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扇引微涼,悠悠夏日長。扇子是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引風工具之一,即便是在電風扇和冷氣機普及的現代,扇子依然沒有完全地退出人們的生活,尤其是當人們走到室外,扇子始終是最方便攜帶與最好的引風之物。扇子在送來陣陣清涼之餘,還成為了中華傳統文化中士大夫們形象不可或缺的元素。那麼扇子的故事,你知道多少呢?

●從字說起
古時候, 扇子, 最早稱“ 箑( s h à ) ” , 又有稱“ 翣(shà)”,後來稱“扇”。“箑”字從竹,“翣”字從羽,可知扇子原先是由竹,後來是用羽毛製成的。“扇”是個會意字,上方一個“戶”,下方一個“羽”,表示門像鳥翅膀那樣可以開合。本意是門扇,轉指扇子。扇子創始之初,純為一種招風納涼的用具,隨而被引入古代帝王與貴族的禮儀之中,最後又與書法繪畫藝術相結合。演進成了點綴生活的藝術品。
●扇子的歷史
根據考古遺迹和文字紀錄,扇子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有證據表明,希臘人、伊特魯里亞人和羅馬人都將扇子用作降溫和儀式的裝置。非洲古埃及人早會用棕櫚葉做一人多高的扇子,主要供貴族和奴隸主使用,由身強力壯的奴隸打扇。以後,扇子被看成權貴的象徵,扇子越大,坐在扇子下面的人越是顯赫。
在東方,中國將扇子與古代神話和歷史人物聯繫起來。相傳,中國扇子最早可追溯到上古時期的伏羲和女媧時代。唐代的《獨異志》有着完整的記載。書中記載:“宇宙初開時,天下只有伏羲和女媧二人。他們來到昆崙山上,燃草向上天祈禱道:如果我們可以結為夫妻,那麼燃燒的煙合在一起;如果不可以,那麼煙四散。結果所有的煙合在一起。於是女媧結草為扇,以障其面,與伏羲結為夫婦。”由此可知,最早的扇子是用草編織的,具有遮蔽的功用,世人將此扇稱為“羲扇”。

扇子在中世記歐洲幾乎消失,直到13、14世紀,十字軍將扇子重新傳入歐洲。到了15世紀,葡萄牙商人,經由海上絲
綢之路的貿易線,將各種“東方稀世珍品”運到歐洲,其中包括了中國的摺扇,扇子因此開始在歐洲風行起來。葡萄牙、西班牙因為缺乏優質紙張,以細嫩的牛犢皮、羊羔皮作為扇面,稱為皮摺扇:有的還在扇面上灑以香水,稱為香皮摺扇。同一時期,法國宮廷內流行用中國絹綢和牛犢皮製成的摺扇。17世紀末,中國摺扇傳入英國,使英國摺扇生產逐漸興盛。1709年,倫敦摺扇匠師成立了同業公會,1747年,該公會成員超過800名。法國在18世紀大量進口中國所產的竹扇骨,使巴黎成為歐洲制扇手工藝的中心。17和18世紀,西方扇子製作技術的成熟,使扇子成為貴族女性時尚配飾,同時也是歐洲國家宮廷中訂婚、結婚、加冕、歡慶勝利、國王病癒、葬禮、舞會等禮儀的禮物或紀念品。


●方寸間現藝術
根據記載,扇畫的緣起,是由古代大書法家王羲之開始。王羲之在蕺山看到一位老婦在販賣六角竹扇。於是王羲之在她
賣的扇子上題字,每把扇子上各寫了五個字。老婦為此很生氣,於是王羲之對她說:“你只要說是王右軍寫的,就能憑此賣到百錢。”聞言,老婦照做,果真人們爭相購買。隨着扇子的發展,人們開始在扇子上繪畫、雕刻多種花鳥山水人物,或題詩寫字,扇畫演變為一樣頗為高雅的藝術品,根據扇子的發展歷史,扇子基本分為二大類:一是平扇(包括團扇、葵扇、麥草扇、玉版扇等),不能摺疊;二是摺扇,可自如敞開收疊。扇子依形狀分類則有:方形、圓形、海棠形、葵花形、梅花形等。從材質來劃分種類,可以分為羽毛扇、藤編扇、麥稈扇、篾絲扇、竹編扇、蒲葵扇、香木扇、玉雕扇、牙雕扇、牛骨扇等,塑膠扇。由於製作的材質不同,做成的扇子也是各具風采,美不勝收。

紈扇
紈扇又稱團扇,它出現於羽扇之後、摺扇以前。西漢成帝的妃嬪班婕妤寫過一首有名的《團扇歌》, 借詠團扇表露受趙飛燕嫉妒排擠恐受君王冷落的複雜心理。團扇盛行於西漢至宋代的一千多年間,宋代以後又與摺扇並駕齊驅,深受妃
嬪仕女、文人雅士的喜愛。

檀香扇
檀香扇是由竹摺扇演變而來,始創與明清。使用的材質尤為講究,必須是香味醇香、色澤澤黃、紋理平順無疵的檀香木;扇面必須使用經過加礬處理,雪白均凈的絲絹;有色的娟面, 就需要特殊煉染,使色澤透明度純真,經久不變。
在檀香扇的扇骨上,通過拉花、燙花和畫花來呈現。

羽毛扇
正所謂“ 扇, 羽扇最古” ,“扇”字中的“羽”也說明了扇子種類中以羽扇的出現為最早,這種扇子至少有三千年的歷史了。在《三國演義》中寫到:“諸葛亮輕搖鵝毛扇,妙計橫生,運籌帷幄”羽扇因而成為智慧的象徵。

葵扇
葵扇,又稱蒲扇,是一種用蒲葵製成的團扇,因形似芭蕉葉所以又稱芭蕉扇。(但‘ 芭蕉扇’ 也可指芭蕉葉製成的扇子)。蒲葵是一種生長在熱帶的棕櫚植物,葉子大而厚,是用來製作扇子的好材料。一般的葵扇用葵葉經剪、曬、焙、焗、編織、縫製加工而成,在戲曲中,媒婆都拿着大葵扇,故在粵語里,“撥大葵扇”意指替人做媒,撮合姻緣。 葵扇輕便風大,價格低廉,因此至今人們都喜歡用它。

竹扇
漢代班固的《竹扇賦》從竹的生長到扇的材料、製作形狀和作用都作了詳細的描述。竹扇是中國出現較早的一種扇子。起初是用竹篾絲編竹扇,後來出現竹骨紙扇。

麥稈扇
顧名思意,麥稈扇就是以麥稈編織成的扇子。有的將麥秸從柄向四周輻射狀地展開,然後編成石榴、孔雀尾羽等形,再用綉線將麥秸中間串聯在一起,稱為“串扇”。有的將麥秸一端緊扎為圓心,然後用線將麥秸扎結成網孔,中間隔一層布,用以襯托網孔圖案,稱為“扎花扇”。麥稈扇玲瓏輕巧,呈立體狀圖案,過去多為新娘作嫁妝、禮品之用。

輕便扇
輕便扇又叫袖珍扇,是近代新類型的扇子,特點是它收折自如,小巧玲瓏,攜帶方便。一種是鐵柄的,扇殼用鐵皮衝壓而成, 塗以各色油漆,彩紙扇面, 花樣新異,價格低廉。另一種是木柄或竹柄的,用彩紙或香木做扇面,同樣收折自如。

日式扇子
在公元7世紀,日本就有了關於扇子的記載。那時,它只是宮廷使用的奢侈品,扇子是用綵帶將日本柏樹的纖細枝條扎連而成的。約100年以後,扇子便開始用紙糊了。從此在日本左都—京都就有了許多小型的手工業制扇作坊。其制扇工藝變化極小,全部13道工序都用手工完成。製作骨架的細竹片是從佐賀縣運來的。最簡單的活兒—磨光竹片,連小孩也能幹。用綵帶扎連、裁紙和糊紙等工藝由少年和經驗豐富的師傅操作日本扇子的種類也很多,其中包括:舞扇、仕舞扇、裝飾扇、茶道扇、蝙蝠扇、祝儀扇。扇子的圖畫是十分重要的,其題材取決於扇子的用途。古老的傳統制約着藝術家的構思,譬如,日本戲劇歌舞伎和戲中的每一位角色所使用的扇子上的圖畫和色彩都是嚴格固定的。


文字整理:戴舒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