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过去两个月的举白旗活动让人唏嘘,这里面有太多的无奈,但是大众勇敢的举起白旗,社会上很多人进行支援,这些温暖的回应让人相当触动,然而,心里的那一面白旗要举起,可能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即便是述说出口,接收的另一方也很难立刻提出一个适合的方案,这就是心理健康棘手的地方。疫情期间相信许多人遭遇不同程度的压力,工作模式、生活作息、经济收入、失去亲人,可能是焦虑、哀伤林林总总,很多人正在经历。去年行管令1.0时,每一天十几个案例当时大呼的好可怕相较现在,才是真正感受到担心害怕焦虑。
所以,今天特别来关注青少年在这段期间会面临的一些情况。

大马23家辅导单位携手发起“2021年疫起守护生命”活动,诚邀13名有相关临床经验的精神科医师、临床心理师及注册心理辅导师,透过脸书直播进行12场专题线上演讲,以在这艰难的时刻与公众一起守护生命,让人人都可以成为自杀防治的守门员。
【马来西亚青少年自杀状况】
全球自杀率相较5年前确有显著的降低,从80万降至70万人。马来西亚的自杀率为5.7%,全球则从11%降至9%。世界卫生组织之前的目标即2013至2020年把自杀率降低10%,也已达到了,下一阶段目标则是降低三分之一的自杀率。马来西亚青少年在2017年时,百分之十的青少年有自杀念头,以性别来区分,女生的数据则比男生高。女生情感心思细腻也早熟,相较男生,顾虑和烦恼部分可能也比较多。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是生理因素,女性青少年在青春期所经历的身体、荷尔蒙变化,明显比男生多很多。尤其是经期部分,相当多的女性青少年会在经前经历身心变化,即便是成年女性,在月事部分还是会遭受困扰。

上个月马来西亚皇家警察发布的一项数据显示,过去三年平均每一天有三至四个人死于自杀。换成人口比例来计算,2019年为1.9%,这个数字肯定是低估了,因为低于一般全球预测,相信是很多个案没有被报道。
【如何及早察觉 青少年自杀行为?】
青少年本身就是一个很大风险,过去三年,每10万人口有12.72%青少年死于自杀,相较于成人数字确实低很多,将近5至6倍的差别,这些数字让临床心理师彭开贤担心,“我国针对青少年的自杀防治工作做得太少了,自杀防治热线可能很多,但是很少青少年朋友会打电话,零零后青少年不会打电话也不爱讲电话,比较倾向于文字讯息,但是我们这方面的服务可能很少。”
自杀案件当中,这些自杀者在自杀之前都有一些迹象:
1)忧郁/易怒
这当中最大风险是重郁症或是忧郁症,情绪低落、易怒,这一项可能很多人未能及时察觉,而仅仅将之归类为脾气坏,其实并不是,脾气倔强可能是忧郁,需要多些关心。

2)兴趣/乐趣减少
对原本喜欢的爱好兴致缺缺,长时间留在房间,很少接触人群。
3)专注能力减退
叛逆的孩子不会想要自杀,当孩子有伤害自己行为时,那就表示他已经不只是叛逆行为,也不是一时贪玩好奇受朋友影响,可能是有状况了。

4)食欲/体重改变
有些青少年食欲改变,可能突然吃得很多。这个更难察觉,因为我们总会觉得孩子发育本来就是这样。有些青少年则相反,完全不吃或吃得很少。这也不容易发现,可能只觉孩子开始注意形象要改变。事实上在忧郁症爆发的时候,有些人会食欲大开或是完全没有食欲,体重会改变,这些都是一些讯号我们要注意。

5)睡眠习惯改变
这也是很常见的部分,尤其MCO期间学校上网课,时间不固定。家长携带孩子来看诊时都会透露孩子晚上不睡觉熬夜至三四点或天亮。睡眠习惯的改变要检查,孩子睡醒是不是精神充足还是依然疲惫,无精打采。如果孩子睡眠时间很长,无论是不是日夜颠倒,只要他睡醒时精神依然萎靡,家长可能就要注意。
6)无价值感/罪恶
觉得自己很糟糕,没有用为父母带来很多麻烦,拖累很多人。东方社会家长可能会灌输一些“不要这么懒惰,爸妈做工赚钱很辛苦,你要努力、振作,为自己的将来打算”,其实他们也很想,但就是做不到。当他们做不到的时候,这个很深的罪恶感,会使他们的忧郁变得更加严重。青少年问题棘手的地方在于一般人可能很容易将之归类为叛逆期,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去观察,其实还有很多迹象浮现。

7)疲累/失去活力
即使吃睡很多还是没有太多力气。最近彭开贤接触的一个孩子就表示,连刷牙上厕所都觉得很辛苦。
8)行为紧绷/呆滞
反应变慢,不如之前活泼开朗。
9)自杀
自杀念头出现后,他们会做什么?
如果你愿意跟孩子多谈、沟通,他会告诉你这个自杀的想法或计划。很多青少年会在网上搜寻自我伤害的方法,或是从戏剧、小说去了解自残的一些相关课题。这个时候他们正在寻找方法,这个是非常危险的讯号。

【站在低谷的人 看不见高峰风景】
韩国首都有一座桥,很多人在那边自寻短见。每一天都有人在那边企图自杀,当地政府为了解决问题,就在桥上装置了电子板灯,显示各种暖心问候语如“你还记得你快乐的时候吗?”、“你还记得你亲爱的家人吗?”;贴上许多心灵鸡汤如“记得,生命永远充满希望”、“记得,明天会更好”,并且粘上了许多笑容灿烂孩子、生命充满阳光等照片,在一年后评估这些暖心问候是否有效。
一年之后,这座桥的自杀率增加了六倍。
虽然自杀率翻了六倍,当中还是有些人成功获救,当地政府便询问他们难道没有看见这些暖心问候吗?“看见了啊,就是因为看见这东西,我才更加想死。”为什么?“这些照片好像在提醒我,全世界都很快乐,除了我。连宝宝都能笑,就是我笑不出。”这些信息会让当事人感觉,我在低谷,而你们都在高峰上。
青少年的心理白旗(上)
资讯来自疫起守护生命系列第三讲
报导:游晼婷
图片摘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