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氣息 / 我們為什麼要保護鯨魚

我們為什麼要保護鯨魚

幾個世紀以來,人類一直在捕殺鯨魚。它們的身體為人類提供了肉、油和鯨骨。商業捕鯨的最早記錄出現在公元1000年。從那時起,數以千萬計的鯨魚被捕殺,專家們認為一些大型鯨魚種群的數量可能下降了66%到90%之多。但過去兩百年間,全球海洋中鯨魚的數量已經從500萬頭下降至今天的150萬頭。商業捕鯨活動已經基本被禁止了30多年,但它們仍面臨著人類帶來的各種各樣的影響,如塑料和噪音污染,被船隻所傷,被漁具纏繞,以及全球變暖導致的海洋變化等。

●構成完整生態系統

在海洋中,最大的生物就是鯨魚,其中又以藍鯨體型最大,因此當一隻藍鯨死去,屍體就提供了深海中非常多生物們豐富的養分,特別是深海光線無法穿透之處,食物的來源相較於陸地往往較為有限。因此,科學家特別將鯨魚死亡沉入海底,稱為鯨落,當鯨落髮生時,鯨魚各器官及組織會吸引眾多深海物種前來覓食,大到食腐動物、小到細菌。此外,最後剩下的骨頭還可以釋放硫化氫等化學能量,提供給許多微生物利用。研究表明,在腐爛的最後階段,一具骨骼可以為多達200個物種提供食物和棲息地。

一隻鯨魚的殞落,供養着海洋中眾多生物,也使海洋生物多樣性的生態系更加完整及健全。

●天然的碳匯

有些鯨魚重達200噸,平均壽命70年,在其漫長的一生中,鯨魚能夠透過進食來封存碳。它們將碳累積並儲存在富含脂肪與蛋白質的體內,每一隻都像棵會游泳的樹木一樣,累積着數以公噸計的碳。在鯨魚死後屍沉深海,這些從大氣中移除的碳也隨之保留在海底數百至上千年,可謂名符其實的碳匯。每頭鯨魚平均能夠封存33公噸的碳。而一棵樹每年吸收的二氧化碳最多只有22公斤。植樹造林被認為是消除大氣中二氧化碳最便宜、最快的方法,但證據表明保護和擴大鯨魚種群也有很大的碳捕獲潛力。

根據2010年的一項研究,每年總計有2萬7000公噸左右的碳,隨着藍鯨、座頭鯨、小鬚鯨等八種鬚鯨的屍骨沉入深海。

不過近年來,由於海洋污染,和其他的生存威脅,造成鯨魚擱淺死亡而非落入海底,當這種情況發生時,鯨魚體內累積的碳就會自然釋放到大氣中,增加了大氣的碳量,因此保護鯨魚讓它們自然死亡于海洋,這也是有助於環境保護的。

擱淺的鯨魚遺骸會將體內存儲的碳釋放到大氣里。

●大糞便大作為

活着的鯨魚能為碳捕獲做出更多的貢獻,這要歸功於它們的巨坨糞便。鯨魚在深海中以獵捕磷蝦等微小有機體為食,隨後它們浮上海面呼吸、排出尿液以及糞便,這些排泄物富含大量來自深海的元素,如磷、鐵、氮等的營養物質,這些養分帶至海水表面,提供浮游生物生長所需養分,浮游植物在進行光合作用時會消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併產生氧氣。根據估計,浮游植物可捕獲約370億公噸的二氧化碳,併產生大氣中50%-85%的氧氣,相當於1.7兆棵樹,或是四個亞馬遜森林。《國家地理》雜誌著名海洋探險家西爾維亞·厄爾Sylvia Earle)估計,人類每呼吸五次,其中就有一次的氧氣來自浮游生物。雖然浮游植物營養來源不全來自鯨魚排泄物,不過浮游植物越多,碳捕獲量就越多,產生的氧氣也越多。此外,浮游生物是海洋食物鏈的基礎,是許多海洋生物的食物,在海洋生態中扮演極重要的角色。

鯨魚的糞便對浮游植物的生長十分有利,這些浮游植物的碳捕量,相當於四個亞馬遜森林之多,浮游植物越多,碳捕獲量就越多。

●船隻撞擊和纏繞

世界上許多最繁忙的貨物和渡輪航道及港口與鯨魚遷徙途中覓食、繁殖或遊憩的海域重疊。鯨魚往往無法及時躲避船隻而與其相撞,因此撞擊已經成為導致其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船隻發出的噪音也會對鯨魚導航和交流的能力造成干擾。

2010至2018年間死亡的北大西洋露脊鯨有近四分之三(72%)是由漁具纏繞造成的,有85%曾至少被漁具纏繞過一次。

隨着全球海產品需求的增長,漁業活動也日益繁忙,被漁具纏繞更是逐漸成為很多鯨魚物種面臨的一大威脅,尤其是北大西洋露脊鯨。這種鯨常見於北美洲東海岸弗羅里達州到加拿大一帶海域,這裡還有利潤豐厚的龍蝦和螃蟹漁業。放置在海底的捕蝦籠與海面的浮標之間通過一根長長的繩索或“線”相連。這根垂直的“長線”便成了露脊鯨面臨的一大致命威脅。一旦被它們纏住,這些繩索就會對鯨魚身體構成壓迫,甚至傷其筋骨,造成擦傷、感染,有時甚至斷肢。通常鯨魚可以拖着沉重的漁具生活數月,掙扎着進食、游泳、潛水和繁殖,最終逐漸消瘦,失去力量,有時要掙扎數年才能死去。除了正在使用的漁具,“幽靈漁具”也是導致成千上萬頭鯨魚死去的罪魁禍首:這些被遺棄、丟失或拋棄的塑料漁網、繩索和漁線會困住鯨魚。

幽靈漁具是殺害鯨魚的兇手之一。
被幽靈漁具纏住的座頭鯨。

●保護鯨魚有助減緩氣候變遷

海洋中失蹤的鯨魚也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影響。例如,隨着鯨魚數量減少,在它們之前出現的逆戟鯨轉向捕捉更小的海洋哺乳動物,比如海獺。海獺數量隨後減少,導致海膽大量繁殖,海膽大量吞食北大西洋周圍的海藻林,這對海洋碳封存產生了連鎖反應。這意味着,將鯨魚數量恢復到捕鯨前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途徑,可以直接或間接地封存碳,從而幫助減少化石燃料每年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

因此保護鯨魚、復育鯨魚數量是改善氣候變遷非常有效率,而且值得實行的方法。然而,由於人類工業化地捕鯨和破壞海洋環境,現今全球的大鯨魚只剩下原有數量的四分之一,大約130萬隻,而藍鯨數量下降到原有的3%。如果鯨魚數量能回到捕鯨業之前,大約4至5百萬隻,就能增加大量的浮游植物,即使只增加1%,一年也可捕捉上億噸的二氧化碳,相當於憑空出現20億棵大樹。若想保育海洋生態食物鏈上層的鯨魚,也就必須維持海洋生態的健康與平衡。

目前全球北大西洋露脊鯨僅存409頭,處於育齡的雌性不到100頭。如果不採取干預措施,它們可能在2040年功能性滅絕。

整理:戴舒婷
圖片:網絡圖片

Check Also

踏上特殊教育之路:

成立特殊兒童班12年 西連中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