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夜觀,推翻了對它的刻板印象,它也有一副好嗓子,且叫聲有共鳴變化豐富;它也有淘氣的時候;它們有大大的眼睛和悄悄的動靜;它們不僅會跳還會飛躍;它們是隱身高手;它們更喜歡在潮濕沼澤地里狂歡,它們就是今天的主角婆羅洲蛙!
現今生態平衡受到了極大威脅,許多昔日常見的螢火蟲、鳥、青蛙等生物已日漸稀少。因此,古晉庫巴國家公園(Kubah National Park)成了夜觀婆羅洲雨林青蛙的聖地。尤其在該公園半山處(從山腳步行約20至30分鐘)的天然生態池(Frog Pond),只要仔細的凝聽觀察一下,就肯定有所收穫!
而根據該公園當局的鑒定,至少60多個品種的婆羅洲青蛙棲息在該公園,其中以世界上最小的青蛙“豬籠草姬蛙”(學名:Microhyla nepenthicola,亦稱為豬籠草小雨蛙)為該公園的明星青蛙第一名,可惜當晚並沒見着它的廬山真面目!
不過,夜觀真是件有趣也具意義的事。一路走着聽着蛙聲,讓你彷彿遠離城市的喧囂,回歸田園的心境。而且,寧靜的夜裡帶來不僅是視覺衝擊,更是認識各物種的好時機。接下來,介紹這些雨林青蛙們給大家認識認識!
●小小不起眼、濕濕滑滑的蛙們

學名:Kalophrynus Intermedius
一般名稱:Intermediate Sticky Frog
低地雨林中棲息的青蛙,雌性體長可達40mm,雄性體長較小。臉,胸部,有時還有側面也是橙色的。背部是深棕色的,側面顏色較淺,因為顏色酷似枯葉,所以很容易就錯過它的蹤影。夜裡,它最愛躲在枝葉堆里,讓你瞧不見它。由於這個物種還沒被研究過,因此關於它的資料並不齊全。

學名:Megophrys Nasuta
一般名稱:Borneo Horned Toad
本地名稱:Katak Bertanduk Borneo
它是目前我最記得也是印象最深刻的一隻蛙,皆因它的辨識度太高了,宛如戴上蝙蝠俠面具的它,一出現就定在那,鎮定自若的任人拍照。也因為外型酷似枯葉及呈長三角形的上眼瞼和吻部,所以被名為“三角枯葉蛙”。體積大約10至12公分,由於雌雄蛙外型完全相同,唯有靠體型大小來分辨之,即雌蛙一般都長得比較高大,雄蛙就只有雌蛙的一半大小。
基於它們棕色的背幾乎和枯葉一樣,加上又愛棲息在枯葉堆中,偽裝功夫可是一流。因此,在尋找它們蹤跡和拍攝它們確實有一定的挑戰性,它們一般晝伏夜出,是標準的夜行性地棲蛙類。而在夜裡,多以守株待兔的方式等待食物自動上門,其獵物為體型較小的蜘蛛、小老鼠、蜥蜴、其他青蛙等,習性較接近蟾蜍,而其響亮的共鳴叫聲類似金屬喇叭聲,所以也叫“Horned Frog”!

學名:Limnonectes Malesianus
一般名稱:Greater Swamp Frog / Malaya River Frog
本地名稱:Katak Paya Tanah Gambut
這是一種生活在低地有泥炭沼澤森林的蛙,這個物種可以長得很大,雄性通常是100毫米,甚至可以達到150毫米,而雌性通常體型較小,可達95毫米。且這隻青蛙很有能力捕捉大型獵物。

學名:Meristogenys Jerboa
一般名稱:Slender Torrent Frog
本地名稱:Katak Jeram Matang
它們一般居住在低地和山坡森林的岩石溪流處,這種青蛙經常在晚上棲息在岩石溪流或植被上。雌性可以長到82毫米,但雄性通常要小得多,還有,一般雄性的身體較細長,雌性卻是比較結實,所以性別很容易辯別。而且,這青蛙的鼻子在側面看非常突出。

學名:Limnonectes ibanorum
一般名稱:Rough Backed River Frog
它偏愛寬闊、清澈的溪流和岩石底部。 雌性體長可達100毫米,雄性體長可達130毫米。它擁有強壯有力的大腿,因此跳躍能力非常出色。眼睛和鼻孔之間有條深色條紋,且背上長滿疣。不過目前仍未記錄它發出的聲音,因此有專家懷疑此物種可能是無聲的。

學名:Occidozyga Iaevis
一般名稱:Yellow Bellied Puddle Frog
本地名稱:Katak Lopak Perut Kuning
這是一種屬於矮矮胖胖的小青蛙,身體的底色是深灰棕色,偶爾有一些變化。某些個體,其背部有較粗的淺色條紋。後腿雖然有點短肌肉卻很發達。同時,在一般情況下,雄性比雌性還要小。

學名:Limnonectes Paramacrodon
一般名稱:Lesser Swamp Frog
本地名稱:Katak Paya Kecil
這是一種原始森林和沼澤地區的林蛙。腹部和大腿下部是淺色或明亮的黃色。雄性可長到75毫米,雌性可長到65毫米。

學名:Ingerophrynus Divergens
一般名稱:Crested Toad Frog
本地名稱:Katak Puru Berjambul
它是一種生活在森林地面上的小蟾蜍,經常在夜間四處覓食昆蟲。因為擅於偽裝,所以身體的棕色就像落葉顏色,而且它的皮膚感覺非常粗糙。就像蟾科的所有成員一樣,皮膚分泌物可能是非常有毒的。雖說,森林蟾蜍通常不會釋放出大量的毒素。不過在接觸蟾蜍之後還是一定要洗手!

學名:Polypedates Macrotis
一般名稱:Dark Eared Tree Frog
本地名稱:Katak Pokok Bertelinga Hitam
“黑耳樹蛙”和其它蛙類一樣,雌性比雄性還要大,一般雄性可達60毫米,雌性可達85毫米。對我這種門外漢而言,它和骨耳泛樹蛙不僅名字非常接近,就連外型也差不多。所以要學會辨認它們兩,就從眼下方兩個黑色帶來看,而且黑耳樹蛙顏色較為深點,眼睛看起來更大更向前,手指也比較長。

學名:Rhacophorus Pardalis
一般名稱:Harlequin Tree Frog
本地名稱:Katak Pokok Harlekin
“丑角樹蛙”很容易識別,因為帶著紅色的腳趾,身體側面則是黃色與黑點的結合。丑角樹蛙是婆羅洲的飛蛙之一,生活在樹林冠高處。它們的腳趾之間有蹼,能夠在樹林中滑翔,可以與天堂樹蛇,滑翔蜥蜴,飛狐猴等相提並論,屬於動物飛行員。
成年的雄性丑角樹蛙約50毫米,雌蛙的體積較大約60 -70 毫米。交配的時候,丑角樹蛙喜歡到地面的溪流或水池繁殖後代。雄蛙互相競爭,強者便取得異性的青睞。這類青蛙產卵時會建造泡沫巢,卵寶寶就在安全的泡沫巢孵化變成蝌蚪落入樹下的池塘。

學名:Polypedates Otilophus
一般名稱:File Eared Tree Frog
本地名稱:Katak Pokok Bertelinga Kikir
骨耳泛樹蛙,這種樹蛙的體型較馬來飛蛙大,特別之處在於它們鼓膜上方的顳褶相當突出,看起來像是多長了一對小耳朵。骨耳泛樹蛙若趴在地上不動,看起來就像是被踩扁一樣。骨耳泛樹蛙有著不錯的保護色,這原因出在它身體上的紋路與樹的紋路接近,加上扁平的身體讓它們停在樹上時不顯得突出,所以,骨耳泛樹蛙也有“木紋蛙”的俗稱。

學名:Chalcorana raniceps
一般名稱:White lipped Frog
本地名稱:Katak Berbibir Putir
Chalcorana raniceps是相對較小的青蛙,成年雄蛙體長28-34毫米,雌蛙體長33-42毫米。顏色主要是綠色,鼻子又長又尖。而它的手指和腳趾頭有吸盤,大腿下部可能是紅色的。它很像Chalcorana megalonesa,但要小得多。據推測,它們是有毒的,所以不要觸摸它們。
文:薇恩
圖片攝影:薇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