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綠化大馬活動下,大馬聯邦政府發起全國種植1億棵樹的活動,為支持這項活動,砂拉越政府通過砂拉越森林局,設定了從2021至2025年這5年期間種植3500萬棵樹的目標,這意味着平均一年要種植700萬棵、一天種植2萬棵樹,這任務是否真能完成?

人工種植有其局限
近年來砂森林局一直在植樹造林方面投入努力,在種植1億棵樹活動的展開下,該局進一步強化推行砂森林景觀復原計劃,亦將此計劃設為主要議程,更名為《綠化砂拉越》活動,投入更多人力、科技與其他資源,採取更多新策略,朝目標前進。過去,砂森林局一直採用培育幼苗,人工種植的方式,在砂各區退化林地進行重植工作。雖然人工種植樹苗的存活率非常高,但要在一些偏僻及地形陡峭的林地,進行人工種植非常困難,尤其是一些沒有道路可通往的地帶。若想加快復愈林地和種樹造林的腳步,砂森林局必須尋找一個新的替代植樹方法,而這個方法必須同時滿足幾項要求,包:減少準備和種植過程所需的時間與金錢成本,提高當地社區對保護和復愈林地的認識與參與,並且能在未來為本地林業
提供工業材料,為國家帶來經濟收入。
為此,砂森林局部長拿督韓丹莫哈末對該局創新創意小組提出改進既有的造林方案,採用“種子球”技術的建議。部長參考非洲肯雅重植林的案列,從中產生想法和靈感。之前森林局曾嘗試將種子直接投放到退化林地,但種子成功發芽率並不高,另外種子是一些動物的食物來源,有被動物掠食的可能性。他認為若將種子加工包衣後才投放,發芽率或許會更高。於是,2021年5月,砂森林部研究團隊在部長的指導下,按此方向展開種子球項目,經過多次不同成分的試驗後,於四個月後成功生產出最佳成分的種子球。爾後,團隊將該子球命名為砂種子球SarawakBomb,簡稱SARABOMB。

神奇綠丸子效高節省
砂種子球是一種特殊混合物,內含椰子泥炭、燒土、黏土及腐殖質,加入植物種子,用手搓成球形泥丸子,有了這層包衣,種子能免受動物咬食,同時為種子提供營養,提高發芽率與發芽速度。種子球投到土地上,只要生長條件(陽光、雨水、空氣)足夠,7至14天之內,種子萌發率可達90%。種子球可用直升機、無人機和人工方式投擲到林地,這不僅能夠解決人力資源有限的問題,無人機還能夠將種子投放到沒有道路通往,及人力難以抵達的內陸山丘地區。
部長透露,以傳統的人工種植方法來重植樹木的話,3500萬棵樹的目標有些遙遠,難以達成,但有了種子球與無人機,事情就能夠事半功倍,能以更快的速度來增長砂森林覆蓋率。他解釋,人工種植需先培育幼苗,而一個工人一次最多能夠帶着10幾20棵幼苗到林地進行種植。反觀無人機能在55分鐘之內,將7千多個種子球投擲到範圍1公頃的退化林里。相比之下,這種創新方式將植樹速度提高了15.9倍,而成本降低了58.4%。1千個種子球的生產成本大約7.20美元(約馬幣32令吉),而培育1千株幼苗的成本是60 美元(約馬幣1,610令吉)相比之下,種子球要便宜得多,每一顆花費只要30仙。這能將每年原本高達2160萬令吉的植樹運營成本,減少到920萬令吉(每年 2a 000 公頃的種植目標)。除此此外,種子球可儲存長達六個月(視樹種與種子的特性而定),而不影響種子的活力和萌發率。




非所有種子能製成球
當然,種子球也有其缺點。收集樹木種子並不容易,而且並非所有植物種子都適合製成種子球。婆羅洲熱帶雨林最主要和重要樹種是龍腦香科樹,目前約62%的婆羅洲特有種龍腦香樹面臨生存威脅,需要加緊保護。然而,這些高大硬木樹種的種子屬於“保守型種子”,與其他典型的“正統種子”(Orthodox Seed)不同。正統種子可在乾燥狀態,濕度約5%的環境下存活,並且保持種子活力,無損其發芽力,種子壽命相對長。而保守型種子在遷地保護期間,即採集收藏期,無法忍受乾燥,在溫度低於 10°C 的環境下,它們無法存活,這些種子只能在熱帶氣候環境下保持其活力,一旦離開原本的環境就無法如常發芽。另外,龍腦香種子外形非常特殊,它們具有薄翅,體積較大,難以製成球形。
基於這些因素,目前種子球所採用的種子都是正統種子,樹種包括:卡段巴樹樹(Kelampayan)、東方烏檀樹(Empitap)、八寶木樹(Sawih)、黃牛木 (Geronggan )、黃花盾柱木(Batai)、海蒲桃樹(Jambu Laut )、紅胡桃樹 (Terentang)、龍眼樹(Longan)、雨樹(Rain Tree)等。這些植物除了種子耐性強之外,樹木成長速度也快,適合用作經濟木材,因此常被用作重植林樹種。目前,森林局研究團隊仍持續針對不同樹種的種子進行研究與試驗,嘗試將更多婆羅洲原生樹種用於種子球項目中,並與博特拉大學民都魯分校合作,繼續改進種子球的品質。
在種子球項目下,砂森林局將需要大量的種子以製作種子球,當局透過與當地居民的合作,請他們到森林裡收集品質優良的種子,然後按重量向村民收購種子,這樣的作業方式使森林局能夠從不同森林獲得大量和多樣的種子供應。與此同時也能實踐砂總理的意願,透過這個綠化項目與居民合作,共同保護森林資源,同時為居民帶來經濟收入。砂森林局也希望,森林保護區附近的社區居民能夠更多地參與社區森林保護的項目和活動,為守護森林家園出一份力。





不到一年榮獲國際獎
砂種子球從啟用到現在,時間剛滿11個月,截至今年七月砂森林局在砂五個重植區投放了77493顆種子球,即:實文然省Sabal森林保留區,木膠省萬年煙前礦區、魯勃安都社區林、加拿逸東區森林保留地。種子球投放後,研究團隊每個月都隨機選擇到投放區進行做後續觀察,大約三成的種子球成功發芽成長。該局定下目標要在今年投放30萬顆種子球在其他更多的森林保留區,森林管理單位、許可種植林地及選定的退化林地,也就是說,下半年團隊將投入更多努力。
雖然,3500萬棵樹這個數目不小,但砂森林局有信心能在2025年達標。根據記錄,該局從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10日已在全砂種植了1419萬7474棵樹。因此可以預見在接下來的這幾年,砂拉越的森林覆蓋面積會不斷增加,確保砂拉越的發展進程與維護環境可持續性能達到平衡。
在綠化砂拉越種子球項目進行後的兩個月,項目便在2021年11月於印度海得拉巴舉行的 “第46屆國際質量控制圈“大會上獲得最高認可的“卓越獎”榮譽。隨後,也在今年六月於古晉舉辦的國際數碼經濟大會中(IDECS),榮獲研發和商業化獎。儘管時間緊迫,整個項目從提議到實行不過短短的數個月的時間,然而,效果可成績都讓人欣喜。獎項榮譽對整個團隊來說是極大的肯定與嘉獎,身為砂拉越的一份子我們也為團隊鼓掌。




結語:拿督韓丹莫哈末說:“種子就是生命,它看起來微不足道,然而,這麼細小,有的不過幾毫米大的這個東西,它能長成一棵樹,為我們提供氧氣,為地球儲存水分,為各種動物提供住所,還能成為人類的食物、草藥、房子、各種用具產品和工業材料。這一切都始於一顆種子。”說得是呀,千萬別小看一顆種子的力量,它可以改變世界,改變人類的生活。我們向種子致敬。


報道、攝影:戴舒婷( 部分照片有受訪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