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些日子,在閨蜜家住了幾天,觀察了她家孩子的生活作息,心裡替孩子喊累。孩子們一早上學,午餐後又趕下一場補習,接着傍晚的書法課直到晚上九點多才踏入家門,看到孩子把書包放下,癱在沙發上,沒一下子又被叫收拾書包及做未完成的課業,然後就倒床呼呼大睡。
我忍不住問閨蜜:“妳把孩子的時間排得那麼滿,孩子沒投訴嗎?”閨蜜的回應是,孩子本來就應該要這樣學習,不然跟不上,老師也說,現在的孩子就是這樣,習慣就好。孩子真的習慣嗎,他們內心的抗拒有被聽見嗎?很多時候,孩子一次又一次的被父母說服,然後又默默地接受這樣的生活模式。
想起我小時候,都是“放生”學習,放學後就是往草場跑,往河裡跳去游泳。雖說課業不是最標青,但起碼課業與運動兼顧,還練出了學校短跑代表,這也是我的天賦。
早前專訪了台灣教育學家陳清枝老師的《適性教育》,主張以人為本的教育本質,認為孩子才是學習的主體,應當把學習權歸回孩子身上,讓孩子對自己的學習負責。陳老師把學生們比喻為不同種類的動物,會飛的動物,不可能強迫它跑,爬行動物,不可能叫它學飛,叫大象爬樹,比登天還難,由於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帶領人要用不同的方法教不同的孩子,從而發掘孩子的天賦,讓孩子能夠自由健康地成長。
馬來西亞教育也正在嘗試改革,教育部廢除了小學一至三年級考試,並以更客觀的校內評估取代,希望可以減輕孩子的壓力!身為人母的我,也學習着放寬,除去“比較心”“跟不上”、“孩子不能輸在起跑點”的心態。讓孩子快樂健康成長,何嘗不是父母所期待的?
《生活TEA Talk》曉燕(Tea FM 新聞主播/周末主持人)
FB粉絲專頁:www.facebook.com/teafmya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