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瘋狂的距離(二)

“精神疾病並非看得見的身體殘缺或生理損傷,而是由家庭、社會環境、大腦內分泌等多重因素交織出的心理黑洞,除親身經歷外,常人往往難以感受並理解到底何謂精神疾病”——《成為一個新的人》張子午

從小就聽大人說,不要靠近神經病,他們‘頭腦有問題’,發起瘋來拿刀砍你,不用坐牢。聽到這些話,心裡老覺得很無禮,存有偏見、威嚇,不過我更加好奇,為什麼在法律上,精神病人有所謂的‘免死金牌’。一直到自己患上憂鬱症,成為人們口中的‘神經病’,我才知道答案。

用“神經病”、“頭腦有問題”、“沒有吃藥”來形容精神病人,是件無知、沒禮貌,充滿歧視和傷人的一件事。然而這件事在一般人來看,是說者無心、說說而已的事。說的人絕對不會承認,自己用語言作刀子在傷人,他們不會承認頭腦沒問題的自己,行為比精神病人更存有惡意。

不要用“免死金牌”來諷刺精神病患,先搞清楚自己對司法的認識,了解其中因原。法庭有辯方控方,我們有左耳右耳,我們要聽取兩邊的話。其實,並非所有精神病罪犯都可以通過司法精神心理鑒定,殺死小燈泡的王景玉就被判了死刑。在小燈泡遇害後,小燈泡媽媽在悲慟之中,並沒有責怪王景玉,她心裡想的是:“是什麼原因導致王景玉做出這樣的行為,他有什麼樣的成長背景。”她說,沒有人生來就想要當殺人犯,想要患精神疾病。然而,很多人不認同她的想法。

為什麼精神病患者可以“脫罪”?這是一個很複雜、很難簡單解釋的事。大腦掌控人的行為和思想,當大腦無法保持正常運作,患者的行為就會脫序,無法分辨和控制自己的行為和思想,也不知道自己眼前是真實還是幻覺,他們可能不知道自己有幻覺。有時是病導致了行為偏差,而不是病人自主要做出該行為。比如,憂鬱症病人會出現自殺的病症,很多人以為是他們選擇了自殺,認為他們自私。事實上,和感冒時流鼻涕鼻塞一樣,自殺想憂鬱症的症狀之一,是一些刺激或誘發因素啟動了按鈕。

癌症病因跟基因、體質、環境、飲食和生活習慣等有關。精神疾病跟基因、環境、個人性格、大腦健康有關。患者都是病人,但是社會給予癌症患者的是關愛與支持,給另一方的是指責、歧視、排擠。他們沒有上法庭就被定了一切的罪,而且沒有辯解的機會,社會直接用標籤直給病人刑罰。沒有人自願要得精神疾病,如果可以選擇,病人寧願選擇健康,不要免死金牌。

文:那書房@讀寫西讀

Check Also

我們與瘋狂的距離(一)

這個社會,誰願意與患精神病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