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热带雨林一样思考

“我们 从‘无’中看见可能,从‘有’中发掘潜能,从‘多’里体会丰富,从‘稀’里明白珍贵,从‘大’中看见生命的张力,从‘小’中见识生命的可塑性,从‘伪装’里学会笃定,从‘滑翔’里见证奇迹,东马婆罗洲热带雨林无所不美。”——《崩落的野生物天堂》

以上文案写在《东马婆罗洲热带雨林:崩落的野生物天堂》一书里,也被用作台湾《崩落的野生物天堂》生物展览入口处的引文,题为:“雨林启示录”。

也许很多人看不懂这文案的内涵,也体会不到它的深意。听闻在筹备展览的过程中,这文案交给主办单位专员审查时,文案并不被接受。作者解释,这段话是他真心,最想用它来向台湾人介绍婆罗洲热带雨林的几个字。总策展人在听了解释后,容许他的坚持,让这段文案完整地上场。作者他是这么说的:“这是我进入热带雨林这么多年从它身上看到、听到学到的事,我没有写到雨林遭受破坏的现况,因为雨林从来没有对我埋怨过,从没有对我说过不和善的话,雨林只对我说真善美,一如它从来不会对人类不好那样。”为了怕观众看不懂,他将补充解释收录在语音导览解说里。他始终相信,真正懂得婆罗洲热带雨林的人,会明白这文案写的是雨林的精髓。

无,是热带雨林的本质——无四季、无秩序、无养分、无寂静,由于这些‘无’,热带雨林生物从它们所‘具有’的资源上,发展出独特的求生方式;‘多’与‘稀’是指雨林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婆罗洲的雨林物种非常多,并且奇特,但是每一个物种的数量并不多,因而珍贵;‘大’和‘小’指的是热带雨林里的非凡物种,体型或尺寸比一般大许多,或者异常的小;‘伪装’和‘滑翔’是婆罗洲热带雨林生物顺应环境而发展出来的特殊求生技能,这些让全世界生物学者们大开眼界,甚至觊觎我们的宝物。他们知道我们的热带雨林无所不美,无奇不有。

不懂欣赏的人批评这文案是“废文”,他们认为雨林展览应该是知识型的。这点那书房实在无法认同,于我,热带雨林不是一门知识或学术,雨林是我的家。当我介绍我的家时,我会对人说我的家人,我家的故事,我不会说房子的材料。这与学术的层次及深度不同。学者或许知道很多知识和物种,但不一定懂得用心去看雨林,爱雨林。我们的雨林不该是外国学者们用来获取荣誉或学位的工具,不该是伪生态摄影师用来炫耀和提升名气的图像,更不该是为自我保护而用于攻击他人的武器,这些行为玷污了雨林。真正懂得雨林的人,会被雨林影响,像雨林一样思考行事,雨林不会对人类不好,雨林向来沉默,不会用文字来攻击人。雨林是我家,是我爱护的地方,我家不是动物园,如果你喜欢,我欢迎光临,如果你不喜欢,请慢走不送。

《书里那句话》图/文:那书房

Check Also

我們與瘋狂的距離(二)

“精神疾病並非看得見的身體殘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