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是近几年浮上水面并逐渐流行的一个名词,它的出现与游客需求的转变密切相关。因此,被定义为“以人文资源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包括历史遗迹、建筑、民族艺术和民俗、宗教等方面”。通过这种讲究体验和学习的旅游方式,游客可以更深入了解一个社会的发展脉络,对民族和地域的文化也有更深入的感受和领悟。

或许有人会认为,现在的民俗文化都已经开始泛滥,太多商业利益的注入,导致这块领域被有心人利用为敛财工具。其实,若您愿意前来探索,便会发现这样的一块宝地,依然保持最初的纯朴,依然可见最精致的民俗文化展现,以至你走到族里范围,还能勾起一些童年回忆,这就是一种历史与文化的结合。

●文化村的价值
你有没有这种经验?遇到外国朋友问起古晋有什么好玩的时候,你说了一堆吃喝玩乐的方向,但却说不出一个具代表性的座标。就连想要跟外国朋友介绍古晋有多好玩,有多美,却只能含糊的带过,要不就向对方表示古晋就是猫的意思,在这里到处可以看到猫标志,当然还不忘介绍那一朵最引人入胜的大王花和野生红毛猩猩等等。


其实,笔者也曾经有过这种窘境,几年前与家人外出度假时,遇到当地导游介绍他们的城市有多丰富有多骄傲时,导游回头一问我,我的城市有什么值得一游之处,我支支吾吾半刻却说不出重点,所幸导游立马话锋一转,当下真的想找洞钻,如今想起来,真懊恼没替自己的城市争一口气。

古晋除了吃喝玩乐一流,还有许多拥有值得一探究竟的宝地呢!要我说呢,古晋就像一块宝,每走十步路(夸张了些),就会有新发现,而且还不停地在更新发展中,去年你看到样貌,不代表今年就会一样(除了历史文化一带),古晋一直以惊人的速度不断成长中,而今天这一篇旅游版,笔者就不分享登山入海的一面了,而是实实在在,好好的介绍我的家乡的镇城之宝──砂拉越文化村。


大家都知道,砂拉越是马来西亚面积最大的州,同时也是不同民族分布最多的州,为了守住这些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砂拉越首府古晋在位于山都望山下,毗邻南中国海处,修建了一座名族文化村。就如砂拉越文化村官方页面所介绍一样:“它详细且生动的展示与介绍了砂拉越当地的文化与生活习俗。砂拉越的民族多达27支,繁多的族群和文化历史多不胜数。在里头,有九座非常仿真且忠于文化特色的建筑,代表了砂拉越的主要族群。其中包括了比达友人、伊班人及乌鲁人的长屋,本南人的森林住宅,马兰诺人的高脚屋,马来城镇的房屋与华人的农家房屋与塔楼等。在此之中,都有相应种族的成员,身穿他们各自的传统服装与进行着各自的传统活动。每一间房屋都有一个“说故事人”,为参观者专业的形容与分析传统文化与生活习俗。”

在砂拉越,长屋是伊班人、毕达友人和乌鲁人等多个土著部落的传统民居。
如今传统的木长屋已不多见,查实随着时代的进步,也应了长屋的安全起见,从木构造到铁皮再到一排排壮观的洋灰楼,这些长屋的外貌虽变了,但其核心价值仍然保存着,那就是团结一致的力量,如同长屋出现在那时代的背景,同一族人居住在一起,就是为了团结起来共抗外敌。
其实,一般长屋的结构主要分成3部分。一是晒棚(Tanju),用来晒衣服、大米、胡椒或是其他农产品;二是居室,房间和卧室,门户间用木板做墙壁隔开,这里的居民一般都席地而睡,睡在草席或者非常简陋的床褥;长廊(Ruai)是长屋的第三部分,狭长的走廊乃是长屋的特色,也是长屋的精神所在。







后语:
文化村是我童年的回忆,当年的小学生在毕业旅游时,这一站非去不可。后来举凡有外国亲戚到来,家人也肯定首选此处。然而在去年MCO前的一场小出走,不得不说,文化村确实潜在了些许问题,尤其对于一些长辈级的访客们来说,在无人带领与解说下,实在很难对这里产生兴趣。有者甚至逛到一半就意兴阑珊,风流云散。其实“文化”就像一把钥匙,要是解不开,就很难看得透抓个明白!笔者真的希望这么有价值的文化宝地,不应该被岁月淘汰,也不应该被人为搁置。
撰文/摄影:薇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