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令鼓

文化传承 面向世界

“擂响擎天的鼓声,思我不息的薪传”,此对联在1988年,由老书法家黄石庵题字,对联中蕴藏着节令鼓的文化精神;蕴藏着东南亚华人在传承文化中,绝不妥协的坚持态度。

二十四节令鼓,是一种结合二十四节气和广东狮鼓的鼓艺表演,以击鼓为基础,加上武术、舞蹈和配乐,形成自成一格的艺术。鼓上用书法题写着二十四个节令,鼓手边敲击边舞动身体,鼓声气势磅礴、摄人心魄,阵型不断随着鼓声变换。通过时而刚猛时而细腻的节奏,动感的旋律、柔顺的动作和喊声演变,而形成大型的鼓阵演出。

二十四节令鼓创办人陈再潘曾感慨说过,“马来西亚没有春夏秋冬,却能创立二十四节令鼓,是因为中华文化像蒲公英能飘到任何地方。”

世界首支二十四节令鼓队创立

据悉,陈再藩祖籍广东潮州,是马来西亚第二代华裔。1988年,他和著名作曲家陈徽祟以中国传统二十四节令为创意,结合南粤狮鼓和传统书法艺术的特点,创作了二十四节令鼓。

陈再藩在当年一项全国华人舞蹈节中得到启发,以二十四节气的书法艺术为二十四面单皮鼓“刻背”,并以每一面鼓代表着一个节气,形成天、地、人融合一体的表演概念。世界上的首支二十四节令鼓队,由马来西亚新山中华公会,联合潮州、福建、客家、广东和海南五大会馆出资,在柔佛新山宽柔中学成立。

二十四节令鼓因气势磅礴、鼓舞人心,深受马来西亚华人喜爱。2009年,大马文化部宣布二十四节令鼓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创办至今30余载,二十四节令鼓如今在各地区广传,成为了东南亚华人文化传承的象征之一,也通过留学生远传至新加坡、中国、台湾、泰国、印尼、美国、英国、汶莱莱和澳洲等。

在今年冬奥会上,张艺谋导演以二十四节气为冬奥会开幕倒计时,让更多人认识二十四节气,更有机会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

二十四节令鼓目前主要在校园内传播,吸引众多年轻人参与,陈再潘曾经说过,“这证明东方文化也受年轻人喜爱。老祖宗留下的传统文化丰富多彩,要让更多年轻一代接受传统文化,需对文化不断创新,用今天的方式来包装古时的传统。”

无论是多么具有价值的传统文化,若无后人持续传承下去,也将会销声匿迹。二十四节令鼓,相对幸运,因其拥有着一群热爱它的鼓手们。

在本地,目前在古晋中华第三中学担任二十四节令鼓教练的叶满怀,致力于加强学员们的二十四节令鼓文化,提供长期授课训练,借此栽培新血,让此文化得以传承下去。

每逢学校庆典或佳节表演,或校外的节庆及游神活动,教练们带领着团员穿上红彤彤队服为活动揭开序幕。每位节令鼓团员精疲力尽却也打鼓打得酣畅淋漓,留下珍贵回忆。

保持热忱 坚持不懈

作为鼓队的主力教练,叶满怀需在不同时段,分别往两所学校授课,即三中和古晋七哩商联会幼儿园,另外亦需兼顾自己的工作,在传承文化中可谓不遗余力。

叶满怀是在13岁开始加入鼓队,当时抱着新奇心态,后来认真对待后发现节令鼓有着强烈的吸引力,直至毕业后担任教练至今已5年。对他而言,节令鼓的打法没有定性、非常多元化,更容易被人接受,每个人都可以从中找到共鸣。

对叶教练来说,节令股是一个需要默契、体能、音乐知识和肢体动作编排的乐队。节令鼓是一个集中点,由24位团员凝聚而成,容纳着默契感情技艺,每位团员都必须掌握每个人的感觉,需要一起集体完成。

另一位教练许僡珊则认为,节令鼓是增加自信的活动,对学业成绩不佳的学生无疑提供了另一个平台,展现自己值得骄傲的一块,而节令股将是她一辈子都会经营的兴趣。

古晋三中二十四节令鼓,相对幸运,因其拥有着一群热爱它的鼓手们。
用漂亮的姿势打出振奋人心的表演。
2022年“古晋谁有才,敢敢秀出来”才艺比赛总决赛中,古晋三中令鼓队获得其他才艺组冠军。左为三中校长李志鹏,前排右三为教练叶满怀。

以击鼓为基础,加上舞狮、舞蹈和配乐,形成自成一格的艺术。
团员们在教练领导下马不停蹄在校园范围练习“风火轮”表演。
团员们在教练领导下马不停蹄在校园范围练习“风火轮”表演。
古晋三中节令鼓队特制“风火轮”参与游行活动,让每个鼓都能“动”起来,点子创意又新奇。
在古晋节才艺比赛中,古晋三中节令鼓队以不同民族文化融入节令鼓表演。
以新西兰当地民族毛利人的传统图腾作为装扮,融合节令鼓带来震撼表演。
出发前往表演前合照。每位团员准备尽情击鼓,留下珍贵回忆。前排中为叶满怀教练,左为朱联合教练,右为许僡珊教练。
二十四节令鼓充分体现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
二十四节令鼓目前主要在校园内传播。
廿四节令鼓,以中国传统二十四节令为创意,结合南方广东狮鼓和传统书法艺术的特点,气势磅礴,鼓舞人心。
二十四节气是广大农民农耕的时间表,是必须遵循的自然规律,二十四节令鼓以此来加以体现。
团员参与马来西亚日庆典活动。
廿四节令鼓表演多元,节奏加上团员动作,成为震撼的表演形式。
节令鼓文化,扎根本土,面向世界。

教学挑战

说到教学过程里面对的难题和挑战,叶满怀认为是创新和编排的部分。在节令鼓练习过程中,最重要是保持热忱和不断吸收新知识。在瞬息万变的社会力求创新,接受更多新颖事物。

“其实节令鼓呈现出来的声音只有两到三个,要如何使之丰富多元化 ,就得从框内展现出不同,最大挑战在于创新的编排,但很有可能最终呈现的作品还是类似,所以须不断寻找灵感,思量编排部分,如以不同动作、喊声、道具来加重不同感,或分成男女队员以身材体型来区分。”

“风火轮”鼓动起来

参与2018年古晋节游行前,他和其他教练为了寻求突破,特制了“风火轮”。以木框加上轮胎皮制成轮框,再以之撑起鼓架,让每个鼓都能“动”起来,带来了新风貌,点子创意又新奇。

记得参与游行前,校长李志鹏询问叶教练是否愿意派队参与游行,但因未有安排罗里,所以需要解决这个难题。一般上节令鼓游行表演都在罗里上进行,这一次没有罗里助阵该如何让节令鼓表演“行走”在街上?当时,叶教练和另两位教练就突发奇想,用一周时间改用木轮框将鼓架架起,团员边走边击鼓,利用走动的肢体力量驱使“风火轮”滚动向前。

这对学员无疑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因为不仅要双手击鼓,还要操控前方轮框使之平衡,可谓动用了全身肢体操作。锻炼期间,大家在校园范围练习,刚开始肯定不上手,状况百出,所幸反复练习后全体得以掌握,“动”起来的节令鼓表演也展现出气势磅礴,当时一度引起佳话。

唯有学习更多新事物,才能将二十四节令鼓带往另一个新境界,而非停滞不前,教练们深懂这个道理。

团员练鼓情况

一般上,团员所进行的训练包括体能训练,如跑步、扎马、仰卧起身、扛鼓、叠鼓、排鼓等,还有学习鼓谱、拍子节奏、动作。

如同一般课堂,会有比较快和慢吸收的学生,所以教练须利用不同教学方式才能让众多学生掌握,他们一般会遇到拍子节奏和动作不协调问题。

对于快上手的学员,他们已懂得掌握节奏,可以边打鼓边学。至于学习进度较慢的,他们须从鼓谱下手,掌握左右口诀,算拍子,掌握节奏快慢,还要背鼓谱,再来追求较细节的部分,如表情、动作、肢体、气势等。

创作灵感

脑力激荡寻找创作灵感时,除了搜索资料,教练也需了解自己鼓队的个性,只有团员彻底掌握,才能呈现优秀作品。

他说,三中的鼓队团员偏向好奇心旺盛,教练须不时创造新想法新方向,保持新鲜感,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创作灵感可从生活点滴,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取得。

疫情期间,多项表演、游行和比赛都无法参与,失去了通过令鼓给中学生创造回忆的机会。虽有进行线上交流,但只能进行会议和简单的鼓谱作品交流,无法集体练习。

古晋节三中令鼓队夺冠

刚落幕不久,由古晋南市市政局举办的2022年“古晋谁有才,敢敢秀出来”才艺比赛总决赛中,古晋三中令鼓队获得其他才艺组冠军宝座。当天的演出作品灵感是源自于新西兰橄榄队一项赛前仪式,以纽西兰当地民族毛利人的传统图腾作为装扮,融合节令鼓带来震撼表演。

叶教练说,这次的主题是尝试着把不同民族文化融合节令鼓,希望日后能继续用着鼓声融合世界各地更多的不同文化,让节令鼓表演拥有着世界观,面向世界,当然也希望带领团员到更多不同舞台表演,将马来西亚二十四节令鼓发扬光大。

Check Also

踏上特殊教育之路:

成立特殊儿童班12年 西连中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