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Bung Muan 看看当年白拉者的房子

砂南坡山高1646英尺(501公尺)。

有些山,登顶之后会让你回味无穷,让你念念不忘,下山后总会想着下次再来;有些山,半途已让你意兴阑珊,出山后便决意不再回头;而我心中有座山,读了念了思了百次的名字,却始终未曾有机会亲临,直至了友人的邀请,终于走上山,挨着彼此坐在顶尖,望向远方,心里想着,原来如此!

这里的最大优点就是清静,平日几乎没人,周末也鲜少人前来。可能是它的难度,也可能是容易走失的山路,所以可以安安静静,优哉游哉的拥有整座山。

此山便是赫赫有名的Bung Muan,或者可以称它为Mount Serumbu,两个称呼都是出自同一座山,前者是达雅族的称呼,后者则是它的英文名。至于中文名,它就叫“砂南坡山”,对于山友而言,这称呼自然是陌生的,是无知的,毕竟当我们随着当地人的脚步登石而上时,心里已将他们的惯性称呼铭记不忘。

向远处眺望,一览众山小,风景无限好。暗自庆幸,慢或快都无妨,只要朝着目标不断前行,总会到达的。

●不一样的入口

“砂南坡山!”,念起来拗口之余,且毫无记忆点!可说起此山,却是历史满满的一座山。因为他们,它被留下了古迹,也留下了名声,此后人们登山时,都会步步为营,希望能觅得他们的踪迹。

从新尧湾瑟冷布生态度假村(Serembu Eco Park)进山。

此山的入口位于Kampung Peninjau Lama,离新尧湾夜市不远。为了让登山客能有更清楚的线路,登山处特地设立了一个山径的布告栏。据知,从起点到终点,步道共分为9个停歇点,上山和下山是同一条路线,单程行走需时约3小时50分钟,来回约7小时40分钟。从起点健行到景观台,约两小时半,由景观台到山顶还需1小时20分钟的健行。

小径陡峭多岩石,覆盖着苔藓,所幸沿着一些棘手的路段有绳索。

这次随了友人,就不从一般入口处进山,反之从新尧湾瑟冷布生态度假村(Serembu Eco Park)进去,一样得付每人5令吉的登记费,之后便可往后山里走。一开始就是不停的攀高而上,且步道尽是大大小小岩石,许是年份已久,岩石上布满了青苔,路上湿滑,只好将手上的登山杖给收了,手脚并用而上更易为。

有铁梯子好登﹐自然容易过拉绳索而上。

其实在还没攀登之前,碍于时间的关系,又深怕久未登山的自己无法顺利完成登顶任务,便马不停蹄的上网搜寻此山的相关资料。从他人口中得知,此山说易不易说难也不难,但就胜在非常耗时,若按布告栏显示,去一趟得走三小时,确实挺吃时间的。于是如实告知友人,自己驾车即可,一旦时间不够,我自个儿下山就好,她可随队完成登顶之务。友人闻之立即捎来信息,同车就好,走不完大不了下次再挑战。

这当中,也有错走岔路,需要原路返回一小段。因为刚好遇到隔日的越野跑活动,被对方的指示标志给唬弄了。具体的路线不是很清晰,所以深怕迷路者还需有当地向导的带领,不然识路的山友也可,它并不适合独自登顶。
在第一个顶点平台上眺目远望,农田掩映着绿舍,倒也衬得这不高的山望出去景色秀丽。

一开始前进就遇到倾斜的步道,且岩石路非常滑,那一段几乎手脚并用攀爬。当下忽而起了后悔之意,恐怕这次将会是折返而归之旅了。尤其过了岩石路,难度不但没减,一路攀登而上,有些坡度过高,虽备有绳子让山友助力而上,但依然攀得气喘呼呼。幸好走了一阵子,身体机能开始热起来,气也比较顺了之后,紧接下来的路程再也不觉得难了,悔意也悄然散走。

无痕山林,顾名思义就是“不留下任何痕迹在山林”,大部份的认知就是认为垃圾,但其实还有更深远的含义与准则定义,包括了不在任何指示牌或顶点刻下你们的大名,这实在很无耻!

●拉者詹姆斯布洛克的房子

走着走着,就走到了白人拉者詹姆斯布洛克(James Brooke)的房子。这间小木屋看起来既简陋又朴实无华,很难和白人拉者扯上关系,但确确实实是他的屋子。据年前同事舒婷的报道:十九世纪中叶,砂拉越第一任白人拉者詹姆士布洛克上任后,制定条规,禁止达雅族猎人头的传统习俗,并在这座山1260英尺处盖了一间小屋,赐名为“Peninjau”,意思是“观望者”。后来此山马来文名便叫“Gunung Peninjau”。

舒婷在报道中也提及,在过去的两百年,有不少世界名人曾到访砂南坡山,其中包括博物学家贝卡利(Odoardo Beccari)以及地理生物学家华莱士(Alfred Russel Wallace)。1855年华莱士在拉者的小屋里住了一段时间,收集了许多本地物种。只是,这座山的历史随着白人拉者的离开而渐渐被遗忘,一直到1980年代,著名生物学家Dato Seri Lord Cranbrook来到古晋寻找华莱士的遗迹,才从当地土著的口中重新发现了华莱士走过的路线,多年来因为Dato Seri Cranbrook的极力推荐,Bung Muan逐渐为人所知。前几年,当地村委接受他的提议,将这条登山路线取名为“华莱士步道”,希望引起人们的关注,一起来维持及保留华莱士留给砂拉越的珍贵礼物。

当时在Dato Seri Cranbrook的请求以及布洛克家族后裔的嘱咐下,此间小木屋被维修及从新漆上白漆。

此时此刻,踩着快腐化的小木阶梯而上,木屋的房门和窗门深锁,蹑手蹑脚走到后方,一片荒凉,想及,究竟当时他们怎么就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也许心里格局不同,自然眼前所观也极其不同吧!没想太多,拍了一些照片就离开了。

●特别的洞穴

过了小木屋,就能看到拉者洞穴,其实看过了很多奇形怪状的洞穴,此洞穴当真一点也不稀奇,要不是华莱士在《马来群岛自然考察记》中写道“犹如房子巨大的石头在它们中间站立,并以最特别的方式悬在它们上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是这如画风景中的一员,地上布满地衣,蔽荫处尽是苔藓,而顶部长满奇异蕨类植物和兰花。”相信它顶多仅成了一幅打卡的征服照片,而且毫无悬念。

转个弯,就走到了所谓的“景观台”(View Point),无它,站在半山中,了望远处,心里只有无限感慨,既是对自己,也对此山,于是稍微停留片刻,我们就继续未完成的路。很快也就走到了当初山友们既定的第一个山顶,这里同样有大岩石助阵,然后远方有一望无际的山下景色。在这里,我们嘻闹了一阵子,摆拍了很多合照和个人照,才起身跟着“山顶”的指示牌前进。

其实,初来乍到的旅客,一定要熟悉的山友带领才行,不然这段路肯定会让你觉得迷惘。一般登顶的山路肯定是慢慢走着上,或者直线往上走。但这里却不是,先往下坡路走,一会又上山,然后七弯八拐的,被转得晕陀陀的,就这样,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终于才走上了山顶。上山我们用了两个小时,下山更是极快,于是,在出乎意料外的时间回到了起点。过后,问了同行的友人,此路比较难还是原来的路?友人说“这条路比较长,而且石头多又滑,难度肯定比原路更高些。”心里忍不住自满起来,原来还行,有了底气,自然也多了自信。

报道/摄影︰薇恩

Check Also

“洞”悉生命(三):旅人在雨林散步

一想散步的時候,那旅人總是會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