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回旧社会的手作艺人,他们挑担提盒,走街串巷,摆卖的手作品常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街头小玩意儿。来到现代,讲求速度快,花样多,市面上看到的大多是机器生成的货品,手工物品渐渐的少之又少,也显得格外珍贵。
无可否认的,手工艺社会里出现了断代层,年轻人不愿学习,工业自动化发展代替了人的双手。庆幸的,在这样的环境下,依然有一些人在坚持手作,用双手去创作去思考,与速食时代反其道而行。
创新手艺人
惊艳的是,他们是八十后九十后的手艺人,眼界开阔,思想创新,在坚守传统手艺岗位当儿,开创出有自己格调的作品,还有道路。坚持加认真,再灌入创新,他们就是手工界里的新气息,新匠人。

眼前这位捏面人陈婉君,八十后,有梦想、有坚持、有认真、有想法、有创新,还有大把的年轻本钱。
每次拿起面团,眼睛就会变得痴迷专注,忘了周围的一切。她会将面团或黏土塑造成千变万化的图样与形状,如卡通人物、神话人物、历史人物、可爱的小动物,甚至卡通版的自己或全家福,她都可以捏塑。


首先,将面团调成不同色彩,通过手和简单工具捏塑,不一会儿,一个栩栩如生的形象就呈现在眼前了。
传统的面人用面团捏然后着色,容易发霉、变味裂开,而她所使用的面团经过改良、防霉防裂处理后,制成柔软的各色面团,当场就能捏塑出各种造型,更可以摆放数年。

凭着巧手就能捏活面团的手艺,婉君经常接获邀请到现场表演制作,如商展、庙宇、生日会、晚宴等场合,有时也会在市集摆摊售卖面粉公仔。她也有提供定做服务,顾客可订购自己的人像公仔,也可作为朋友的礼物,还有置在蛋糕上的装饰等。
2020年一场令人措手不及的疫情,令她很多的计划被迫喊停。即便在逆境里,她没有放弃手工制作的学习,反之在网上学习研究食品,还因此学会了捏出能吃的馒头和汤圆,让她的作品不只是供人欣赏,也能让人吃下肚。面塑与餐饮相结合,题材不断创新,在网络上闯出名堂后,接获不少馒头和汤圆订单,她的手作出现在众人餐桌上。

孩提开始接触
婉君的成长过程里围绕着好多关于艺术的故事。有一个喜欢作画的父亲,一家人会摆摊售卖面粉公仔……从小和捏面拴在了一起,培养了兴趣,长大后飞往国外把手艺练精了,后来再靠着自己不断研究创新,令作品与出路,都发展出更多可能。
沉淀自己,自我增值,摸索自己手作的风格和定位,再坚持自己的信念,这样一来,得出来的结果肯定会越来越好。

问与答:
1)从小就喜欢做各种小手工吗?
答:我从小就喜欢做手工剪纸画画,也最喜欢上老师教的美术课,如今接触捏面手艺已有17年。
2)成长历程中,对你的手工创作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什么?从什么时候开始真正专研手工,成为达人?
答:在成长的过程也有好多关于艺术的故事。老爸喜欢画画,常画很多不同的画。记得小学的时候,要求爸爸和我做了一个灯笼让我去参赛,当时觉得我自己的灯笼跟别人的不一样,别人用灯笼纸做成的,而我的就是用纱纸画的面人在灯笼上,那时还不明白,还觉得有点尴尬,直到奖后我才知道那是创作,好有趣,也因此对艺术更加有兴趣了。

3)你从小的兴趣爱好和你目前的职业有什么联系?是什么机缘让你接触目前的手作?
答:小时候的愿望是希望长大后成为老师,如愿以偿也让我成为一位幼教老师。我喜欢和小朋友互动。
中学毕业后每一年我都随家人到庙宇摆摊,售卖面粉公仔。我那位喜欢捏公仔的哥哥负责做公仔,而我那时只是负责售卖公仔的小妹。有次随手做了一个卡通公仔,一完成后就被客人看上买走了,那时候不但没有伤心,反而激发我对捏塑的兴趣。
为了能更专注在手艺上,就放弃幼教身份去专心学习捏塑,还“胆粗粗”的买机票独自飞到台湾去学习手艺。回来后,所创作的作品都好受欢迎,还受邀请到各大商场、车展示范屋表演捏公仔的手艺,也到过大大小小的学校示范如何捏塑公仔。

4)说说看你的手工制作上有什么技巧?需要注意的事项?还有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答:我每一次开始制作前都必须先洗干净手,然后涂上一层油,因为手一定是不能冒汗的,因为会影响手作的过程和成品。我会准备一块布,也让手保持干净。
5)说说看疫情如何影响你的手工制作?
答:2020年这一场疫情把我原本的计划都打破了。原本与公司约好的活动都被迫取消,尤其是新年期间我都会接受邀请到处去表演和摆摊售卖公仔,但如今都被迫停下了。
不过,在这期间,我没放弃手工制作,便在网上学习研究食品,还因此学会了做出能吃的馒头和汤圆给家人朋友欣赏。

得到赞同后就大胆的在网上售卖,反应也很好,在冬至前夕我还接了好多汤圆订单,把我会的手工艺发挥在能吃的食物上,连身边的朋友都好奇我所做的到底是公仔还是能吃的食物,我觉得很有趣。
6)你的作品惟妙惟肖,请问有什么心得?从何处获得制作技巧?灵感泉源来自哪里?
答:我很喜欢挑战新的作品,把一些可爱的卡通变成立体公仔。空闲时我喜欢上网找资料,不管是卡通、人偶、动物,我都喜欢,最近还加入了一些面包馒头的群组,在那里可以寻找更多灵感,创新作品。
7)制作一件作品需要多长时间?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收获与喜悦,还有手工制作带给你的乐趣。
答:制作每一个作品时间都不同,要看简易度,最快是两分钟完成一个鸭子,人型就要用上超过两小时才能完成。每次做好客人的作品人偶,我自己都会偷偷在笑,因为真的很可爱,也很成功。

8) 一般在制作手工时面对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答:每一次客人给我的订单就是一个挑战,因为要做一个新的作品,都会有难度。一个新作品感觉不像,自己会很挣扎难受,甚至会想过放弃。那时候,我就会深呼吸,扒开材料再重新做一次,要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完成的。
9)你如何看待手工艺术在马来西亚的未来?
答:面粉公仔这门手艺在马来西亚已经很少见了,我想把这手艺继续发扬下去,让更多小孩有机会接触属于我们的中华文化艺术,也让老人找回童年回忆。

10)对于本身的手工制作,是否怀抱一个梦想或有什么未来计划呢?
答:我的梦想就是能够把我的捏面艺术发扬到不同的国家去,让更多人看得见我的作品。
杨丽华/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