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花被人們號稱死不了,皆因它有一身傲骨,從不選擇土地肥沃與貧瘠,且烈日晒不死,雨打從不低頭。只要它身還在,太陽升起必開花。如果把五顏六色湊齊了,小花燦爛地盛開在陽光下,紅色、白色、粉色、黃色、玫紅、紫紅、橘黃等爭奇鬥豔煞是熱鬧。”

人類是富有情感生物,無論是多麼無情,也一定會在不同的時間體驗不同的情緒,特別是消極的情緒。有一回帶着沮喪的心情駕車,路經一段住宅區時,忽兒被路邊的一大片小紅花給怔住了。看它們開得正盛放,毫無雜草的侵襲,看來主人家是有在細心照料。從此之後,這片“紅海”便深深烙印在腦海中。

事過境遷,沮喪過了,紅海的美麗依然存留在心中,每每經過此地時,總不忘多看幾眼,甚至不吝與友人分享,這片小紅海就像一個按鍵,欣賞完之餘,可以減輕心中那股莫名的暗涌!
後來的後來,終於知道這片紅的真實名字啦!原來它就是小時候公公最愛種的一種小花。不記得並不是遺忘童年,而是這花有着幾十個“樣貌”,單是名稱都有好幾個﹐顏色更是有紅、深紅、紫紅、粉紅、橙、黃、白、白裡透紅……。

是太陽也是牡丹!
說到太陽花當然不是在說頂着大腦袋的向日葵,而恰好此花也被人們稱為太陽花,只因,它們會在太陽高高掛之時,開得特別燦爛特別壯觀,如此一看,被叫太陽花也不奇怪!除此之外,也有人稱它為“死不了”,這名字是不是讓你想起了誰了呢?
實不相瞞,這名字倒是讓筆者想起台灣已故影星許不了。仔細一想,許不了一生把歡樂帶給別人,卻把眼淚都留給自己,不曉得與這花是否一樣,把燦爛留給人們,把枯萎留給自己。

此花被人們號稱死不了,皆因它有一身傲骨,從不選擇土地肥沃與貧瘠,且烈日晒不死,雨打從不低頭。只要它身還在,太陽升起必開花。如果把五顏六色湊齊了,小花燦爛地盛開在陽光下,紅色、白色、粉色、黃色、玫紅、紫紅、橘黃等爭奇鬥豔煞是熱鬧。

自上回的限制令待在家時,筆者家中就多了幾處小花的所在地,鐵圍欄上、空地里、小花盆中,只是將它們的花枝掐下並重新插上,不用多久就可見到花苗慢慢長起來了。再過一段時日,紅莖綠葉的花枝將花盆擠得滿滿的,一部分竟耷拉到花盆外面,頗有長瘋了的意思。所以,那段禁令時期,睡醒看着這些花花綠綠,為焦慮的生活增添了一絲生機。

太陽花屬馬齒莧科植物,算是不怎麼值錢的小花小草,到花店裡找,一小袋兩塊錢可買到。有一年,買了一大箱子回來,用了一個下午就把它們全種在空地上,經濟又輕易。它還有個名字叫松葉牡丹。其實,這個名字起的最為形象,松葉是說它的葉子像松針,牡丹則是它的花像極了那國色天香的牡丹,可以說是牡丹花的微縮版。

是平凡又美麗的夏日使者
此外,它也叫半枝蓮,而闊葉的學名大花馬齒莧,或者闊葉馬齒莧,二者都是馬齒莧科植物,只是葉子型態不同。若硬要說此花有什麼稀奇,不僅路邊常見到,更是平凡得不行。可是如果告訴你,此花其實有好幾十個品種,它們花色花型各不同,一時半會都收集不過來,你還會覺得它們無趣嗎?

比如太陽花和牡丹花同樣有單瓣和重瓣之分,單瓣的開得精巧別緻,如藏族草原上的格桑花般靚麗,重瓣的恰似小一號的牡丹花,不失雍容華貴。它們不必佔用多大的園子,卻同樣可以讓人領略國色天香的神韻。它是夏的美麗使者,是在陽光燦爛的日子裡給人無限喜悅的花。
●好種易養的太陽花
前面提及,太陽花有很多名字,有人叫它太陽花或死不了。這是根據它的生長習性起名的。它們花看似嬌貴,卻不懼陽光曝晒,只為太陽而生,多雲或陰天的日子,太陽花像鬧情緒似的半張半合,絕不綻放,那狀態又好像賣萌小姑娘的紅唇。但在晴朗的日子,太陽花則五彩繽紛地開出一片精氣神來。花開的同時,不忘結出密密麻麻的綠色花蕾,這是太陽花的第二、第三梯隊,次日,各色將花蕾撐裂一道口綻放出來。

基本上它們非常好養,不用怎麼照顧。不過都叫太陽花了,它們自然更適合生長在炎熱乾燥的地方,比如陽台上的盆栽或吊盆,絕對不能在室內。而且想要多開花,一定要保持每天有8小時以上的直射光,另外就是注意保持土壤略微乾燥,避免過度頻繁澆水,土壤要完全乾透之後才能給他補充水分。

繁殖太陽花的方法,就是用枝條扦插,只需要剪下來一段段的太陽花枝條,每一段大概有9厘米左右,剪下來的太陽花枝條可以直接扦插在疏鬆的沙質土中,要慢慢見光。扦插之後要澆水一次,太陽花是非常特別的植物,即便是枝條頂部帶有花苞,也可以直接扦插,而其他花卉則不行。

養太陽花是極其簡單的,想要它開花更多,一定要注意定期修剪,枝條長到15厘米長就可以進行掐頂,促進不斷分枝,分枝長多了,才能孕育更多的花朵。如果太陽花在生長的過程中一直都沒有修剪,那它的分枝會很少,開花也就會很少了,在花朵凋謝之後要及時剪掉殘花,除非你要讓它結果採收種子,否則一定要及時去掉殘花。

雖然對於部分人而言,此花或許不是高檔貨,看起來不高貴,但是,若沒有這些平凡的花兒怎麼襯托出別的花兒的高貴?況且,跟我們人類一樣,不比較不攀比,各花入各眼,哪怕再平凡的花,它開得怒放開得正合我心意,就是一朵上等花。
綜合文:薇恩
部分圖片取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