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为赢VS生而为输

近日,在中国某播放平台的节目广告中瞥见“生而为赢”这四个字,是一个运动竞技节目,既然是比赛,所以说“生而为赢”,其实没有什么不对。

只是,把“生而为赢”放在生活中,其实能有不同解读。首先是“为”这个词,你可以说是生来就“成为”赢家;你也可以说生来就是“为了”赢。这二者的意思可是差天差地。一出生你就是人生赢家,这得是上辈子积了多少福气啊,首先父母双全、家境良好、衣食无忧,你就已经赢了这世上多少人了。生而“为了”赢,个人解读是,那是自己内在的驱动力所使,让你自己想要证明实力争输赢。只是生来就有这种“想要当赢家”意识的婴儿,或许不那么常见就是了。

这两者虽然意思不同,但毕竟都还是属于幸运、正面的形容词。那么,如果是“生而为输”呢?生来就“成为”一个人生输家,另一个意思相信比较难立足,毕竟不多人是“为了”输而有所作为吧?

“生而为输”是什么概念?这让人想起了近日上映的《小丑》这部电影。(以下涉及剧透,请谨慎服用)抱着观赏又一商业片,同时没有任何期待心态走进电影院,结果是“真香”(主要用来表示某人预计的事情和最后的结果截然不同的一种心理状态。)了事。

结束后胸腔充斥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所以搜寻了不少影评,想要获得“对啊就是这个感觉你说得太对了”这类共鸣,后来发现,越挖越深层。整部电影,其实就是一个铺陈,讲述整个城市、整个社会,是如何让小丑一步步成为小丑的。

精神病患者、社会底层,同样有个精神病母亲要照顾,服用七种药物,苦苦在这个不安定的城市挣扎生存。被小混混欺凌、以为是友好同事背后插上一刀、以为温存的恋爱最终是自己幻觉、疼爱的母亲居然还是虐待自己的元凶之一。这不正符合“生而为输”定义的小丑吗?你看着他面向一波又一波的恶意,最终撕下伪装面具,走上癫狂、邪恶。这过程为何揪心,因为在他一步步迈向扭曲的过程中,但凡有一丝善意也好,只要有一个“如果他她不那么样/如果他她这样做”出现,也许就可以挽救这一切结局的走向,只是,可惜没如果。

而,和小丑直面对立的蝙蝠侠,也不正好是“生而为赢”的人生赢家吗?爸爸是城市里头的头号富翁,自小生活在衣食无缺的环境里头,被保护得好好的。以最好的方式,过最好的生活。

“生而为赢”和“生而为输”其实没有一个既定论,没有什么“我一定会成为好人”或“我一定会成为坏人”。别忘了,世界如何绝望,而我们依然有选择的能力。小丑和蝙蝠侠,在不同程度上经历了痛苦,也只是在最后选择了和彼此不一样的方向前进而已。

影片上映其实掀起颇大争议,某些人认为片中带有煽动性情节,而关于这一点,影评人《大聪看电影》自有一套看法,“当我们直面暴力的时候,我们才能避免暴力。因为影片暴力的背后,是让人们看到真正的残忍和反感,而且影片并没有把社会映射成万恶的地狱,也没有让亚瑟和观众有共情和共鸣的连结,亚瑟虽然遭遇很惨,但是他本身也疯得让人可恶。影片用压抑负面的暴力情绪,去让观众体会到现今文明社会的来之不易,绝对的自由就像影片中燃烧的哥谭市,这是非常可怕的,这是我们想要的吗?文明大厦有时候是很脆弱的,在文明沙漠中建起一座文明大厦可能需要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但是想要毁灭他,可能只需要一瞬间。”

临终关怀工作者冯以量在脸书分享他的《小丑》观后感,其中一段感触深刻,也分享给大家,“Joker面对痛苦,他也要别人重复其痛苦。Batman面对痛苦,他不要别人重复其痛苦。”

又如同他的#所说,“这世界没有坏小孩,只有受伤的小孩。请善待我们身边任何一个小孩。”

《写生·写活》文/图:伪蓝

Check Also

我們與瘋狂的距離(二)

“精神疾病並非看得見的身體殘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