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杏林家 / 山蕨菜 山珍的野菜

山蕨菜 山珍的野菜

山蕨菜,對本地民眾而言一點都不陌生,幾乎無一不曉吧! 山蕨菜是野菜的一種,廣泛分布於各地山野,被稱為“山菜之王”,是不可多得的野菜美味,在我眼中總能展現出一點不羈,一點放縱的郊野風情。

餐館酒樓招牌菜

小時候放學回家的路上,車子緩慢移動時,我把目光移到車外景色,常會見到幾位土著婦女頭頂着遮陽帽在叢林中移動,她們是為了躲藏在坡旁陰影處滿山遍野的山蕨菜而來,採集後把山蕨菜賣到市場去。

小時候放學回家的路上,車子緩慢移動時,我把目光移到車外景色,常會見到幾位土著婦女頭頂着遮陽帽在叢林中移動,她們是為了躲藏在坡旁陰影處滿山遍野的山蕨菜而來,採集後把山蕨菜賣到市場去。

雖然山蕨菜營養豐富,但性味寒涼,脾虛寒者、陽虛體質者不宜多食。

說到山蕨菜,是我兒時鄉居歲月里不可或缺的桌上佳肴,時至今日依然對野菜鍾情不已,這野菜總令人有種把大自然端上桌的感覺,入口品嘗,別有風味,是天然有機菜。

山蕨菜煮法簡單,可依據自身口味任意煮食。首先需要洗凈略煮,去澀味,所烹制的菜肴色澤紅潤,質地軟嫩,清香味濃,而且富含氨基酸、多種維生素、微量元素,還包括一些特有營養素,菜可鮮食或炒食。

山蕨菜含豐富營養物質,可以配合肉類進行翻炒,也可以涼拌,這要看個人的喜好。適合配以雞蛋、肉類,還有蝦米或巴拉煎,絕對風味十足。

如今,山蕨菜可是不少餐館酒樓的上等佳肴或招牌菜,尤其涼拌山蕨菜,酸辣味容易下飯,口感極佳,是很多人的最愛呢!就像一位來自外國的朋友一生中吃山蕨菜的次數屈指可數,卻印象深刻,至今回國後依然對涼拌山蕨菜這一道本土菜色念念不忘。雖然現在袋裝食物漫天飛,但在西方國家似乎不容易吃到新鮮蕨菜,只要有機會吃到蕨菜,相信他都不會再錯過了。

蕨菜形如蘆筍,亭亭玉立,頂如盤扣,繞圈又繞圈,香嫩可口,是鳳尾蕨科蕨屬的森林植物。山蕨菜也是本地常見植物,通常是生活在比較矮的山區里,而且喜歡生長在向陽的地方,有別名稱為貓爪或龍頭菜。

補脾益氣

山蕨菜中含大量氨基酸和平常蔬菜中所沒有的胡蘿蔔素,首先,經常吃山蕨菜可以對細菌的產生有一定抑制作用,對於治療便秘和身體中大量的炎症有一定療效,其次是山蕨菜可幫助擴張血管。

山蕨菜被稱為“山菜之王”,是不可多得的野菜美味。

山蕨菜中的蛋白質和膽礆、甾醇成分可以幫助人體補脾益氣,增強對於疾病的抵抗能力,發燒的人吃了可緩解發熱情況,也可幫助腸胃熱毒、濕疹等病況。

清腸排毒

其他藥用療效有下氣降壓,山蕨菜的某些有效成分能擴張血管,降低血壓。粗纖維能促進腸胃蠕動,具有下氣通便作用,也能清腸排毒。坊間常用山蕨菜治療泄瀉、痢疾及小便淋漓不通。

與此同時,可治療風濕性關節炎,咳血等症,外敷還可治療蛇蟲咬傷等疾患,也具減肥去脂、健身美容、延緩衰老、消暑、去熱、增加食慾等功效。

不過,山蕨菜性味寒涼,脾虛寒者、陽虛體質者不宜多食,適用人群是一般人均可食用,尤適宜濕疹腸風熱毒者,惟避免過量。就算是人們賴以生存的白米飯吃過量了,也對健康造成禍害。

採收條件

山蕨菜幼苗小而尖,捲曲地向內彎抱着,形似貓爪狀,呈青綠色,成熟後便伸開。葉柄黃褐色,可達一至二尺長;根狀莖在地下橫生,外面長一層黑褐色茸毛,內含大量優質澱粉。

山蕨菜採收適期宜在長出土面約20厘米長,頂葉尚未展開像“拳頭狀”時為適時採收期。過早採收產量低,過遲採收莖桿纖維素老化影響品質及口感。

吃過這道猶如山珍的野菜,多少人表現熱情,對它印象深刻,也說明山蕨菜已深入人心。周末閑暇時,不妨到山林間走動,疏絡脛骨之餘,也去挖掘野菜香。

山蕨菜的小檔案

別名:龍頭菜、吉祥菜
科屬:鳳尾蕨科蕨屬
性味:甘、寒澀、無毒
功效:清熱解毒、安神利尿
主治:痢疾、脫肛

山蕨菜的形態特徵

山蕨菜為水龍骨科多年生草本。地下根莖黑褐色,長而橫向伸展,最長可達30厘米。葉由地下莖長出,為三回羽狀複葉,總長可達100厘米以上,略成三角形。第1次裂片對生,第2次裂片長圓狀披針形,羽狀分裂,小裂片線狀長圓形,無毛或僅在背面中脈上有毛,細脈羽狀分枝。葉緣向內捲曲。

葉柄細嫩時有細茸毛,草質化後莖稈光滑,茸毛消失。而葉裡面着生繁殖器官,即子囊群,呈褐色。

報導/ 楊麗華

Check Also

小心別被骨痛熱症“叮”上!

隨着大馬骨痛熱症再次來襲,加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