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用色彩讓孩子跟着心流動,學習從各種角度看待世界,讓所有可能和希望都能在畫布上實現。讓畫畫成為每個人很獨特的語言,讓小朋友有個出口表達內心深處的渴望。這些小小的聲音都可以被重要的人聽見,就算沒有被聽見,也有說出來的勇氣。”——楊欣怡
每個人都有他所擅長使用的表達方式,有些人喜歡以說的方式來表達自己,有些人不愛説或者不善言辭,就以書寫的方式來表達,而這兩種方式對於年紀小,大腦還在發育的孩子們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他們還在學習說話,所知道的詞彙和形容詞有限,通常只會用簡單字眼説出淺白或不完整的句子,大人聽起來以為那是沒有意義的童言,以至於一些重要訊息被忽略了。其實,對於一些年幼的孩子而言,繪畫才是他們最佳的“語言”和表達工具,不給孩子設題,引導和允許他們自由發揮,畫出心裡所想到的東西,加上色彩,就能透過畫聽見孩子心裡說不出的秘密。

●另類畫展窺探童心
今年十月在古晉舊法庭舉辦的《野獸國》兒童畫展是個很特別的畫展,展覽目的不是要向大眾展現孩子的繪畫能力與天份,也不是想宣傳繪畫班,而是想讓大人‘聽見’孩子們的心聲。小小的畫展分為兩個單元,一是《黑洞》,二是《希望之島》,畫展以著名的兒童繪本《野獸國》為起點,帶領觀眾乘搭故事的船隻,進入《黑洞》,看看孩子心裡的怪獸。
《黑洞》巨大的白色展示板貼滿數十張如塗鴉般的黑白圖畫,孩子們畫的是:空洞的房間、忙碌的八爪魚、生氣的小孩、破碎的泥人、三隻眼、哭泣的熊、撕裂的世界、、不斷湧進的石頭、飽滿的氣球、刀插心口、媽媽不在家、蜘蛛網、重重巨浪。展示板上寫滿大大的英文字:“你可以和我一起玩嗎?”、“太多了!垃圾!我討厭功課”、“我可不可以做我想做的事”、“我覺得自己碎了”、“討厭!請不要評價我”、“為什麼你不相信我”、“不要再罵我了!不要作弄我、嘲笑我!學校是一個很壓力很無趣的地方”、“如果我成績不好,爸爸媽媽一定會很失望”、“我努力做好,但是沒有人看見”、“這不夠好,要更努力做更好”、“我心愛的東西被人拿走了”。滿滿的字包圍了展板中心的黑白童畫,也包圍了孩子的心。站在現場看話和看畫,叫人深切地感受到孩子的不快樂。孩子怎麼會畫出這些東西?不用工作賺錢,沒有社會責任的他們,何來的愁?



●孩子心裡都有黑洞
這些畫都是由本地繪畫班《藝樂園》的小朋友們所繪製。畫展主辦人楊欣怡老師和葉子老師先選定《黑洞》為主題,而在為畫展準備展品時,繪畫班的課程剛好進入到色彩元素單元,於是楊老師順勢教導孩子們,如何應用色彩來表達感受。
她先與孩子們聊各種心情,分享每種心情背後的事件,並透過畢加索藍色時期和玫瑰時期的作品,幫助他們理解。她鼓勵孩子們記錄鮮少和別人說起的事件和心情,然後邀請他們針對事件和心情,嘗試以色彩、線條或抽象方式表達出來。當醞釀得差不多了,楊老師便帶領他們進入“黑洞”,閉上眼睛,想着最沉重的情緒和感受,比如:重重的、悶悶的、熱熱的、尖尖的、易碎的等等。接着請孩子們用黑色顏料把心裡的畫面畫在白紙上。
當孩子們完成畫作或是卡關時,楊老師個別去和他們聊畫,嘗試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透過畫想表達的事情。這樣的耐心聆聽,讓她發現原來年紀小小的他們,看起來無憂無慮,其實心裡藏着各式各樣的害怕、不悅與不安。






●黑洞的出口有希望
談話中她也問孩子們,希望事情會變成什麼樣,或者想要什麼,孩子們的回答又讓她有了另一個發現:黑洞的另一邊有彩色的存在,於是她再請孩子們用彩色畫出他們的渴望和希望,作為前一部分的延續,並引導孩子從黑洞走到希望,從被動消極到主動尋找解方。孩子們第二輪的畫作有了明顯的不同,繽紛色彩充滿喜悅、歡樂和愛。彩畫中有食物、糖果、家人、樹木、動物、彩虹、星空、遊樂場、太空等等。孩子們的想法很簡單,充滿想象和創意,他們會把身邊接觸到的人事物用作解決的辦法,也會用快樂的記憶來平衡內心。
有人說人天生就有復原力,也有人說生命會為自己找出路,這些話不完全正確,對於年紀小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我們不能期待他懂得如何面對問題和處理情緒,他們需要身邊大人的引導和陪伴,學習調節,只要一點提醒或建議,就能使孩子找到正向的應對方法。楊老師分享一個學生的例子:“有位學生畫了一隻傷心的熊,他說熊傷心是因為它很在乎的東西被人拿走了,於是我告訴他,一直看着已經失去的東西,他可能會沒看前面還有其他珍貴的東西,也許其他東西和失去的那一件一樣好,或者更好,何不把眼光放在其他東西上。”那孩子把老師的話聽到心裡去,並動手修改圖畫。當老師再次觀察他的畫作時,發現熊的左邊多了一堆蜂窩和一罐蜜糖,還加上了一句話“別回頭,往前看”。
如此,原本是休閑的美術課,給了孩子一個機會,去探索他們內在不舒服感和渴望,學習透過藝術、言語和書寫來自我表達,同時,在創作的過程中,他們也能將情緒紓解。於是楊老師和葉子老師給畫展增加了《希望之島》這個單元,邀請大人和父母們一起來聽孩子說話,希望透過解說能讓父母關注孩子的需要、情緒和問題,並且能用適當的方式,引導及陪伴孩子應對他們的黑洞。







●療愈現在孩子=教育未來父母
一位六歲的孩子在黑洞的部分畫了一張黑色的蜘蛛網,這代表的是他與姐姐的關係,這對姐弟關係一直不是很和睦,媽媽擔心姐姐會是弟弟的黑洞。果然,弟弟的畫顯示了這一點,但是叫人意外的事出現了,弟弟的“希望”里是一張彩色的蜘蛛網,代表的是放學回家的姐姐!童畫反過來告訴大人:是毒也是葯,是問題也是解方。
在觀展者中,有不少人聽見了孩子,也有一些大人在看了《黑洞》後,內心被觸動,他們的回饋和留言讓楊老師知道,這些童畫,這個畫展還有另一個意義,它無意間療愈了一些人童年的傷口。這些人看了畫之後才知道,原來小時候自己的感受是真實的,並不是胡思亂想或無病呻吟,他們站在畫前像是和小時候的自己面對面,說不出話來。
畫展想喚起父母和大人的注意,關心孩子的情緒和心理健康,而不是關心孩子畫的蘋果像不像?顏色美不美對不對?有沒有出線等等。然而既有的觀念和想法和主流價值觀是很困難的,也許畫展並沒有達到這個目標。然而,楊老師看到了另一個“希望”,她或許改變不了現在的父母,但她可以改變未來的父母,那些在畫展中被聽見的孩子,他們以後會學習聆聽他們的孩子;那些被畫療愈的“成年孩子”,他們終於釋懷,與內在的自己和解,將來他們會更理解孩子的思緒。


報道、攝影:戴舒婷(部分照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