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氣息 / 度,然後知長短

度,然後知長短


孟子說:“度,然後知長短”。長短也就是尺寸的意思。在人類的歷史上,人們最早都是用自己的身體去度量外在的世界。在中國,古時候人們把大拇指與食指張開,量得的長度就是一尺,把手腕處的動脈稱為寸口,從寸口到手掌根部的距離就是一寸,一尺等於十寸。尺和寸是用來度長短的“基本單位”,所以,尺寸就有了“長度”的意思。在長度這個近代才有的科學詞彙出現之前,人們一般就用“尺寸”這個詞來表示東西的長短或大小。在現代,我們常見建築工匠手上拿着捲尺,度量空間的尺寸;裁縫師頭頸上總掛着軟尺,以測量顧客的身材,而台板上也總要放着直尺和彎尺,用於在圖紙上畫直線和曲線;體育教師和野外測量人員總是帶着長長的皮尺,以測量較長的距離。機械工匠需要精準度高的測量工具,以測量長度或者直徑,他們用的是千分尺。不同的物件或空間需要不同的測量工具來度量其長短,因此人們發明了各式各樣的尺, 來協助人們進行工作。

尺的來歷
尺是古代人民長期積累的結果,至於具體發明人,沒有明確的記載。在古代還沒有發明尺的時候,人們用一些簡單的工具來測量長度。比如帶一根繩子在身上,需要的時候就用它來比較長短,古埃及人就使用繩子丈量土地。有人想出,可以用身體的一部分來做測量工具,如張開大拇指和中指(或小指)兩端的距離稱作1柞,成人兩臂左右平伸時兩手之間的距離稱為1度,在丈量土地的時候,也經常用步數來計算。


後來出現了用木板、骨片、竹片及金屬板等製成的固定尺,但這些尺的尺度與我們現在的市尺長度是不相等的。中國古代不同時期,一尺長短都不同。最短的是商代,一尺等於今天的16.95厘米,也就是大約17厘米,最長的在宋元時期,一尺等於今天的31.68厘米,大約32厘米。英國政府以女工的腳作為標準,把它的長度定為一“尺”,再按這個標準單位製作一定長度的木條或者金屬條,作為大家通用的度量工具。所以,直到今天,英語中的“尺”還是“腳”的意思。

魯班與他的尺
魯班是春秋時代魯國人,是歷史上有名的工匠。魯班尺最早起源於台灣。台灣的木工行業供奉魯班為祖師。當木匠在製作供桌神案、門窗傢具時會使用一種長一尺四寸四分的尺子,尺子上不僅有尺寸,還標明有避凶取吉的文字,人們就叫它魯班尺,又叫文公尺。

相傳魯班和文公都是有名的能工巧匠,但魯班總是技高一籌,令文公非常嫉妒。一次,兩人奉命各自率眾修建宮殿。文公趁人不注意,將魯班用來丈量長度的尺子鋸短,一尺半變成一尺四寸一分。當魯班的徒弟們用這把尺子將木料裁切完畢後,才發現長度不對。時間緊迫,材料用盡,魯班急中生智,把不足的長度用石墩代替,結果更加堅固、美觀。國王十分滿意。當人問他怎麼會有這樣的奇思妙想時,魯班笑答,全靠文公送的尺啊!從此文公心服口服。這把尺也就一直流傳至今。

直尺
現今的直尺通常泛指刻度尺,是一種非常普遍,用於量度長度的儀器或文具,通常用於量度較短的距離或畫出直線。

直尺

捲尺
捲尺也稱拉尺,常見的捲尺是由薄鋼片製成,裝置於鋼製或塑料製成的圓盒中。捲尺是應用最廣泛的尺,一般家庭會購買這種尺子,比較方便,可以用來測量房間和傢具等物品的尺寸。

捲尺


角尺
角尺,也稱為曲尺,是一種金屬製作的直角尺。這個工具的主要用途測量精度直角(90度)的表面。有些角尺上標示公制或英制刻度以方便測量。

角尺



三角尺
三角尺外觀上呈直角三角形,與直尺共用可用於繪畫直角、平行線及垂直線。傳統的三角尺以木製居多,現代的三角尺則多以透明塑料製成,中心處開孔,亦多與圓規、量角器、直尺等成套裝出售。




三角尺


千分尺
千分尺是一種用於精密測量小尺度的測量工具。同學們在學校上科學或化學課時,有時候會使用千分尺來進行相關科學實驗。千分尺分為三種,即:外徑千分尺,通常用來衡量電線,球體,軸和塊;內徑千分尺,用來測量孔的直徑;深度千分尺 ,用來測量槽的深度。

千分尺


皮尺
皮尺又稱裁縫尺,一般裁縫或賣布的地方都使用這種尺子,它不是以厘米、米為單位,而是以尺為單位。

皮尺

萊斯比亞尺
萊斯比亞尺是古希臘石匠所用的鉛尺,可以彎曲成線腳的曲線形狀,用以測量或複製不規劃的曲線。

萊斯比亞尺


摺尺
1 8 6 5 年Ullrich兄弟發明了摺尺,這種尺是木匠和工匠必備的工具之一,摺尺可以摺疊成鋸齒形,便於攜帶和存放。摺尺一般由四個或八個部分組合成,因此也稱為‘四摺尺’和‘八摺尺’。四摺尺是用鋼質鉸鏈、銅質包頭把四塊薄木板條連接而成。公制四摺尺展開長度為500mm。八摺尺是用鐵皮圈及鉚釘把八薄板板條連接而成,它的長度為1000mm。摺尺主要用於工件度量和畫線,使用時要拉直,並貼平物面。

摺尺

比例尺

比例尺也叫做縮尺,是建築、設計和測繪行業繪製平面圖、設計圖和地圖等圖紙時使用的工具,其主要功能是方便繪圖人員在不藉助計算器等工具的情況下,精確地在面積有限的圖紙上繪製大尺寸物體(如房屋、地塊、道路等)按比例縮小的圖形,或測量圖上形狀對應現實中物件的大小。和普通直尺不同的是,比例尺上一般不標註尺子上的長度,而是標註在一定比例下尺上長度對應現實中實際物體的長度。以1:100的比例尺為例,在普通直尺標示1 cm的位置,比例尺標註為1 m,即在1:100的圖紙上從0刻到這個刻度的長度代表現實中1米的長度。為了方便在不同情景下使用,一把比例尺上一般都提供多種比例的刻度,而比例尺除了扁平直條狀以外,還有三棱形,用於容納多個刻度。

比例尺



縮放尺
縮放尺是可用來放大繪製圖畫、地圖的簡單儀器,它由四根20厘米長的直尺構成,每根直尺都等距離地鑽上多個小孔,使用時,在放大尺下鋪上一張白紙,原圖放在大頭針下,用大頭針描繪原圖,鉛筆芯就會在白紙上畫出臨摹圖。移動固定支點的位置,就能改變放大倍數。放大尺的結構雖然簡單,但實用性卻很強,用它繪畫,比例準確,大小可調,用起來十分方便。

縮放尺

方格尺、角尺、彎尺、雲尺
要裁製一件一件衣服,單靠一卷皮尺還不夠,裁縫師還需要大彎尺、方格尺、火腿尺、縮尺、雲尺等。方格尺是裁縫師專用的度量工具,材質透明,尺上有0.5cm的間距。長度一般有4 0 c m 、5 0 c m 和60cm,在畫直線或縫平行線時使用。L尺具備直角尺和彎尺的作用,可用來繪製直線或順修小弧線。彎尺可用來繪製袖窿、領圍線或斜邊等大弧度線條。為了讓裁縫師的工作更加方便,現在還有多功能裁縫尺,將各種尺結合成一件,成為拐杖尺。

尺、角尺、彎尺、雲尺

丁字尺
丁字尺又稱T字尺,它的名字來自於其形狀。這是繪圖員使用的繪圖工具,主要為繪製直角水平線,它也可以引導一個三角形繪製垂直或對角線。由於現在繪圖工作多已電腦化,丁字尺已經很少被使用。

丁字尺

丁蘭尺
相傳這種尺是由二十四孝‘丁蘭’雕刻木思親所用的,現在主要用於建造墳墓或奉置祖先牌位及神位時,據以測量,並定吉凶,為時下風水師必備之工具。丁蘭尺長一尺二寸八分,一尺約合38.78公分,分十格,上面刻有“財、失、興、死、官、義、苦、旺、害、丁”十字,使用時以吉字為宜。

新時代的風水尺將英寸制尺、公制尺、丁蘭尺、魯班尺四合為一,尺上刻印分為四行,最上行是英寸尺、最下行是公制尺、第二行是魯班尺,第三行是丁蘭尺


魯班尺
魯班尺為建造房宅時所用的測量工具,類似今工匠所用的曲尺。它從左至右共分四排,分別是傳統的寸、魯班尺、丁蘭尺、厘米四種標尺。魯班尺長約42.9厘米,相傳為春秋魯國公輸班所作,後經風水界加入八個字,以丈量房宅吉凶,並呼之為“門公尺”。其八個字分別是:“財”、“病”、“離”、“義”、“官”、“劫”、“害”、“本”,在每一個字底下,又區分為四小字,來區分吉凶意義。

魯班尺

尺教會我們的事:不同的東西要用不同的尺來度量,世界上有那麼多種不同的尺,我們為什麼只用一種尺來度
量一個人?


綜合整理:戴舒婷
圖:網絡圖片

Check Also

踏上特殊教育之路:

成立特殊兒童班12年 西連中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