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世界有1億人患有高血壓,但當中只有40%是成功被診斷出。在東南亞國家,患有高血壓者人數比起歐美國家來的高。
來自亞洲心臟和血管中心的心臟專科顧問、心臟衰竭重症專科及超聲心動圖專家田宛仙醫生在主講主題為高血壓與心臟衰竭之利害關係健康講座會上表示,血壓上升是因為周邊的血管開始老化,當然年齡是最大主因,年紀越大血管就會開始收緊和僵硬,膽固醇方塊的形成也會導致血壓飆升。
她稱,高血壓不僅只是發生在高齡者,如今也逐漸年輕化,年輕人也會患有高血壓。
她表示,心臟是具有輸血到身體其它器官的功能,包括腦部、眼睛等,而當心臟出現僵化時,就會引起心肌收縮。
血壓越高,引發血管疾病的風險相對提高,從醫學方面來看,血壓超過180,就會患有心臟受損的風險。
根據歐美國家醫學心臟病協會指南,血壓指數超過140/90就需要服用藥物控制,而且具有高風險患有糖尿病、心臟病、腎病。
不過普遍來說,只要血壓指數超過130/80,就開始需要服用藥物控制,這對於心臟受損和腎病受損起到很大改進。

與不健康的生活作息大有關聯
田宛仙醫生表示,之所以會引發高血壓,最大的因素是與不健康的生活作息大有關聯,即長期飲食不均衡、抽煙、超重等。當中,也有少數是因身體疾病引發如腎病、甲狀腺問題等,不過大多數都是因為生活作息不規律。
她稱,高血壓後遺症,不單只是心臟血管疾病,癥狀也是非常廣泛。
高血壓控制不好,會引發心梗、心衰等更嚴重癥狀。
她說,當血壓指數飆升,患上心臟衰竭機率就高。血壓指數一旦飆升超過120,風險就會相對提高。
心臟衰竭是由於心臟結構或工作失調引起心臟無法泵出足夠的血液供養身體各器官,或使血液無法正常迴流至心臟,從而造成心臟功能失常的一種綜合征。
這意味着,心衰的時候,心肌功能性損害,隨着病變的發展,致使心臟出現重構,造成心室舒縮功能低下,進而喪失心臟應有的功能。


高血壓如何導致心衰?
高血壓是如何一步步造成心血管事件甚至導致心衰呢?高血壓患者心臟收縮時,通過主動脈把血液輸送到周圍的血管,承受的壓力比正常血壓時來得大,容易形成左心室肥厚;此外,高血壓長期容易在血管中形成斑塊。
在激烈運動、情緒波動等誘因的刺激下,易損斑塊就會出現破裂,斑塊破裂激發血管的自我修復功能,這時會有大量的血小板和凝血酶向斑塊破裂的地方聚集,如果血栓堵在心臟的冠狀動脈就會發生心梗;冠心病、高血壓、心臟瓣膜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均是心衰的高危人群,這些疾病在後期均可引起心衰。
“每3個患有高血壓病患者者當中,就有一人是患上心臟衰竭,這是個很嚴重的情況。”
她表示,在性別上,因男女有別,相對的患病率也有差別。女性對比正常人患有高血壓的風險超過3倍,而男性則是2倍。當中,90%心臟衰竭者都會患有高血壓情況。

田宛仙醫生:
‧ 2001年新加坡國立大學畢業,獲內科和外科學士學位
‧ 2006年獲准英國皇家內科醫師學會會員
‧ 新加坡國立大學心臟中心任職高級顧問
‧ 專註於研究女性心臟疾病和孕期心臟狀況的管理。
‧ 主要臨床心臟衰竭和機械心臟支持、心肌病、瓣膜性心臟病和先進的心臟成像,包括超聲心動圖和核心臟病學技術。
撰文:詹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