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疫情铺天盖地传播开来后,手工班、绘画班、各种兴趣班纷纷转战线上,从去年行管令至今持续学习不下线,这与科技八竿子打不着的艺术学习,来到疫情依然反覆不定的今天,却已在夹缝求生中杀出重围,展现新姿态。
纸风车儿童学社是其中一个被疫情逼到线上的平台。虽然起初把课室搬到荧幕上,现出兵荒马乱的窘境,但经过老师家长与学生的琢磨,如今已是淡然走在线上。
猛然换种方式教学,过程当然会面对艰辛和挑战,尤其是作为实践与操作为主的手工班,到底要如何让孩子隔着荧幕也能与老师互动,手作与操作的体验感没有缺失?这让学社的老师脑力激荡,不断思索,没有少用心过,最终设计出一系列线上课程,突破障碍。
以人为本教育
说到纸风车儿童学社的宗旨及教学理念,创办人邱旖旎老师受访时指,纸风车儿童学社致力于人本教育,这些年来采用的教学方式与大自然环境息息相关,有许多连接,也没有采用课本,课程活动化,让孩子多机会操作,且课程没有分科,皆以主题探索开展出学习旅程。
“学社鼓励孩子自主性学习,让孩子开放探索学习。在这过程里,孩子的学习范围是以一个统整性展开,跨越领域,包括语文的掌握,数理和人际智慧,内心发展和儿童大小肌肉的操作。”
说到学习社在疫情前后的转变,邱老师指,在2020年3月落实行管令至今,在不断停课开课期间里,纸风车学社做出一些调整,应对这个状况。
她指,原本学社在过去除了有五天制的课程,也会在假期期间对外开放课程,举办一些体验班、生活营、对外的公开性课程,惟在疫情到来后被迫停办这些课程,毕竟这是聚聚性活动,不适宜在疫情下展开。目前只保留学社固定的五天制课程,但已从实体课转换到线上网课。
挑战重重
在这个转换教学跑道的过程里,她坦言,要在短时间内应用及掌握线上教学软体还是挺陌生的,但科技的掌握和软体的应用不是最难的,也不需花很长时间,真正考验的是,学社向来课程活动化,以活动化形式教学,没有课本,课程需自行设计,那要在荧幕前如何呈现?如何带领孩子有更多体验和操作的学习模式?这令老师们脑力激荡了好长时间。
“第一次的行管令落实时,刚好我回家乡,无法返回工作地点,在科技资源各方面非常受限,加上之前没有经验,且当时的行管令严谨不能出门,考量到父母的方便性,一些材料不便出外购买等因素,我们也不希望太为难家长,尽量使用家里容易找到的材料,课程出现多限制及矛盾。”
加上考量及孩子的能力程度不同,在实体课上,老师可及时上前协助,但隔着荧幕办不到。一些家长需要上班,没有大人在身边,小孩能否自己应对,如某部分的操作课程如绳子要打结,一些小孩就没有办法完成。
隔着荧幕,要如何让孩子在荧幕前也有体验,手脚也能操作,而非仅在电脑前听和写,然后孩子坐得住吗?老师不在身边,孩子会不专注吗?这些都是当时困扰着有待解决的难题,需要思索和突破。
积累经验越做越好
在这之后,疫情好转,大家可以返校去,直至第二度宣布全国停课时,因为累积了经验,学社的线上教学状况有所改善,课程的设计和准备也较之前理想。
准备材料包
她指,学社的老师团队经过思索设计出一套适宜的教学方式,包括为学生预先准备材料包,每个材料包装上注明不同的课程编号,由家长领回家。
“材料包里头有准备好的材料,上课时直接派上用场,不需要家长张罗。而考量到孩子能力不及的部分,我们已在材料包先行处理好,让孩子在上课时能独自应对,使到过程顺利。”
说到准备材料包,她指,较考验的是须预先把整个教学脉络设想好,设计出每天课程里需进行的活动及材料所需,促使老师们须在短时间里把一个月的课程先行拟好。
在统整性课程里,一般要先拟定主题,带领孩子探讨,于是老师要在上课前整理出整个主题的学习结构,如之前的实体课,带领孩子探讨颜色,轮到迷彩色的学习时,刚好转去网课,于是只好准备材料包给家长领回家。
“在短时间里设想一个月里的课程走向,要探讨的内容,才能准备相关材料去提供给孩子,这样学习课程才会顺畅。”
说起网课课程,邱老师说,其中一个例子是让孩子亲手制作迷彩布,学习如何盖章印出迷彩图案。
“首先,我们必须为孩子先准备好材料,包括提供布、盖章,然后使用自然素材作为颜料。学校里种有桑树,把桑树枝裁剪好放进材料包,网课时带领孩子用桑树枝和纸皮制作盖章,再用颜料在白布上盖章。以小孩能够掌握的方法教学,不会太困难,也不必麻烦家长在旁监督陪伴。”
做了迷彩布后,就制作迷彩帽子。老师们讨论后决定使用气球和纸盘定型成帽子模型提供给孩子,再采用学校里收集的香蕉叶,因为香蕉叶枯萎后会呈现自然的迷彩颜色。学生们可以直接打开材料包上课。
“这些都是让孩子亲手操作的过程,之后延伸让孩子以迷彩布打扮自己,一块布可有多种变化,如绑在头上和身上,当作是服装设计,当个小小模特儿。”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为人师表也已然挺身赴往战场,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把教书育人的关爱递送给孩子。纵使隔着屏幕,只要老师用心,学生就会“看得见你,听得见你,也感觉得到你。”
杨丽华/报导
图片: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