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好吗?有多久没出家门了呢?是不是每天上网课,每天和家人待在家,每天做着大同小异的事情,说着差不多的话题,小“脑袋”是不是也开始不听话了?有没有感觉自己有点累,却说不出累什么?有没有发现自己忽然变得奇怪,总是无缘无故发脾气?有没有,有没有……
笔者这阵子确实也如上述一样,感觉心里被掏空,但却无法如实表达内心深处的感觉!记得某个早晨网课时,问小朋友为什么要发脾气,他说“我不知道!”;下午跟小女孩说,今天确诊人数又增加了,她竟然头也不回的说“我不要听covid的事情了。”是的,笔者感到疲乏了,孩子们或许也一样。
就在这时候,上了两堂《野人教室》的线上课程,听完野人老师轻松的介绍,看看热带雨林的生物,心里突然冒起了一把声音,疫情将我们困住,但大自然会将对生活的热忱再双手给予。小朋友们,既然出不去,没关系,让我们一起进入野人老师的视野里,去探索、认识和欣赏,那些未知的大自然,绝对会让我们重拾欢乐与寻获知识。
●野人教室
回想我们那个年代的童年,过家家,抓蝌蚪,爬树听风,翻墙,调皮捣蛋地满屋外跑。虽然没有美术班、书法班、钢琴班、小提琴班、英语班……,没有过早地接受着文学、艺术的熏陶,不会刷手机,不会上网,但是也过得充实无忧,回忆起来都是满满的幸福感。
如今的孩子拥有了很多很多,却缺乏了“当下”的纯粹生活。尤其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要么在课室里上课,要么躲在家里玩手机,与大自然的距离仿佛这么近,却那么远了!加上疫情的袭击,孩子们更是束手无策被禁足在内。笔者认为这是何等憾事,因为无论生活多糟,只要能到大自然中走一趟,肯定能将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它就是有着这样神奇的魔力。
对大自然教育保持着同样认知的《野人教室》,为了让广大的孩子们能多亲近大自然,能听到看到大自然的神奇之处,他们推出一系列的自然教育课程,从神秘的野兽到神奇昆虫,甚至从红树林再到淡水湿地,他们都能说出很多让孩子们惊讶的生物和故事。
《野人教室》成立于2020年初,当时由毕业于台湾国立成功大学生物系的野人老师LAM致力推动。成立初期,他们举办了许多实体的探索活动,而从实际上行动发现了小朋友的专注能力在转移,他们就像跟着导览员般限于被动式互动。这样的互动大大的减弱了孩子们的探索。孩子们只是体验,却没学到相关知识。于是为了让孩子们学习更多,他们决定将更多知识演变成影片,这样不但能让更多孩子们参与,也能让他们学到更多。
除此之外,他们的主要对象其实是家长,希望透过家长,能将环境保育的理念传达给孩子们,再扩散到全世界。毕竟,只要家长愿意参与,孩子们自然会热爱。在《野人教室》里,有许多有趣的生态教育教材,每一个影片制作都非常用心,内容也尽量以浅显易懂的方式呈现,让孩子们在户内也能上一堂生动的自然教育课。最重要的是,鼓励父母延伸至线下陪伴小朋友走进大自然,实践“大自然是最好的教室”的理念。
●实际上了一课
有人说,儿童的灵性需要自然的滋养,对大自然的认识需要儿童充分的观察和感知。大自然给儿童提供的是一个更为广阔辽远的精神和自然世界,它并没有偷走孩子的时光,相反地,他通过一只宠物的出生和死亡,一条曲径通幽的小路,一块荒野边上的神秘湿地给孩子带来了无穷无尽的想像和对生命的好奇与尊重,哪怕是敬畏之感也颇有深意。
但其实不仅仅是对儿童,大自然对所有人都仿佛持有魔法棒,能将负能量驱走,将正能量归还。于是,在身心交瘁之时,笔者选了野人老师的其中两堂课,两堂都非常有意思,第一堂主要畅谈马来西亚前15种神秘野兽!野兽已经挑起笔者的兴趣,再加上“神秘”二字更是大大的加重我的好奇心了!
果不其然,这堂课非常有趣,野人老师在介绍动物时非常精简生动,除了图文并茂外,还有一些影片的介绍,让孩子们可以更认识该动物。毕竟有时候单靠想象力是无法将神秘解开。而野人老师每介绍完五种动物,就会出些简单的习题让孩子们动动脑,若你们有仔细听课和做笔记,就肯定不会出错。
从这次的课程中,笔者认知到,原来马来西亚是没有“臭鼬”,在沙巴以及砂拉越出现的叫“巽他臭獾”(Sunda Stink Badger)。但因为和臭鼬是近亲的关系,所以同样是一种让人类退避三舍的动物,当它遭遇威胁时,就会从后臀喷射出一股臭烘烘的黄色油脂液体,这股臭味足可将一只狗熏晕。
不过最让笔者感到野人老师的用心之处,那就是野人老师会特别强调每个词句的正确读音,让孩子们对于这些物种更加印象深刻。而除了巽他臭獾,笔者也认识到原来我们的雨林里,有一种像鹿的物种称之为“赤麂”(Barking deer red mumtjac),每当它们生命受到威胁或者地盘被占领时,会发出如狗吠的叫声,完全颠覆自己想象中的鹿形象。
值得强调的是,报名参与者都会得到“可下载”视频,所以小朋友可以无限次播放,重复学习,直到你们都完全明白为止。看完学完甚至还有证书可下载,这让小朋友更有参与感。
一起“野”起来 (上)
撰文:薇恩
图片取自受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