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杏林家 / 爬樹龍VS龜背竹

爬樹龍VS龜背竹

爬樹龍是一種攀緣植物,對很多人來說是特別容易養護的觀葉植物,其葉片非常具有特色,在嫩葉初期長得和綠蘿差不多,成熟後葉片長得很大,會有龜殼狀的裂紋,乍看下像梳子,很多人將它誤以為是龜背竹,但爬樹龍的葉片要比龜背竹要長很多。

爬樹龍,聽這名就可以想象它的形態、生長習性以及環境。爬樹龍喜涼爽、陰濕的環境,攀附植物株體生長,莖粗壯,節生根,多攀爬於樹上或崖壁;因其攀附生長,曲如游龍而得名爬樹龍,又因其莖綠色,猶如綠蛇、綠竹,人們稱其為青竹標名稱,還有過江龍、麒麟尾、過山龍等別名。

野外生長 十多米高

在一些住家庭院看到的爬樹龍盆栽,植株只有10多厘米大小,但是在自然界生長的植株會攀爬在樹木的枝條上向上生長,葉子會不斷裂開,可以長至10多米高,葉子可長至60多厘米寬,畫面看起來很震撼。

爬樹龍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強,可以養在室內遮陰處,也可以養在光照充足處,若將它養在樹蔭下,它會攀爬在樹木上生長,且莖上會長出許多氣生根,纏繞樹上向上攀爬。

而它的莖會不斷木質化,長成非常高大的多年生木質爬藤植物,它的葉片是革質的,嫩葉是呈披針狀、橢圓形。在有較多光照和高濕度環境下,爬樹龍能開出佛焰狀的花朵,它的花和龜背竹的花極其相似,即肉穗狀的花序,整根花序長約10厘米。

將爬樹龍養成盆栽植物後,可在花盆中搭設一根支柱,讓它攀爬生長,也可以將它養成窗檯邊或陽台邊的吊盆植物,它的莖葉會低垂生長。

藥用根莖葉

中醫碩士楊素雄說,爬樹龍屬於天南星科植物,別名有麒麟尾、過山龍、過江龍、青竹標、裂葉崖角藤。

它的藥用部位為根莖和葉,用量每用15至30克,外用鮮品搗敷患處。爬樹龍為味苦性寒植物,具有活血散瘀、除濕、接骨消腫、鎮咳功效。

“一般用於主治風濕性腰腿痛、筋骨疼痛、小兒百日咳、感冒、咽喉腫痛、外用骨折、跌打損傷、癰疥瘡腫。”

爬樹龍的草藥小秘方:

(一)腰腿痛:爬樹龍30克,杜仲,牛膝各15克,牛白藤20克,水煎服。

(二)感冒,四肢酸痛:爬樹龍30克,崗梅根15克,桑葉10克,金銀花12克,水煎服。

(三)肩背酸痛:爬樹龍30克,桑枝20克,伸筋草15克,水煎服。

左為龜背竹,右為爬樹龍,你分辨出來了嗎?
爬樹龍屬天南星科植物,別名有麒麟尾、過山龍、過江龍等。
爬樹龍因其攀附生長,曲如游龍而得名爬樹龍
爬樹龍的莖會不斷木質化,長成高大的多年生木質爬藤植物。
爬樹龍的肉穗花序。
爬樹龍的藤莖。

爬樹龍的形態特徵:

附生藤本。莖粗壯,背面綠色,腹面黃色,節環狀,黃綠色,生多數肉質氣生根。葉柄具關節,有鞘;幼枝上葉片圓形,先端驟尖,全緣;成熟枝葉片輪廓卵狀長圓形、卵形,先端銳尖,基部淺心形,表面綠色,發亮,背面淡綠色,中肋腹面下陷,背面隆起;不等側羽片深裂達中肋,中部裂片不等側的線形,上彎,基部稍狹,先端近截平,上側漸尖,具凸尖,向上裂片漸狹,基生裂片較寬。花序腋生,序柄粗壯,綠色,圓柱形;佛焰苞黃色,肉質,卵狀長圓形,蕾時席捲,花時展開成舟狀;肉穗花序無柄,發綠色,圓柱形,先端鈍圓,基部斜形;花兩性,無花被;雄蕊4,花絲線形,花藥黃色;子房正六角狀錐形,花柱明顯,柱頭縱向,黃色。果序粗棒狀;漿果錐狀楔形,綠白色,下部白色透明或黃色,中央漸狹為宿存花柱。

龜背竹

另一種葉形奇特的植物龜背竹,其葉子上的孔裂紋狀極像龜背,與爬樹龍的成年葉片長得極為相似。龜背竹的幼葉心形無孔,長大後成廣卵形、羽狀深裂,葉脈間有橢圓形的穿孔,葉具長柄,深綠色。

花形奇特

它的莖節粗壯又似羅漢竹,深褐色氣生根縱橫交差,形如電線,故又名“電線蘭”、“蓬萊蕉”。它的花序更是奇特,狀似佛焰形,淡黃色,肉穗花序,整個花形如同檯燈,有燈罩和燈泡。


中醫碩士楊素雄受表示,龜背竹和爬樹龍一樣,屬於天南星科植物,多年生藤本植物。龜背竹莖上生有氣根,可以攀附生長。葉片很厚,常年碧綠,幼葉呈心臟形,沒有穿孔,長大後變為矩圓形,有不規則的羽狀深裂,葉脈間有橢圓形的穿孔,像是人為雕刻的,長相很有特點,葉片還能作插花葉材。常見品種有迷你龜背竹、石紋龜背竹、白斑龜背竹、蔓狀龜背竹。

天然空氣凈化機
楊素雄說,龜背竹被稱為“居室空氣凈化機”、“天然的清道夫”,這是因為龜背竹在夜間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奇特本領,吸收量是其他植物的6倍以上。龜背竹可吸收室內的80%以上的有害氣體,可以有效提高室內空氣含氧量,改善空氣質量。


“龜背竹能有效清除空氣中的甲醛、苯等有害氣體,有很明顯的凈化作用,所以適合擺放在新裝修的家裡,因為新家空間里充斥着新傢具、油漆等的有害氣體。”


楊醫師建議,由於其植株較大,所以適合置放在家裡客廳、書房、卧室或是辦公大廳、陽台、窗檯、酒店或賓館裡,當然也可以在花園的水池和大樹下,在凈化空氣的同時,還會增添迷人的熱帶風光。

藥用功效
楊醫師透露,龜背竹的藥用部位是根莖及葉,味淡、澀,性平,其功能有清熱潤肺,消炎解毒,舒筋活絡,散瘀止痛。

“它適用於感冒發熱、咳嗽、咽痛、胃痛、風濕關節炎、跌打損傷、淤滯腫痛。在使用方面,方式是內服每用10至30克,外用鮮品搗敷患處。”

成熟果實做菜
龜背竹的果實成熟後還可以做菜,有甜味,味道有點兒像鳳梨或香蕉。雖然吃起來口感佳,是一道受歡迎的佳蔬,但楊醫師叮嚀注意果實未成熟的話不能吃,因為有較強的刺激性。

“快高長大”秘方
楊醫師也分享一個使龜背竹成長較快速的秘方,那就是龜背竹的葉片要經常保持清潔,可以用軟布蘸清水或啤酒擦拭,這樣能長得更快。

具輕微毒性
楊醫師也囑咐謹慎使用龜背竹,因其植株汁液有小毒,以免接觸皮膚引起過敏或搔癢,但同時它的主要優勢是吸收室內有害物質,至於毒性只要不食用它的汁液或將汁液揉入眼中,它的毒性是不會對人造成危害的。

龜背竹的草藥小秘方:

  • 感冒發熱,咳嗽,咽痛:龜背竹15克,白鶴靈芝20克,六月雪15克,水煎服。
  • 風濕關節炎:龜背竹15克(或莖25克),穿山龍20克,三對節,松節各12克,水煎服。
龜背竹的葉片厚,常年碧綠,幼葉呈心臟形。


龜背竹的藥用部位是根莖及葉。
龜背竹被稱“天然的清道夫”,因它在夜間具吸收二氧化碳的奇特本領。
龜背竹的植株大,適合置放在家裡客廳、書房、卧室或辦公大廳。
龜背竹的肉穗花序。
龜背竹的藤莖。

龜背竹的形態特徵:
莖綠色,粗壯,有蒼白色的半月形葉跡,周延為環狀,餘光滑,節間具氣生根。葉柄綠色,腹面扁平,背面鈍圓,粗糙,邊緣銳尖,基部甚寬,對摺抱莖,排列為覆瓦狀,兩側葉鞘寬,向上漸狹,脫落後葉柄邊緣成縐波狀;葉片大,輪廓心狀卵形,厚革質,表面發亮,淡綠色,背面綠白色,邊緣羽狀分裂,側脈間有1至2個較大的空洞,靠近中肋者多為橫圓形,向外的為橫橢圓形;中肋及側脈表面綠色,背面綠白色,兩面均隆起。花序柄綠色,粗糙。佛焰苞厚革質,寬卵形,舟狀,近直立,先端具喙,蒼白帶黃色。肉穗花序近圓柱形,淡黃色。雄蕊花絲線形,花粉黃白色。雌蕊陀螺狀,柱頭小,線形,縱向,黃色,稍凸起。漿果淡黃色,柱頭周圍有青紫色斑點。花期8至9月,果於異年花期之後成熟。

楊麗華/報導

圖片:受訪者提供

Check Also

小心別被骨痛熱症“叮”上!

隨着大馬骨痛熱症再次來襲,加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