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把正能量挂在嘴边的人,他们总是努力呈现出乐观积极的样子,总是劝你忘掉那些不开心的事,强迫你想点高兴的事,总是跟你说,新的一天阳光明媚,你要加油!他们的座右铭是‘开心也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为什么不开心点呢?’说好听点叫乐天派,而实际上,他们是一群无法容忍任何消极情绪的‘正能量狂魔’。比起那些充满负能量的人,正能量狂魔更令人难受。”—— 《正能量狂魔比负能量更可怕》
●只许开心 不许伤心
最近我在网络上看到了一个新的英文词汇“Toxic Positivity”,我将它翻译成“毒性积极”或“毒性乐观”,这个词汇它大多数出现在与精神健康相关的资讯与网页上,劝说人们不要盲目地想要保持乐观,而忽视了真实的情绪感受。
“毒性积极”是一种精神状态的推动力,在这种状态下,我们只能体验并表现出“积极性”的情绪,而负面情绪是不容许出现的。我们经常能从报章上,社交媒体和日常对话中看到和听到这种充满“毒性积极”的话语或发言,比如,当有人感到无力、难过、沮丧时,就有人叫他“加油!”、“坚强一点”、“不要这么脆弱”等等。
大家都为自己和外界绘制了一幅‘正面积极’的彩画,当我们真实的感觉出现,而它们并不是我们所期待的正向情绪时,我们不欢迎它,这时我们将绘制好的彩画挂上,掩盖掉真实的负面情绪,不让自己和别人看见,这彩画就是“毒性积极”。
自小家庭和社会都不断灌输我们“坏”情绪=坏孩子=被厌嫌,是要不得的,不可以的,当我们有伤心、难过、害怕、焦虑、担忧等负面情绪时,罪恶感和羞愧感会使我们想要尽快“修复”(改变)和“解决”(消除)负面情绪,我们不断告诉自己:“我还不够_”(快乐、积极、镇定等等),我应该表现得更好,因此我们切断了和与内在的连结。
然而这样的压制法就是成功的典范吗?当我们将情绪抛到一边,而没有给予它们应有的关注和反思时,我们这是在喂养和壮大它,而装它的瓶子只有那么大,迟早有一天会爆破,当瓶子爆破时,它伤害了我们和周围的人。
●盲目乐观 麻痹感受
中国最大的心理服务平台《简单心理》曾发表过一篇关于盲目乐观的文章。作者在文中将“盲目乐观”的一群称为“正能量狂魔”,并提到正能量狂魔最恐怖之处在于,不仅他们自己每天24小时都要表现得积极向上,如果他们看到别人有一丁点儿沮丧,就会立刻冲上去要对方也‘阳光’起来。总是沮丧固然是存在问题的,但比沮丧更可怕的是永远正能量。有些人总在朋友圈里转发正能量的鸡汤,每天都对着镜子跟自己说‘相信自己!我能行!’,然后鸡血满满地迎接新一天。不但要自己充满乐观积极的正能量,还要把这种态度也强加在别人身上。
当我们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中,正能量狂魔会这么说:“你怎么又不开心?开心点,心烦也解决不了问题,那你还愁什么?”狂魔不断给我们灌正能量,但我们真的一点也笑不出来,已经很难过了,还要被强逼表现出乐观、积极、正能量,这不是太为难人了吗?这不但给不了安慰,反而增加了压力,因为我们的不快乐不开心是不被允许,不被接受的。
有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激励,而是同理与陪伴。一个怀孕的妈妈很痛苦地说自己流产了,朋友却跟她说:“但至少你还能再怀孕啊!”同理,有的人会跟家里遭了火灾,失去了一切的人说:“至少你还活着呀!”遇到这种事,就算再怎么转变看法、改变观念,它还是一件客观的负性事件,并不是强行找事情积极的一面就能得到宽慰的。
●拒绝表达 负向情绪
人类会本能地回避负性情绪带来的伤害。我们可能会跟自己说:这件事也没有那么坏;我其实并不难过。拒绝接受事实,或是认为痛苦的思想、感觉并不存在,这种处理不愉快的方式,被称为否认的防御机制(denial)。它是一种下意识的反应,比如当人们听到一个噩耗时,通常第一反应会问:“啊?!不可能吧?我不信!”很多人会用否认来抵御生活中的挫折和无法抗拒的压力,正能量狂魔对于否认的运用尤其熟练。
也许,在正能量狂魔的生长环境中,表达负性情绪是一件不被允许的事情,他们的父母或是主要照顾者对于情感、麻烦的容忍度很低。当他们哭闹、难过的时候,可能遭到了父母的恐吓和暴力制止。他们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准哭!’为了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下来,他们不得不去隐藏悲伤、愤怒、恐惧……并逐渐学会了不表现出任何负性情绪,转而逼着自己去做一个每天都开心的人。所以那些正能量狂魔并不是生来如此,而是不得不如此。长大之后,他们就带着儿时所习得的“不准哭”的方式,来处理生活中的不快,父母的呵斥内化成心里的声音,他们总在心里对自己说:“不准哭!” 。
长大后,他们认为遇到挫折时,哭是没有用的,只有立即振作起来,想解决办法才是正事。他们总想让事情立刻变好,但我们都明白,遇到的坏事不可能因为几句话就好起来。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是需要人们先处理情绪,之后再去想解决办法的。而狂魔们因为自小没有学习过以其他方式来对待和管理自己的负性情绪,所以只会一味地认为‘悲伤无用’,慌忙地掩盖掉,然后装作什么都没发生。长时间掩盖、转移痛苦之后,他们所表现出的也只是一种‘假性的快乐’,这些天天高兴的人,心里一定很苦吧!
●如实看待 情绪多样
不论是难过还是痛哭,其实都是情绪的正常释放。悲伤是人类最基本、最正常的情感之一,它应该被允许和接受。快乐不是唯一值得追求的东西,真正的情绪健康并不是‘天天开心’。而是一个人有能力去感受到多种情绪。研究认为,由某一种情绪所主导的(无论是快乐、悲伤、还是愤怒)情绪生态都是非常不健康的。情绪的多样性(emotional diversity)比单纯地追求某种情绪——比如快乐,要重要得多。
《康熙来了》中,艺人蝴蝶姐姐在宣传自己的写真书时,给自己封了一个“快乐冠军”的称号。当她带着很勉强的笑容说自己不论何时都会很快乐,也希望大家都快乐的时候,小S和蔡康永说:“正如快乐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一样,悲痛、伤感,也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装作看不见,不代表它就不存在。比起掩盖和否认,我们还可以做的是,在悲伤来袭时,去感受它。如果感到消极的话,那就允许自己消极几天;想哭的话,就让自己哭一场。生活中需要正能量,但不能只充满正能量。只有当我们给予了负能量足够的空间之后,那些快乐才能更加真实地被感受。
达赖喇嘛如是说:“我们要做的是,觉察到情绪后,即可正面面对,这是就是管理情绪的第一步。情绪没有生而为好或为坏,每一种情绪都有它的作用,恐惧感,一方面可以是一个驱动我们面对实际威胁的有效信号;另一方面,也可以扭曲现实状况,过度扩大威胁,产生错误认知。无论是建立身心健康的情绪,或是摧毁身心健康的情绪,都是我们内心土地的主要坐标”。
下一次,当别人带着难过的心情,或是负面情绪来找我们时,或者我们自己有情绪时,我们可以用比较柔软和具抚慰效果的话语来回应。以下一些例子,可作参考:
综合整理:戴舒婷
资料参考:《简单心理》心理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