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大会于2012年宣布3月21日为“国际森林日”,鼓励各国每年逢“国际森林日”,在地方、国家和国际层面举办与森林和树木相关活动,提高公众对所有类型森林重要性的认识。2020年的主题为“森林和生物多样性”,让人马上联想到婆罗洲,因为这里有世界上最古老的热带雨林,也是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之地。

●婆罗洲热带雨林独一无二
1898年,史钦伯(A.F.W Schimper)新创了“热带雨林”一词,意指赤道附近常年有雨有阳光的热带森林,地球上的三大雨林区块,依古典植被生态学或植物地理学的观念与分类制度来命名,即美洲林群系型、非洲雨林系型以及印度-马来亚群系型。虽然,同是热带雨林,但是每种系型都有各自独特的物种、森林类型、生态特征、生物现象、文化、威胁、经济、灾难、环境因子等,因此,每一地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热带雨林。

●古老森林原型
婆罗洲热带雨林是生物学者们最想朝圣的地方,因为这里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森林原型。一亿多年前白垩纪步入尾声,在盘古大陆块裂成北半球的劳拉西亚( Laurasia)及南半球的刚瓦纳(Gondwana)的前后期间,热带雨林可能已经诞生了。最早的被子植物很像现今热带的植相,它们的生活型亦近似。最老的植群,由这里朝向各种干燥热带、温、寒带,发展出新的适应群。婆罗州位于巽他大陆棚上,由于海平面上升,而形成岛屿,很早就与邻近大陆分割,因此这里保存了最原始的物种,而森林也发展得相当成熟。

●物种大宝藏
徐仁修在书中写到:“在热带雨林的大温室里,物种间的生存竞争,达到极为复杂而又巧妙的关系。由于数千万年来环境保持不变,动植物有充裕的时间,毫无障碍地演化成种种形态,使得雨林中的每一个角落,都长满了形形色色的生物品种。雨林不只保存了最原始的物种,也不断出现新演变的品种,因此热带雨林,比地球上任何其他地区都拥有更多丰富的生物物种。”
“生物多样性”又称物种岐异度,是生物界一个较为崭新之概念。简单来说,是指所有不同种类的生命,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其相互交替、影响令地球生态得到平衡。再以更简单的方式来说,森林就像是一个超级市场,而生物多样性就是货品的多元多样,一个物种多样性丰富的森林,就像一个货品齐全、丰富,选择繁多的超级市场,而婆罗洲就拥有全世界最丰富的‘生物超级市场’。在婆罗洲热带雨林的一公顷范围内,就存有超过250种乔木,比温带林多上至少10倍,而每一棵高大龙脑香树就栖息着超过一千种昆虫!

●特有物种多
“特有物种”在生物学上指的是只有在某一特定地理区有,而未在其他地方出现的物种,举例来说:台湾特有种,意思就是该物种只在台湾才有,其他地方没有相同类型的物种。特有物种通常是发生在地理上被隔绝的地区,比如说岛屿。婆罗洲热带雨林中的特有种是世界闻名的多,这些特有物种只在这里有,也只能生存在这里,比如:长鼻猴、华莱士飞蛙、婆罗洲角蟾等等,这些特有种不经常被看到,不仅是因为它们只生存在婆罗洲,也因为它们数量本来也不多。如果这些物种在婆罗洲热带雨林消失的话,那就等于它在地球上消失。这就是为何,特有种非常珍贵。





●生物关系最复杂
婆罗洲因地理环境、地质与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形成八种不同的原始林相,包括:红树林、沙岸峭壁林、泥炭沼泽林、河岸冲积林、热带疏矮林、混合龙脑香林、石灰林,以及高山雨林。由低地、浅山到高山,每种林相适合不同的植物生长,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授粉者(昆虫、鸟类、蝙蝠)和播种者(鸟类、哺乳动物),植物同时也为不同的低级消费者提供食物,接着低级消费者为中级和高级消费者提供食物,此外,不同树木也是不同动物的家,如此一来,整个森林的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形成非常复杂生物关系。

婆罗洲因地理环境、地质与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形成八种不同的原始林相,包括:红树林、沙岸峭壁林、泥炭沼泽林、河岸冲积林、热带疏矮林、混合龙脑香林、石灰林,以及高山雨林。由低地、浅山到高山,每种林相适合不同的植物生长,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授粉者(昆虫、鸟类、蝙蝠)和播种者(鸟类、哺乳动物),植物同时也为不同的低级消费者提供食物,接着低级消费者为中级和高级消费者提供食物,此外,不同树木也是不同动物的家,如此一来,整个森林的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形成非常复杂生物关系。

●砂原始森林只剩下5%
从飞机上俯瞰砂拉越的土地,总是能看到一片绿,这使我们误以为,砂拉越还有很多森林树木,其实我们看到的绿是大片的油棕园和次生林。砂拉越某位领袖在2013年的一次电视访问中,否认森林消失的问题,“砂拉越的森林仍然丰沛如昔,这可以从“谷歌”的卫星图片中看到砂拉越有84%的土地仍然是森林地”。但是,国际非政府组织随后指出,这84%的“森林地”包含了油棕园,有自然作物覆盖的土地只有65%,而没有经历砍伐等人为破坏、仍然维持原生态的原始森林只剩下5%。

●过度砍伐 耗尽资源
在1967年,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建议,砂拉越森林每年的树木砍伐量应以440万立方米为上限,以维持森林生态的可持续性。当时,砂拉越的砍伐量大致在每年230万立方米,未超出建议标准。但1981年以后,情况便急转直下,从砍伐880万立方米,到隔年砍伐1100万立方米,再发展到高峰期的1940万立方米,相当于2660个足球场大小的树林,一年内在砂州消失。近年砂拉越的树林砍伐量稍有回落,维持在每年800万立方米左右,并不是因为情况有所改善,而是可砍伐的树木所剩无几。

上图所示乃婆罗洲不同年代的原始森林覆盖图,地图中的白色代表的是伐木区,绿色代表的是原始森林。岛屿中心绿色那块“婆罗洲之心”森林保护区。1950年砂拉越是亚洲最茂盛的雨林腹地。然而,在1980年代,因大规模的工业伐木活动导致一切都改变了。
●物种最丰饶 损失也最大
两位生物学家菲力士(Quentin Phillipps & Karen Phillipps)综合多位学者们的研究,将面积一万公顷的原始森林转为油棕园所造成的哺乳动物死亡数量估计列出。

菲力士也依据他们在婆罗洲多年研究所得的数据,制作了婆罗洲生物多样性梯度图像,在图像中他们将婆罗洲的林地分为五种,分别是原始林、伐木林、次生林、油棕林、植树林,图表显示原始林拥有最丰富的物种多样性,达149种哺乳动物与220种鸟类;植树林是物种最少的林种,只有4种哺乳动物与6种鸟类,油棕林得物种数量也不乐观,只比植树林多上一倍而已,显然地这两种林与原始林的物种数量天渊之别。此外菲力士在书中也说明,原始林拥有1200种树木,而油棕林只有1种,次生林也只有80种,这些数目字告诉我们,我们曾经拥有很多,如今我们失去很多。
菲力士就砂拉越的哺乳动物生态做了总结:“砂拉越是马来西亚土地面积最大也是最富有的洲,但在过去50年来,它遭受了最巨大物种损失。如今,没有已任何浅山保护区拥有足够大的面积来保护它多样性的野生生物。三种婆罗洲特有种灵长目动物:灰长臂猿沙捞越亚种、何氏叶猴、和婆罗洲叶猴正在绝种的边缘,而长鼻猴的生命也岌岌可危。”


综合报道:戴舒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