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氣息 / 重任在肩 造福特殊教育

重任在肩 造福特殊教育

《踏上特殊教育之路》系列

為了讓華裔特殊兒有機會以華語作為學習媒介語,也深知這些孩童若被安頓在以其他媒介語來教學的學校學習,等同在障礙之上再添障礙,於是帶着教育的使命,以及實踐平等教育的目標,古晉中華小學第一校特殊教育班在古晉中華小學校董會主席拿督蔡文鐸積極推廣及爭取下,於2021年7月26日成立,開始接納特殊孩童,成為孩子們遮風擋雨的學堂。

古晉一小是古晉第二間主流華小開辦特殊教育融合班,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家長希望孩子能在本身所熟悉的母語教育環境下受教,不求他們成龍成鳳,只求掌握基本知識與生活技能,以便日後自力更生。融而合教育

根據古晉中華小學第一校校長李美髮受訪時透露,古晉一小特教班所涵蓋的特殊教育屬於教育部主流學校旗下的特殊教育融合班(PROGRAM PENDIDIKAN KHAS INTEGRASI)。在教育部積極推動下,特殊教育班逐漸發展成融合班,讓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學生與普通班學生一起學習,這也是全球教育趨勢所提倡的融合教育,對所有學生都能帶來好處。

當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學生與正常學生一起學習,他們的吸收能力更快。對正常學生來說,在逐漸熟悉與理解之後,他們會產生同理心,接納他們。

特殊生俱增

校長說,從2021年8月2日開始,該校游傳英老師以上網課的方式正式開課。起初由兩位學生開始,接着增至4位學生,之後繼續增至現階段的23位學生。特教班目前有3位特教老師及一位助理,師資陣容不大,任務卻巨大,為別人所不為之,背負起融合特殊教育的重任。

特教班上課時間為每周一至周五,主要關注年齡介於7至14歲有學習障礙的孩子。所謂的學習障礙,包括自閉症、唐氏綜和症、發展遲緩症、注意力缺陷過動症、閱讀障礙等。這種種的學習障礙使到這些孩童無法如其他孩子般專註於上課認字。

古晉中華小學第一校特殊班在2022年8月5日 開幕,正式踏上特殊教育之路。當天獲得砂婦女、兒童及社區和諧部長拿督斯里花蒂瑪阿都拉(前排右二)出席主持開幕禮,並宣布撥款1萬2千令吉作為特殊班經費。前排右為古晉中華小學校董會主席拿督蔡文鐸。
特殊班黃錦鋒同學參加州圖書館剪貼比賽奪得冠軍。
特殊班的學生參加越野賽跑。
一小參於古晉縣教育部所主辦的特殊班嘉年華,學生表現積極不膽怯。
一小特殊班參與烹飪比賽,學生分別準備三文治及果汁比賽,以及以英語對評審員講解展示作品。
新學年開課,特教生與小一生一起參與迎新周。
特殊班學生參與校內大掃除及油漆活動。
幫助特殊孩子掌握自理學習和生活技能,才是特殊教育最重要的事。
特殊教育融合班需擁有齊全廚具的廚房,培訓他們具備自理能力。
游傳英是經驗豐富及有愛心的老師,從國小特殊班改換跑道至華小特殊班執教。
一小特教生的學習範圍包含課室內評估,特教生個人教育計劃案等。

關注獨立自理能力

他說,特殊教育融合班與普通班級的課程內容大相徑庭,主要關注特殊需要兒童的自理能力和獨立能力,教學上以生活技能為主。 特殊教育班采小班制,分班的標準是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 而非根據年齡或癥狀分派。若某特殊生在某方面學習進度與一般孩子一樣, 學生可以加入主流學校的普通班級上課(Program Pendidikan Inklusif), 這樣該特殊生也可以模仿其他普通班學生的學習行為。

李校長說,相對於普通班級, 特殊教育融合班需要更大的空間來容納更多教材和設備,同時必須設立在學校底樓平地。此外,特教生的學習範圍也包括肢體動作練習和生活技能,所以特殊教育融合班需要其他設備和空間,如擁有齊全廚具的廚房和感官活動室。

眾志成城 慷慨解囊

他提到,在提升古晉一小特殊教育融合班的設備方面,校董部扮演着舉足輕重的角色。校董部在主席拿督蔡文鐸的帶領下,積极參与和監督特教班的設立。此外,鄭國棟副秘書也熱心出資設立感官活動室及添購齊全的廚房設備。實旦賓區國會議員俞利文也撥款建設特教班廁所和提升課室的設備。晉漢連省津貼華小董聯會也通過陳悅枝李秀玲慈善基金贈送電腦和投影機給校方。家長和熱心人士也慷慨解囊,眾志成城,為一小特殊教育融合班注入強心劑。

2022年3月21日,是古晉一小特殊教育融合班的新學年開課日。 在這一年裡,一小特教生也與普通班學生一樣,有課室內評估,特教生個人教育計劃案,寫閱讀報告, 及干預計劃。

與小一生進行融合教育

新學年開課,所有學生都參與了為期四周的迎新周,以讓特教生早日習慣及認識新環境,也促進同學間的互動。

接着特教班學生也被安排參與和普通班一年級學生一起進行的融合教育計劃。融合教育計劃提倡將特教生加入主流班,與主流班的學生一同上課,以提高主流班學生對特教生的接納和包容。

“今年4月19日,特教班為了支持世界自閉症醒覺日,舉辦了蓋手掌印活動。此項活動帶動了所有特教班學生,家長以及普通班教職員,學生及領導層一同參與。”

積极參与校內外比賽

不僅如此,特教班學生也參與學校主辦的閱讀比賽,反毒運動填色比賽,國慶日填色比賽,越野競賽,兒童節服裝表演等。李校長欣見他們比上不足,比下還綽綽有餘,特教生在參與服裝表演的呈現也獲得了台下的熱烈掌聲。

校外賽奪冠

特教生也不錯過校外的各項活動。在今年8月27日,4位特教班學生代表一小特教班參與古晉縣教育部所主辦的特殊教育技能嘉年華賽事。其中兩位學生負責準備三文治及果汁比賽,而另兩學生則負責以英語對評審員講解所展示的學生作品。4位學生積極表現,不膽怯也不遜色。在同年10月15日,特教班學生黃錦鋒也代表一小特教班參加由州圖書館主辦的剪貼比賽,且不負眾望奪下冠軍。

校長認為,特殊生參與各種活動可促進特殊孩子的全面發展,進而提高學生社會化。 在活動的過程中,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了充分發揮,才能得到了施展,學生的獨立性,責任心,參與意識也進一步發展。

一小特教生的學習範圍包含課室內評估,特教生個人教育計劃案等。
特教班老師須尊重每個孩子的本質,陪着孩子一起走。
感官活動室。
古晉一小校長及老師欣然接受挑戰,設立特殊教育融合班,造福更多有需要的兒童。
每個特殊孩子在成長中都有屬於本身的特殊需要,當中獲適當引導的部分孩子,也能表現出讓人驚嘆才能。
特教生的學習範圍包含感官肢體動作訓練。
今年兒童節,古晉一小掀開歷史篇章,迎來了特殊融合教育班的23位活潑可愛同學同歡共慶。
感官肢體動作訓練。
特教生參與服裝比賽,表現穩定。

特教陪着孩子走

李校長說,游傳英老師是經驗豐富及有愛心的老師,她從國小特殊班改換跑道至華小特殊班就是為了響應號召,讓更多華裔特殊兒有機會接受以母語為媒介語的特殊教育。

老師們必須相對性了解每位特教生, 掌握更多教學方法,製造更有創意及趣味的教材,接着依照每位孩子的學習能力,讓孩子更完善的發揮。

李校長說,特教班老師必須懂得尊重每個孩子的本質,陪着孩子一起走。在教導有學習障礙的學生,往往要花上很多時間來收穫一丁點的學習成效。

“例如學生成功穿上校鞋或者握好筆畫線,這些看似簡單的動作,對學習有障礙的孩子來說可是完成了一項挑戰。”

孩子們小小的成功已經是特教班老師驕傲的戰績。特教班老師必須長期不斷的觀察,學習和調整來發掘孩子的需求並幫助他們。當然,要成就特殊兒還須有家長的積極配合,社區的同理和接納。

同理 接納 平等

古晉中華一小在創辦特殊班從沒有到有的過程是艱辛的, 但沒有踏出這一步, 就永遠不會為華裔特殊生爭取到這種福利,古晉華社欠缺的就是這個版塊。 從古晉一小特殊班是古晉第二間主流華小開辦的特殊教育融合班這一點,就可以看到窘境。

如果社會少了醒覺, 就少了接納與缺少這方面的知識, 就造成很多人的不接受。社會醒覺包括了“不要以憐憫的目光看待這一群體, OKU 指Orang Kelainan Upaya 而非 Orang Kurang Upaya。特殊人士需要的並非同情,而是平等。

李校長讚賞校董會主席拿督蔡文鐸高瞻遠矚,同時期望在校董部、校方和社會熱心人士的相輔相成、緊密配合下,一小特殊班能造福有需要的莘莘學子。

參與校內活動,特教生在台上表現泰然自若。
特教班為了支持世界自閉症醒覺日,舉辦了蓋手掌印活動。
面對特殊兒,與他們相處並不需要 “特殊” 對待,而是多一份包容和同理。
特殊班學生參與校內大掃除及油漆活動。
特教生參加三文治和果汁製作比賽。
特殊教育融合班的服裝比賽。

身體力行 實現願景

自4年前接任晉漢連省華小董聯會會長時,蔡文鐸一直抱持着一個願景和理想,即希望在古晉,三馬拉漢和西連省每個教育縣區,至少有1所津貼華小開辦1個特殊教育班。

他說,自己清楚記得在一場交流會中,有一位家長含淚告訴他,迫切希望可以把孩子送去一所有開辦特殊教育班的華小就讀。他當下頓時感覺在社區當中,確實有開辦特殊教育融合課程的需要。

如今他欣見特殊教育融合課程正式在一小啟動,這是多方面合作與努力所取得的成果,除了感謝聯邦教育部及砂教育局快速批准,也感激校董會及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與贊助。更重要的是,感激校長及老師們堅定的信念與意志,欣然接受這項挑戰。

對他而言,願景和理想並非紙上談兵,要身體力行,不是說說而已。努力付諸行動,一切願景都可以實現,再說這項計劃也是旨在滿足社區的實際需求,各造都會樂意支持與配合。

過去多年,西連中華公學是本區域唯一提供特殊教育課程的津貼華小。在晉漢連省津貼華小董聯會積極推動及鼓勵下,目前已有3所華小提供特殊教育融合課程,即新生村中華公學,石隆門大段中華公學及古晉中華小學第一校。

楊麗華/報導

圖片:校方提供

Check Also

踏上特殊教育之路:

成立特殊兒童班12年 西連中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