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徵兆與治療

劉友燕醫師鼓勵母乳餵養嬰兒,養成有規律生活習慣如均衡飲食、充足睡眠和運動習慣。

現代孩子長期偏食、挑食,時間久了也會導致營養失調。
生活中不少孩子會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長期營養素攝入不足會導致孩子營養不良,從而增加孩子患病的風險。針對以上課題,茶電台空中醫生節目就邀請到了劉友燕中醫師和大家聊聊,讓大家清楚知道營養不良對孩子的身體造成哪些危害,出現哪些情況務必要警惕!
- 什麼原因導致小孩營養不良?
臨床以飲食不節制、餵養不當、營養失調、疾病影響,以及先天稟賦不足為常見。
若餵養不當,輔食添加太早或太快,乳食太過或不及,都可損傷脾胃,脾胃消化吸收功能變弱。或者現代孩子長期偏食、挑食,時間久了也會導致營養失調。
劉醫師說,疾病方面的影響,包括小兒久病吐瀉,反覆感冒,結核或蛔蟲的影響。
稟賦不足則包括一些先天胎稟不足,早產、多胎、或懷孕時久病、藥物損傷胎兒。
(二 )營養不良的小朋友通常會有哪些表現或特徵?
劉醫師說,“瘦”、“矮”、“ 干”、 “萎” 四個主要特徵。瘦和矮是指形體消瘦或體重不增,比較矮小。體重比正常同年齡兒童平均值低15%或以上。
干是指毛髮乾枯,皮膚蒼黃,皺褶多;萎是指精神萎靡不振或煩躁易怒、吸吮手指磨牙。面色無華,指甲蒼白,飲食異常,大便干稀不調為特徵,
多見於5歲以下小兒。
(三) 肥胖也屬於營養不良嗎?
大多數人認為營養不良只是發生在身體消瘦的人身上,也不會聯想到肥胖者,在他們看來肥胖者一定是營養過剩,其實這是錯誤認知。
肥胖者更容易出現營養不良,這主要和營養需求量高、營養素比例失調等因素有關。
兒童肥胖問題日趨嚴重,超重者的飲食習慣不良,攝入過多高熱量高脂食物,卻又排斥蔬菜水果等有益身體的食物,再加上體育鍛煉不足,就造成營養不良的發生,而成為“隱性的營養不良”問題。
(四)營養不良的危害有哪些?
疳證沒有及時治療的話,可不同程度地影響小兒的生長發育,甚至發展成“疳積”、“干疳”重症階段,因脾胃虛衰、生化乏源,氣血虧耗,諸臟失養,必累及其他臟腑,因而易於出現各種兼症。
正所謂“有積不治,傳之餘臟”。比如說“眼疳”缺乏維生素A可出現角膜潰瘍;“口疳”缺乏維生素B可出現口角炎;“肺疳”可能會反覆呼吸道感染或繼發肺結核;“骨疳”缺乏維生素D可能會發展成佝僂病、骨結核;“疳腫脹”則可能會見到低蛋白水腫,最嚴重情況會出現低血糖甚至休克,當然現在隨着社會經濟和醫療保健事業的不斷發展,大部分國家或地區都不大常見到營養不良的重症問題了。
(五)如何改善營養不良問題?
我們可以通過服用當然中藥、小兒推拿、食療或針灸,不管西醫或中醫,都是去除病因,糾正不良飲食習慣,合理補充營養,促進消化、改善代謝,積極治療各種原發疾病和併發症。
(六)補充/呼籲
劉醫師鼓勵母乳餵養,乳食定時定量不可太早太快添加輔食,適時斷奶,保持均衡的飲食習慣,才能滿足小兒的生長發育的需要。
此外,規律的生活習慣,有充足的睡眠時間,養成運動或戶外活動的習慣,多呼吸新鮮空氣、曬太陽,增強體質,達致預防勝於治療。
本期簡介:劉友燕
– 中醫學學士學位(上海中醫藥大學)
– 輔修針灸推拿專業(上海中醫藥大學)
– 實習於上海龍華醫院及岳陽醫院
– 註冊中醫師(馬來西亞中醫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