,不只父母的身心靈負擔變重。同樣的,在家上課的孩子也背負着重重壓力。大人們尚可以在察覺情緒快要崩塌時,趕緊和友人視訊聊天、敲杯對飲,任何煩憂之事立馬大吐為快,簡單的舉動就能將情緒暫緩起來。可孩子們若心生煩躁時,卻只能對着毫無頭緒的父母對牛彈琴,或在那小小的衚衕里空煩惱!

在這不太平的一年裡,就連長輩們都會遇上情緒崩潰之時,更別說小朋友在持續了將近快一年的“居家防疫”中,也不知不覺煩躁了起來。別看他們年紀小,平時好似沒心沒肺的,一開始不用上學總是充滿新鮮感,可長期沒和同學相處,沒見老師,少了規律的約束,更不用早起身,混亂的時間表,對孩子而言,這樣的生活漸久後,也開始出現隱藏性焦慮問題,只是他們不懂察覺,也不見得會說出來。
●居家上課,對孩子們產生什麼影響?
其實對孩子而言,不能規律上學乍看之下像是自由假期,但是潛在的衝擊是很可觀的:
1)社交疏離:
無論是哪一種性格的孩子,在學校都會接收大量的社交刺激,引導他們去合作、模仿、跟隨、領導或是觀察和解決問題等。學校教育是一個集體的形式,孩子們可以互相學習,而這之間也有一個情感支撐,可以比較完善的發展他們的社交能力。但在家裡就跟“集體”隔離了,缺乏同輩之間的溝通,在家當個孩子王,社交能力就會相對變弱了。

2)作息混亂:
少了上學這步驟,許多孩子就會變成晚睡晚起的壞習慣,吃飯時間不固定,或是長時間在白天睡懶覺等,都會讓孩子的作息更加混亂,如此一來就會造成全家動力低迷。
家中有讀幼兒園的小朋友,倘若這段時間沒參與線上課程,終日在家吃喝玩樂,任時間流淌在無聊之中,就會虛度了幼兒的學習黃金時期。
3)支持系統中斷:
孩子出門上學,有時候可以在學習環境中找到他的支持力量,因為同齡之間可以提供的同理,是家人和手足無法完全代替的,玩樂中的孩子可以釋放情緒並得到支持回應。而居家上課,孩子缺少反饋和溝通,就會形成情緒壓力比較大。

4)成就感低落:
在學校環境中因為老師的指示和學習目標,孩子可以得到比較穩定的成就感來源,那怕只是安靜坐着不要說話、排隊、等待,都是點滴成就感的累積,在家容易因為規矩不夠明確,或是其他分心因素,讓孩子少了目標,也就少了成就感。

5)活動量減少:
孩子在外的活動量遠大於家里,無法釋放體能,也會讓作息改變,更會讓情緒敏感的孩子感覺受限,適度的活動可以刺激孩子的肌肉和情緒發展,釋放壓力。

6)手足問題增強:
孩子在家的角色和學校截然不同,在家裡明顯會有所有權和安全感的問題,這些都是原始本能,有些孩子像是被制約了一樣,在家裡就會顯得特別膽小、特別霸道、特別退化或是特別喜歡錶現,來滿足他們心理的安全需求。長時間共處在一室,兄弟姐妹們特別容易起爭執,並不是不愛對方了,只是一天二十四小時都看着對方,肯定會產生厭煩之感,甚至只要一點芝麻綠豆小事,都能吵翻天!這種感覺就像情侶之間相處太過頻密,一點自由感都沒有。親情也要有點距離才能相安無事。

●面對孩子遭遇的潛在衝擊,父母可以試着這樣做:
1)盡量維持孩子的作息
這點需要考驗爸媽自己的作息,也要假裝自己的作息仍然正常,甚至需要製造讓孩子願意維持作息的一些動力。光是要求,卻沒有動機,很難讓孩子執行。所以若父母其中一方與孩子待在家,那麼就跟着孩子的居家上課時間表起身準備。畢竟長期違背生物鐘,比如晝夜顛倒、睡眠過多、過度補覺、頻繁熬夜等,都會對身體健康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不良影響。
2)盡量將家裡學習訂出特定時空的規矩
在僅有的空間內,和孩子說好特定的吃飯空間、學習空間、遊樂空間,即使空間上有所重疊,也要用時間去劃分出來,甚至將桌椅和玩具依照不同時間重新配置,正如大人一樣,從儀式感裡面養成規律。

3)也讓孩子有線上社交活動
孩子可以和比較熟悉的朋友視訊,也可和其他家人視訊,更小的孩子,可以藉由父母的陪伴,增進他們的社交需求,較大的孩子會自主透過網路社交,這時父母可以稍微理解他們的社交需求,並從旁多關心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
4)賦予孩子協助家務
適度讓孩子參與家庭的任務,並提升他們的成就感和責任感,同時通常必須搭配動機引導或是鼓勵賦能,千萬不能只是要求命令,反而會造成雙方不快。
5)檢視自己對孩子的言語
在家裡爸媽經常會發現自己總是需要不斷叮嚀、提醒、甚至要求孩子收玩具、好好吃飯、早點睡覺、幫忙洗碗很多事情,總是在一邊要求,一邊自己更生氣,久而久之,關在家越久,氣氛越差。父母可以檢視家裡的對話,正面的和負面的比例為何,是不是負面的話語比例已經超過一半?說出口的是不是都是命令和抱怨,你到底要我說幾次?你是不是聽不見我說的話?你再這樣我就……這類的話通常讓自己很無奈、生氣,而且也得不到好的回應。筆者發現這問題越發嚴重,很多陪讀大人甚至不知不覺中總會扯開嗓子大叫,這也使到孩子有樣學樣,稍有不順,或者和手足說話也會失去耐心,一樣大聲叫囂。

6)在家消耗體力
可以依照父母自己本身喜好,還有孩子的興趣,去開發大家可以在家消耗體力的方式,也可以是以前全家沒有一起做過的新鮮事,去消耗孩子過多的精力,減少全家都在使用3C的時間,也增進全家的實際互動。


綜合文:薇恩
圖片取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