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謂“淨零”?若將“淨零”一詞放在不同地方的國家上,其含意會因各國不同的國情而各有所異,在美洲、歐洲、非洲、大洋洲、亞洲每個國家對淨零目標的解讀都有所不同。對亞洲國家而言,淨零並不僅僅是減排,它還包括零貧窮,零煤電,同時要確保家家戶戶能享用充足電源,有足夠收入負擔起生活,社區能漸進式發展。淨零是經濟繁榮的催化劑,是在成長中保持平衡。”麥克德莫特(Mc Dermott)水下和浮動設備高級副總裁Mahesh Swaminathan在2025年連結婆羅洲能源大會上說了這番話,那麼對於砂拉越而言,“淨零”是什麼?

關鍵優勢與潛能
馬來西亞是一個小型開放型經濟體,砂拉越作為國家其中一員,在2022年為國內生產毛額做出9.1%的貢獻,雖不是最收入最高者,但在能源轉型方面卻是領頭羊,這不僅是對國家,對婆羅洲和東盟來說砂拉越在能源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角色。
砂能源與環境永續發展部(MEESty)副部長拿督哈茲蘭回答Mahesh Swaminathan時表示,砂拉越被賜予豐富天然資源——遼闊幅員上有森林、濕地和海域,這些天然資源在應對氣候變遷的自然解方中扮演了碳匯的角色;陸地上三百多條河流水資源豐沛,為水力發電提供了舞台;因近於赤道常年陽光普照,能捕獲太陽能;還有風、生物質等可補充不足之處,天然氣可作轉化的過渡。這些資源提供了至少八種不同形式的能源選擇,讓科技解方得以施展,使砂在能源轉型上佔了優勢和潛能,其中水力發電是最有利(力)的支撐。

砂能源結構現況
砂拉越的主要能源供應者是隸屬於砂政府的砂能源公司(SEB),該公司是目前我國最大的再生能源開發公司,也是我國最大的再生能源供應者。在2010年,砂能源供應主要來自化石燃料,煤炭、柴油和天然氣,分別貢獻了35.7%,11.3%及44.2%的能源,支撐了砂92%的電力需求。而在2020年,砂能源供應發生180度的轉變,化石燃料能源供應的佔比減少了60%,相反的水力發電從2010年的8%增加到68%,兩者的角色大對調。
2024年,SEB在砂的可用總裝機容量約為5,745兆瓦(MW),最大電力來源是水力發電(68%),三座主要水電廠——峇當艾、巴貢、姆倫水壩的發電量為3,452兆瓦,輔以本地的熱能資源(天然氣與煤炭)。砂拉越有三座燃煤電廠,分別為:實仁甲燃煤電廠(210兆瓦);沐膠燃煤電廠(243兆瓦);萬年煙燃煤電廠(578兆瓦)。加上民都魯天然氣電廠(280兆瓦)和美裡電廠(50兆瓦)。
這八座電站的總裝機容量為4,640兆瓦,連接至砂拉越電網(即連接發電廠與各城市、鄉鎮配電網的超高壓輸電線與變電站系統)以確保能源安全與多元性。此外,為了滿足林夢與老越北部地區的用電需求,當地還設有兩座城市-鄉村混合的柴油與小型水電站,總裝機容量為43.5兆瓦。另外預計2028年完工的巴類水壩,將為砂拉增加1,285兆瓦電力。砂拉越擁有足夠的能源來滿足人民的生活需求和社區經濟發展。

能源為砂最大排放
不過,與全世界其他地方一樣,能源貢獻了大量碳排放。MEESty根據2016年大馬溫室氣體排放量來估計砂拉越的碳排放貢獻,該年砂總排放量為33,627吉噸。其中能源占了57.25%(圖表4)。另,《氣候追蹤》數據顯示,砂四座電廠與沙瑪拉汝鋁煉廠為砂排放熱點排名的前五大。儘管砂森林碳匯可抵銷其碳排,但為長遠的永續發展,砂必須在能源上做出改變。SEB執行長沙比尼(Sharbini Suhaili)於2023年出席Energy Asia會議期間曾表示,SEB計劃在2030年前將煤電的佔比自目前的18%減少至10%,該機構預計在2028年前關閉實仁甲燃煤電廠,在2030年之後關閉沐膠燃煤電廠,而萬年煙電廠將保留做後備能源以確保能源安全性。


轉型目標與政策
砂政府在電力管理方面被賦予自治權,制定能源轉型策略時它與國家目標和政策保持一致,並依據《國家能源能源轉型路線圖》NETR來制定《砂能源能源轉型政策》(SET-P),從四個主要關注範圍,即:電力、交通運輸、工業和建築著手推進砂能源轉型,以再生能源、氫氣、能源效率、低碳交通、生物質能、碳捕集與儲存、合成燃料、天然氣等八個解決方案為支柱。MEESty在《砂拉越永續藍圖》(SSI2024)草稿中,列出砂能源轉型目標。

砂能源轉型策略涵蓋五大核心重點。第一,建立多元化的能源系統,透過整合傳統能源、可再生能源、潔淨能源,如太陽能、水力、生物質及風能等,降低對單一能源來源的依賴,同時增強能源供應的穩定性與安全性。第二,積極拓展替代性低碳解決方案,特別是在氫能與碳捕集與儲存技術的開發與應用方面進行戰略投資,藉以減少工業、交通等高碳排領域的碳足跡。
第三,推動終端能源消費的可持續轉型,包括提升建築、工業與交通部門的能源使用效率,推廣智慧能源管理系統,並鼓勵消費者採用低碳生活方式,從源頭降低能源消耗與碳排放。第四,全面升級電網基礎設施,以因應日益增長的電力需求和可再生能源接入的挑戰,提升電網的靈活性、智能化與互聯性,確保能源傳輸與分配系統更高效、更具彈性。第五項重點是將砂發展為綠色能源樞紐,推動大型綠色能源項目發展,不僅滿足本地需求,也為區域甚至國際市場提供清潔能源,進而帶動綠色經濟成長與相關產業發展。
砂能源轉型項目ing
砂拉越以其創新的能源開發方式走在前線,透過政府對政府,政府對私企之間的合作,積極統籌與推動潔淨能源項目。
天然氣
天然氣全週期碳排量較低,無需改變現有基礎設施即可使用,且成本較低,因此被視為理想的過渡燃料。砂計劃在2030年將砂天然氣消耗比重從目前的6%提升至30%,這將結合古晉、民都魯、沙瑪拉汝和美裡四個策略中心的潛能,來支持大型工業的發展及能源轉型。
古晉低碳樞紐作為整合式能源生態系統,將建造聯合循環發電廠引入天然氣,連接離岸碳捕集與封存設施、深水港口及物流網絡;民都魯是石化工業樞紐,正擴大高附加價值的下游活動,發展多元產業鏈;沙瑪拉汝是能源密集型產業中心,生產上游副產品如氨;美裡現為虛擬管線系統的節點,支援當地輕工業、住宅與商業用戶。
氫能
砂經濟發展能源公司(SEDC Energy)推行的兩項綠氫項目正在建設中,基地位於民都魯石化工業園區,預計2028年開始營運。這兩個項目將使砂成為全球領先的綠氫出口地之一,並為砂邁向氫能經濟奠定基礎。H2ornbill項目與日本的ENEOS能源公司及住友商事合作,每年生產24萬噸綠氫,以甲基環己烷(MCH)作為氫能運輸媒介,出口至日本。H2biscus項目則與韓國三星工程、浦項制鐵和樂天化學合作。每年生產7千噸綠氫供本地使用,60萬噸藍氨、63萬噸綠氨及46萬噸綠甲醇,出口到韓國。古晉倫布斯建設氫能工廠、加氫站,以及微藻商業化試點工廠也在建設中。
生物質燃料
位於古晉實仁甲燃煤電廠的CHITOSE試驗生產基地於2023年5月啟動,這項由CHITOSE集團、SEB、砂生物多樣性中心以及ENEOS公司合作的項目,以培植微藻吸收從燃煤電廠捕捉的二氧化碳,微藻被轉化為可提煉燃料的脂質,進一步製成生質燃料。預計每年可生產350公噸微藻生質原料,應用於航空燃料、動物飼料與製藥用途。另一項與國油研究公司合作的民都魯微藻商業化工廠,目前正處於研發階段,採用開放池系統與專利凝聚收穫技術,預估日後日產量為20萬桶原藻油,同樣將應用於航空燃料、生質柴油與石腦油。
浮動式太陽能電站
SEB的巴當艾浮動式太陽能電站是砂可再生能源基礎設施的先驅性項目,目前該項目裝置容量為50兆瓦,年減碳量達5萬2千公噸二氧化碳當量。

電網互聯建設
砂拉越-印尼加裡曼丹
2016年,砂拉越與西加裡曼丹之間的首條國際跨境電力互聯網啟用,砂拉越向印尼出口80~100兆瓦的電力。2024年,位於新首都努山塔拉的Mentarang Induk水力發電站水壩工程開始進行,這座水壩由SEB與印尼雙邊合作建造,預計將於2029年竣工,發電力達1.3吉瓦。
砂拉越-沙巴
SEB透過雙路輸電線向沙巴輸送30-50兆瓦電力,為期15年。這項計劃將於2025年完成。這將成為將來與鄰國連接的重要一環。
砂拉越-菲律賓
砂拉越從2026年起,透過沙巴互聯向菲律賓南部供應電力,此電力將來自美裡聯合循環燃氣渦輪發電廠及民都魯三座發電廠。
砂拉越-汶萊
於2030年前與汶萊實現電力互聯,初期出口電力為30-50兆瓦。
砂拉越-新加坡
砂拉越新加坡互聯電網項目,由新國鋪建連接兩地的海底電纜,砂將向新國出口1吉瓦再生能源,預計2032年前完工。長達720公里的海底電纜,其中80%將經過印尼水域,印尼有意開放使用新國與砂之間的公共走廊。這條互聯將進一步實現東盟電網目標。
報道:戴舒婷
下篇再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