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你不孤單》這本書沒有作者,只有數十位憂鬱症患者和他們寫的66封信。收到書後,那書房立即翻閱,讀了幾封信之後,感覺平平淡淡,字句並不動人,也沒有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因此,翻了一翻就將它擱在床頭。
近日職場上的霸凌事件逼得那書房的憂鬱症複發了,身處在黑洞的邊緣時拿起《親》來讀,這一次讀起來感覺竟然不同了。那些像白開水一樣無味的信件,沒有華麗辭藻,代替患者道出了當下說不出,或是說了出來也不會有人理解的心情和感受,比如:“跟着病症而來的徹底絕望和自我憎恨的感覺”、“帶着沉重的心過生活,那種感覺幾乎讓你窒息”、“今天可能是你覺得很糟糕的一天……”、“活着的每一天都很煎熬,想到明天醒來又要經歷這一切,像是一個難以忍受的念頭,像是無法逃避,自殺是唯一的選項”、“今天不想起床。不想跟任何人說話。”於是我明白了,這是一本專為患者,只為患者,而且是正在病發中的患者寫的書。平常人或是患者情況穩定時閱讀,可能無法獲得助益或助力。但對於在邊緣或是黑洞里的人來說,那些簡單的話是一份同理,也許有療愈效果,能夠停止內心的抗戰。
憂鬱症患者很難獲得旁人的同理與關心,如果和癌症病患站在一起,大部分的人都會對後者有更多愛心和感同身受,外表看起來沒病沒傷口的憂鬱症患者,往往被忽略,被誤解,被污名化。大家認為憂鬱症患者之所以會憂鬱是自找的、性格悲觀、想太多、不夠努力。大家不明白,是病情導致他們這樣,而不是他們導致自己生病。
有一次,那書房邀請正在澆花的某人去跑步,怎料對方竟熱諷:“我還沒有吃飽”,意指那書房是吃飽了閑空才有時間去跑步。在那人眼裡,能夠每周一三五去跑步是時間很多的人。他不理解,跑步不是我要的,如果有更輕鬆的方式可以治療憂鬱症,我也想要更輕鬆,我何必逼自己跑步。跑步,是我為生命努力,是我在自救的一個行為,不是我太閑空。他會對一個去化療的病人說,是吃飽撐着才能去化療嗎?然而,在這個世界上像他這樣對待看待憂鬱症患者的人很多很多很多。
憂鬱症患者很少能獲得諒解,我想為《親》這本書寫信的那些人,是因此才寫了那些信,希望其他在黑洞中的人,能得到一份同理。所以,如果你覺得這本書不好看,那並不是因為它寫得不好,而是你不了解憂鬱症。
文、圖:那書房@東寫西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