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兒育女原本是最自然不過的事情,如今卻成為越來越多夫妻難以實現的夢想。雖然造成夫妻推遲生育年齡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生活方式的改變、晚婚和財務狀況,當然還有這兩年因疫情導致的財務狀況不穩定。
隨着醫術的進步,醫學界現已掌握和具備能夠提高懷孕幾率的先進醫療技術。如今,那些擔心衰老的人可以選擇各種方案來解決生育問題,例如體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sation,又稱試管嬰兒,簡稱IVF)。
雙威偉樂醫療中心婦產及助孕專科顧問庄淑美醫生表示,輔助生殖技術能夠有效幫助想要生育的夫妻懷孕生子,其中IVF是目前最有效的助孕方法之一。
她說:“假設你或你的伴侶有輸卵管阻塞、輸卵管損傷、子宮內膜異位症、排卵障礙、精子功能障礙、精子生成障礙、病因不明的生育問題或遺傳疾病,或曾做過輸卵管絕育術或男性絕育術,或希望在接受癌症治療前保留生育能力,都可以考慮接受IVF治療。”
“非整倍體性胚胎植入前基因篩檢(PGT-A)是生殖健康領域的一項突破性技術,它是配合IVF進行的一項胚胎篩檢技術,用於辨識和篩檢出健康的胚胎。PGT-A可以提高懷孕幾率,降低流產風險,並將胚胎染色體異常的風險降至最低。在篩檢出染色體正常的胚胎之後,你可以選擇將胚胎移植到子宮內,或將胚胎冷凍起來供將來使用。”
另一種配合IVF進行的先進實驗室技術是精子形態選擇性胞漿內單精子注射(IMSI),這項技術使用高倍率的顯微鏡識別出一般顯微鏡無法看見的精子頭部中的微小缺陷,並將形態正常的精子注射到卵母細胞中,從而提高懷孕幾率。

量身定製試管嬰兒方案
每個人對各種藥物的反應都不同,完成治療的所需時間也不同,因此每個女性接受的IVF治療方案都是量身定製的。庄淑美醫生建議病人在接受治療前,進行完整的健康檢查和血液檢查,以找出不孕症的原因。
她解釋,“一些女性可能會在完成一個IVF周期後就成功懷孕,而一些女性則可能需要嘗試幾個周期才能懷孕。女性在治療過程中會面臨一些挑戰,包括需要每日注射IVF治療的藥物,以刺激卵巢產生成熟的卵子。在你開始你的IVF周期之前,我們的護士會先詳細介紹所有關於注射藥物的信息,這些都是你必須掌握的信息。”
男性不孕症及治療方法
生兒育女是夫妻共同的責任,社會應該多加認識和關注男性不孕症,畢竟無論是在大馬或世界各國,男性不孕症的病例都正在攀升。
婦產及助孕專科顧問法拉梁拉赫曼醫生說:“與女性一樣,男性的生育能力也會隨着年齡的增長而下降。但與女性相比,男性不孕症比較不容易被察覺。男性的生育能力通常會在40歲起開始下降,使他們所製造的精子的質量變差。”
她說,人們很少談論男性不孕症,因為不孕在許多文化中依然是一件恥辱的事,尤其是在重視男性陽剛之氣的亞洲文化。
“我們必須提高社會對男性不孕症的認識。人們應該了解,生活方式和環境因素確實會影響男性的生育能力,例如吸煙、吸食大麻、酗酒、肥胖和荷爾蒙治療都會導致精子質量欠佳。”
她也補充,“造成男性不孕的原因有許多。有些是先天性或遺傳性因素,即這些男性自出生就有不孕問題。其他的病例則屬後天性因素,例如由手術、創傷、感染、睾丸疾病、原本患有的疾病或某些藥物所致。不同的病因需要不同的治療方案。”

檢查精子質量
若要檢查男性是否有質量欠佳的精子,醫生可以進行簡單的精子檢查,以了解男性精子的數量、活力和形狀。如有必要,醫生會根據精子檢查報告中的各個參數評估病人是否需要接受進一步的檢查,例如血液荷爾蒙檢查。
“假設男性面對勃起或射精問題,或受困於由之前的生殖器手術或癌症治療(例如化療)造成的生殖器官問題,他們應該懂得主動求醫。要是男性並沒有上述問題,並且已經嘗試懷孕超過一年的時間後仍然無法順利懷孕,我建議他們去看助孕專科醫生。”
人們接受IVF治療的原因有很多,對於精子數量非常少或精子活力低的男性來說,IVF也是一種治療選擇。
她指,“假設男性的精子活力低,我們可以通過顯微鏡挑出一條形態最好並且最活躍的精子直接注射進一個卵子中,讓它們結合成為受精卵。這種方法可以增加成功懷孕的幾率。”

醫療技術在過去數十年來已經取得很大的進展,從一開始只能緩解病人的癥狀,到現今能為不孕症和延遲生育等問題提供各種解決方案。如今,希望生兒育女的夫妻可以考慮使用IVF等助孕治療,並在安全又健康的情況下懷孕生子。
位於吉隆坡的雙威偉樂醫療中心的雙威助孕中心(Sunway Fertility Centre),為民眾提供包括IVF在內的各種助孕治療。
由法拉梁拉赫曼醫生和庄淑美醫生率領的助孕中心提供的服務包括生育能力測試、體外受精(IVF)、宮腔內人工授精(IUI)、卵胞漿內單精子顯微注射(ICSI)、胚胎植入前基因篩檢(PGT)、冷凍保存技術、子宮內膜容受性分析檢測(ERA)、腹腔鏡手術和各種婦科疾病的治療。
其設施包含諮詢和輔導室、手術室、治療室、精液採集室、男科實驗室、胚胎學實驗室、冷凍保存室、手術後恢復室、日間護理室以及用於各種助孕和婦科手術的最新醫療技術和系統。


整理:章欣嵐
圖:雙威偉樂醫療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