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氣息 / 線上課堂 曙光初現

線上課堂 曙光初現

去年疫情鋪天蓋地傳播開來後,手工班、繪畫班、各種興趣班紛紛轉戰線上,從去年行管令至今持續學習不下線,這與科技八竿子打不着的藝術學習,來到疫情依然反覆不定的今天,卻已在夾縫求生中殺出重圍,展現新姿態。

紙風車兒童學社是其中一個被疫情逼到線上的平台。雖然起初把課室搬到熒幕上,現出兵荒馬亂的窘境,但經過老師家長與學生的琢磨,如今已是淡然走在線上。

猛然換種方式教學,過程當然會面對艱辛和挑戰,尤其是作為實踐與操作為主的手工班,到底要如何讓孩子隔着熒幕也能與老師互動,手作與操作的體驗感沒有缺失?這讓學社的老師腦力激蕩,不斷思索,沒有少用心過,最終設計出一系列線上課程,突破障礙。

以人為本教育

說到紙風車兒童學社的宗旨及教學理念,創辦人邱旖旎老師受訪時指,紙風車兒童學社致力於人本教育,這些年來採用的教學方式與大自然環境息息相關,有許多連接,也沒有採用課本,課程活動化,讓孩子多機會操作,且課程沒有分科,皆以主題探索開展出學習旅程。

用自然素材做蓋章,印出迷彩色彩。

“學社鼓勵孩子自主性學習,讓孩子開放探索學習。在這過程里,孩子的學習範圍是以一個統整性展開,跨越領域,包括語文的掌握,數理和人際智慧,內心發展和兒童大小肌肉的操作。”

說到學習社在疫情前後的轉變,邱老師指,在2020年3月落實行管令至今,在不斷停課開課期間里,紙風車學社做出一些調整,應對這個狀況。

手工技能着重培養學生動手製作能力、創新能力及綜合應用的設計思維能力。

她指,原本學社在過去除了有五天制的課程,也會在假期期間對外開放課程,舉辦一些體驗班、生活營、對外的公開性課程,惟在疫情到來後被迫停辦這些課程,畢竟這是聚聚性活動,不適宜在疫情下展開。目前只保留學社固定的五天制課程,但已從實體課轉換到線上網課。

美麗的迷彩布誕生了!

挑戰重重

在這個轉換教學跑道的過程里,她坦言,要在短時間內應用及掌握線上教學軟體還是挺陌生的,但科技的掌握和軟體的應用不是最難的,也不需花很長時間,真正考驗的是,學社向來課程活動化,以活動化形式教學,沒有課本,課程需自行設計,那要在熒幕前如何呈現?如何帶領孩子有更多體驗和操作的學習模式?這令老師們腦力激蕩了好長時間。

用紙盤,衛生紙及氣球做出帽子模型,準備用以設計迷彩帽。

“第一次的行管令落實時,剛好我回家鄉,無法返回工作地點,在科技資源各方面非常受限,加上之前沒有經驗,且當時的行管令嚴謹不能出門,考量到父母的方便性,一些材料不便出外購買等因素,我們也不希望太為難家長,盡量使用家裡容易找到的材料,課程出現多限制及矛盾。”

老師在屏幕上展出迷彩帽的製作材料。

加上考量及孩子的能力程度不同,在實體課上,老師可及時上前協助,但隔着熒幕辦不到。一些家長需要上班,沒有大人在身邊,小孩能否自己應對,如某部分的操作課程如繩子要打結,一些小孩就沒有辦法完成。

先為迷彩帽奠定基本色彩。

隔着熒幕,要如何讓孩子在熒幕前也有體驗,手腳也能操作,而非僅在電腦前聽和寫,然後孩子坐得住嗎?老師不在身邊,孩子會不專註嗎?這些都是當時困擾着有待解決的難題,需要思索和突破。

積累經驗越做越好

在這之後,疫情好轉,大家可以返校去,直至第二度宣布全國停課時,因為累積了經驗,學社的線上教學狀況有所改善,課程的設計和準備也較之前理想。

準備材料包

她指,學社的老師團隊經過思索設計出一套適宜的教學方式,包括為學生預先準備材料包,每個材料包裝上註明不同的課程編號,由家長領回家。

“材料包裡頭有準備好的材料,上課時直接派上用場,不需要家長張羅。而考量到孩子能力不及的部分,我們已在材料包先行處理好,讓孩子在上課時能獨自應對,使到過程順利。”

說到準備材料包,她指,較考驗的是須預先把整個教學脈絡設想好,設計出每天課程里需進行的活動及材料所需,促使老師們須在短時間裡把一個月的課程先行擬好。

在統整性課程里,一般要先擬定主題,帶領孩子探討,於是老師要在上課前整理出整個主題的學習結構,如之前的實體課,帶領孩子探討顏色,輪到迷彩色的學習時,剛好轉去網課,於是只好準備材料包給家長領回家。

“在短時間裡設想一個月里的課程走向,要探討的內容,才能準備相關材料去提供給孩子,這樣學習課程才會順暢。”

迷彩元素,穿出小女人味道。
小女生的軍裝,英氣逼人。

說起網課課程,邱老師說,其中一個例子是讓孩子親手製作迷彩布,學習如何蓋章印出迷彩圖案。

“首先,我們必須為孩子先準備好材料,包括提供布、蓋章,然後使用自然素材作為顏料。學校里種有桑樹,把桑樹枝裁剪好放進材料包,網課時帶領孩子用桑樹枝和紙皮製作蓋章,再用顏料在白布上蓋章。以小孩能夠掌握的方法教學,不會太困難,也不必麻煩家長在旁監督陪伴。”

孩子用自己做好的迷彩帽隱蔽在乾枯的植物堆里,製造出隱蔽的效果。
採用自然迷彩顏色的香蕉葉做迷彩帽。
乾枯的香蕉葉會呈現出自然的迷彩色彩,老師善用這特點來讓孩子觀察並深入了解到環境中的自然迷彩。
加入愛心,感恩老師的用心。
好男兒當兵去。
“全民兵役,我要入伍!”

做了迷彩布後,就製作迷彩帽子。老師們討論後決定使用氣球和紙盤定型成帽子模型提供給孩子,再採用學校里收集的香蕉葉,因為香蕉葉枯萎後會呈現自然的迷彩顏色。學生們可以直接打開材料包上課。

“這些都是讓孩子親手操作的過程,之後延伸讓孩子以迷彩布打扮自己,一塊布可有多種變化,如綁在頭上和身上,當作是服裝設計,當個小小模特兒。”

孩子用做好的迷彩帽及迷彩布裝扮自己,當小小模特兒。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為人師表也已然挺身赴往戰場,充分利用網絡教學平台,把教書育人的關愛遞送給孩子。縱使隔着屏幕,只要老師用心,學生就會“看得見你,聽得見你,也感覺得到你。”

楊麗華/報導
圖片:受訪者提供

Check Also

踏上特殊教育之路:

成立特殊兒童班12年 西連中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