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婆罗洲西北边 系列 有个渔村叫玛兰诺

从没想过,有一天这脚丫会站在婆罗洲的“狗尾巴”上。那日,晴空万里,春光明媚,海水正蓝,人儿逍遥。“大步”小组出走了。

今年初,泛婆大道的起点玛兰诺湾(Telok Melano)正式通车,从此海湾与三马丹之间联通,驱车可直达海湾,再不需要视海况乘船前往。驶在陌生的道路上,没有什么敢不敢的,从伦乐出发的33公里路程,大部分路况良好,路牌多而明显,小金丝雀(车子)不慌张,不迷路,享受着沿途稻田的翠绿与金黄。当蔚蓝出现眼前,我知道我们到了,空中的纸鸢神采飞扬,昏昏欲睡的我的心也开始像太阳一样精神起来,心想起那句话——如果你从不冒险,人生就会与你擦肩而过。

泛婆大道的起点玛兰诺湾(Telok Melano)正式通车,海湾与三马丹之间联通,驱车可直达海湾。

●边境,我这里你那里
一下车一片宽广无边的海步入眼帘,那是我从未妄想过会在我生长的土地上看见的蓝,蔚蓝的天,投射到水面,因为深度不同,映出我以为色泽不一的蓝色:靠近陆地,较浅的海散射出水蓝的色泽,较远一点的是群青,再远一点的是靛蓝,这些蓝都是南中国海的一份子。

大道的第一段开通后,人潮涌入玛兰诺湾,游客制造的大量垃圾污染了海滩,村民随后采取行动,在沙滩上设置多个垃圾篓,也立牌提醒游客文明旅游爱护环境。
游客乘退潮时涉水到对岸,礁石上的两层颜色,显示涨潮时的水位高度。

眼见沙滩上大大小小的人儿,在追逐着,放声大笑着,刚刚才从原始森林出来的我,心头上有那么一阵感觉突凸,违和,先前我沐浴在芬多精里,呼吸着生命之源的力量,被绿色包围的我,心平静,耳清静,身凉爽,而现在一切多么不同——颜色、温度、话语、服装、景物、动作、氛围、速度,而我认得,这是人间,或者,说得更准确一点,我回到了一个同类的世界的小乡区里。同类在同一时间里叫我感觉熟悉和陌生,熟悉是因为有我听得懂的人类语言,陌生是因为不管是游客或居民,他们绝大部份是马来原住民。而这份陌生感或许也是好事,面对陌生的人群、文化和环境,我才会开始明白彼此的不理解、不认同、不相同,然后开始理解,因为不同,所以丰盛。而陌生也让我不带先见去摸索和认识这一个我从未到过的边境——砂拉越与西加里曼丹邻国的边境,陆地与海洋的边境。

黄昏时分,灰蓝的天投影出灰蓝的海。

●渔村,雨季不见渔船
据说‘ 玛兰诺’ 这个名字取自一种名叫‘ 诺(No)’的树,玛兰诺村座落在玛兰诺山脚下的海湾地带,渔村背山面向南中国海,村子规模不大,人口不多,村民十几年前就与本地旅行社合作,办民宿接待国内旅客,这里是游客前往丹绒达督国家公园的出发点或停留点(过去游客从三马丹乘船出发,道路接通之后,现在可以从玛兰诺村出发),每年雨季前后,渔民为游客提供服务,用船接送往返国家公园,也有一些外国游客喜欢健行,从海湾行走两小时,翻过山到丹绒达督。

面海的民宿,只要走出房间,就可以在屋檐下乘凉看海。

民宿经营者说,船在雨季结束后的四月才会开始服务,一艘可容十人,来回一趟收费两百马币,一趟船程大约十多分钟。雨季未彻底结束的三月天,海湾不见七彩渔船,沙滩上也只有一两艘小船在民宿前晒太阳,想来,渔船大概是停泊某处,等待时日出航。办起民宿后,村民也在村里做起小生意,假日摆起摊位,卖点小吃、食物和饮料,或者开个小卖部,做村民生意。

●我们,今日无所事事
长长的海岸线,起起伏伏,勾勒出“狗尾”的曲线,也划出陆地和海洋之间的界线,这条线不断改变移动,海陆长时间借着潮汐的进退在这里争夺和守护地盘,涨潮时海前进一些,退潮时陆地等着收地。

玛兰诺湾卫星地图

玛兰诺湾的海岸线很长(翻开地图也能看得出),退潮后白色细沙坦露在日光下,海陆间的距离拉远,它过渡是宽敞而平坦的沙滩,这里很适合散步,脱掉鞋子让脚板碰触松散细粒,脚底下有时候会传来海水遗留下的凉意,有时候是越发越炙热的高温,有时候我踩着浪的尾巴,感受失去威力的浪沫的温柔,长长的滩,左右都走一遍,起码要一句钟时间,被日烤得浮躁的心,和风声浪声一起走,渐渐地收敛起来。

沙滩上有人在享受自由,有人在重温青春,有人在刻印童年。

周末人多,但大步小组总也能在树荫下觅得一块僻静处,除了发呆什么也不做,沙滩四轮越野摩托在眼前来回奔驰,顺风也好逆风也罢,在没有交通规则的地方,老人、少年、壮丁、女将,有的在享受自由,有的在重温青春,有的在刻印童年。而我,透过镜头窥探和记录他们的一刻人生。

海岸线的尽头是河口,村子后方是红树林,淡水和咸水在这里青蓝交接。

●河口,两界交汇聚头
这海湾的海岸有没有尽头?从地图上看来,按逻辑说,如果没有红树林的阻挡,沿岸步行就能一直走到婆罗洲的西边海角,但这不知道行不行得通,午后五点,我一路走到底,在河流和海的交接处,水位逐渐上升,左手边是红树,右手边是蓝海,对岸是沙滩,从沙滩上残余物的位置看来,满涨时水会淹过沙岸,这时涉水过岸不安全。

越往红树林那边去,水色越青,越朝海的那方走,水色越蓝,我站一个身份多重而复杂的‘口’,这里是河流的尽头,海的开始,这里有淡水和咸水,有青色和蓝色,有河流的给予和海的索取,有山的清凉和太阳的温暖,有山的纯净和海的杂质,有碰撞中菱角钝化的石头和冲击中破裂成角的贝壳,有弹涂鱼跳跃和墨鱼的残骸,还有同样预告着开始和结束的黄昏。河口原来是两界交汇聚头,交换礼物的地方。

雨季过后,就是看海的日子!
多小的孩子,多成熟的大人,多老的长者,我们都拒绝不了对海的喜欢。

●海水,咸咸的黏黏的
不管多小的孩子,多成熟的大人,多老的长者,我们都拒绝不了对海的喜欢。踏浪、逐浪、弄潮、海泳、水球、泡水,做什么都好,总之至少要把双脚弄湿弄脏了才算去了海边。由于是马来渔村,村民都是穆斯林,访客也多是马来同胞,所以那日水上没有泳装秀,顶多只有幼童穿着花边短裤玩沙。

“大步”坐在水里,一动不动,彼此间也没太多言语,就看着浪潮一个接一个扑身前来,感觉自己的无力,任水拍打冲刷,身心随夕阳静下来,静下来才知道,平日里的忙,也是一种懒,懒于观照内心,懒得追问自心的疑惑与困顿,而就在闭上眼感受浪潮的这时候,浪是海的本质,也是生命的本质,生活中 一件接一件的事,和浪一样,会来会去,而我们该做的事就如相信它如来如去。它会冲湿我,它会弄疼双眼,但它也会消退,能做的就和现在一样摊开双手,接受与面对。

或许,来到海边的人都抱着一个企图,希望它替我们带走一些什么,比如:悲伤、忧愁、泪水、思念、复杂,也希望它给我们带来什么,比如:快乐、幸福、欢笑、祝福、简单。

海水留下了巨人的拳头。

旅游资讯:
从伦乐出发,往三马当方向直去,在三马当国小前的路口,左拐进Kampung Pueh路口,接着直上, 直到交通圈按路牌指示选择Kg. Telok Melano。由伦乐出发,车程约45分钟,途中会经过稻田、油棕园和Samunsan野生动物保育区。

報道/攝影 : 戴舒婷

Check Also

“洞”悉生命(一):傳說與真畫

書寫尼亞石洞群是一件十分困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