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裔同胞眼里,辣木树是传统的神树圣药,从根到木,从叶到果,全株是宝,是难得一见的宝树。除了被评为营养最丰富的植物,有多种医疗价值外,辣木也以多种用途而闻名。

它的种子被用来净化水,叶子被用作营养补充剂,油脂被用作生物燃料,树干被用作口香糖,花朵被用于酿蜜。叶子、花、嫩豆荚、籽实均可直接食用。用其嫩根磨成的粉,是制作咖喱粉的原料之一,爱吃咖哩料理者不知不觉将辣木融入到生活里。
近年来,辣木的食疗价值和医用价值被广泛认同,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新兴保健型食材。辣木确实全身是宝,花叶、种子、荚果及根皮各具保健妙用,但中医硕士杨素雄认为,“宝”也必须用得“好”,才能病痛“少”,否则效果或反“倒”。

发现辣木营养价值
关于辣木被发掘的事迹,听杨医师娓娓道来。有一年,非洲肯亚闹饥荒,许多人奄奄一息,医疗人员遂进入该国救灾,但他们发现埃塞俄比亚(Ethiopia)的村民,不但无人病亡,而且身强体壮,脸色红润,令医疗人员啧啧称奇,并致力寻找缘由。结果,他们发现该村种满辣木,这种植物非常耐旱,能存活于干旱地区,并在饥荒期间拯救全村人的性命。此消息传开后,医学界专家前往该村研究辣木,发现辣木拥有惊人营养价值。

顾名思义,辣木是“辣”的“木”本植物,它含有葡萄糖异硫氰酸盐(Glucosinolate),当被入口咀嚼后,则会分解产生异硫氰酸酯(Isothiocyanate),此类化合物即是其辛辣味的来源。芥末的辛辣味,同样源于此化合物。
印度国宝级植物
杨医师说,辣木原产地为印度,是印度国宝级植物,其学名Moringa,就是源自淡米尔语。它与中国灵芝及美国西洋参,合称为“世界三宝”,且还有许多美誉如奇迹之树、生命之树、净化之树、植物钻石、完美植物、不可思议之树。

经过研究开发后,日本与韩国将辣木制作药膳、布丁、沙律及营养液,而台湾也曾掀起一股辣木热潮,较后这股热潮传至大马,并被吹捧为具“神奇疗效”的保健品。
一般大众对辣木不甚了解,也以为自己从来不曾服用过辣木,但实际上,当你到咖啡店摊位点用Roti Canai时,你已尝过辣木之味,因为它是扁豆咖喱(Dhal Curry)的配料之一。
本为廉价植物
对印裔而言,辣木是普遍不过的日常食物,许多印裔家庭都栽种辣木,并以其叶子炒菜,或将树根磨粉作调味料,在他们眼中,辣木本是一种廉价植物,如今却已是价格高昂的新兴保健食品。
杨医师表示,辣木的花果叶根各部分虽有相同的营养,但却又具不同功能,其中叶子富含维他命A、维他命C及钙质;辣木籽(种子)可改善三高症状;树根含有生物硷及辣木素,可对治风湿、尿酸、关节病及肠胃病,并具有杀菌功效。
辣木籽味道多变
在药用上,一般选择其叶子,而辣木籽也被广泛服用,只是其味道“变化多端”。根据描述,初入口时,先是一阵异味,接着转为甘甜,尔后变为苦涩,霎那间甜酸苦辣尝尽,百般滋味在舌头。
经捣碎后的辣木籽,也具有净化作用。若将之放入浊水,稍后会变为清水,因此肾病患者不妨服用种子,或将种子泡水饮用,既可净化血液,又能降低三高。
功效被夸大
辣木周身是宝,有的医学家将它视为现代医学救星。不过,辣木是否灵丹妙药,或如商家般所言,拥有诸多“神奇疗效”呢?
一些阐明辣木药用功效的文献,虽有相关实验,却缺乏人体临床实验数据,而且也无后续报道。

杨医师也认为,辣木虽有营养价值,但坊间流传的辣木功效,却过于夸张,民众因将之当作辅助品,切勿完全依赖。
“举例,若你患有三高症状,依然必须如常服药,只是辣木能够加强其疗效,或协助患者逐渐减少药用量。”

勿大量服食
在民间,有者大量服食辣木籽,其日用量多达20至30粒种子,其实这是错误用量。他强调,适当用量为每日1至10粒,每次服用1至3粒。若服用过量辣木籽,虽不致有副作用,却会出现不良反应,如头晕、泻肚子等。

基于辣木属药食同源的植物,因此他鼓励大家多使用天然方式服用辣木,例如直接采集其叶子,而无需经过萃取过程。

辣木小秘方
杨医师也分享一些辣木的养生秘方,如面对脾胃虚弱,营养不良,可将辣木叶、山药、白术各10克,水煎服。糖尿病患者,日常可将辣木叶或根15克,木棉根15克,水煎服。若面对痈疮毒肿困扰,可将辣木鲜叶或果,适量捣烂敷患处。
杨医师也分享两道日常会出现在他餐桌上的辣木养生料理。


辣木南芪养生茶
疗效:补益肝肾、健脾胃、祛风湿。适宜脾胃虚弱、营养不良、术后调补、产后调养及乳汁不足、肾虚腰痛、慢性肝炎、风湿关节病、盗汗、自汗等。
材料:鲜辣木叶枝、鲜南芪根(五指毛桃)各50~60克(一人量)
煮法:水适量,中火煮约1~1个半小时,即可饮用。
辣木素咖哩羊肉汤
疗效:健脾开胃、利湿。适宜胃口不佳、食欲不振、补充营养缺乏、风湿关节痹症。

材料:鲜辣木荚果100克(选嫩荚果为佳),辣木叶适量,1包素咖哩羊肉200克(包含小麦纤维、大豆、玉米、香菇、辣椒、咖哩粉等研制成包装)
煮法:
1)将辣木荚果刨去外皮切段。
2)下锅先煮约20分钟,待荚果软后,倒下素咖哩羊肉,再煮约5~8分钟。
3)盛起碗后,加入适量辣木叶(后下保住营养),即可食用。
保存贴士
住家院子里种有辣木者,可以定期对枝梢上的嫩叶进行采摘,新鲜的辣木叶子可当做蔬菜,可作汤食用,味美可口。相对不嫩的叶子可在采摘后经过焙炒制成茶叶。

若要长时间保存,辣木叶花及树枝切小晒干,并在锅上慢火炒,待存放一段时间后,再次慢火炒烘干,如此可存放一年。
辣木籽容易霉蛀,晒干后可密封包装,并收藏于干燥之处。若因潮湿而生虫,应立即日晒,晒后摊晾两天,待热气散尽凉透后再收藏。
辣木的小档案
学名:Moringa oleifera Lam.
英文名:Horseradish tree
别名:印度辣木、辣树、吉灵豆、山葵树
科属:辣木科(Moringaceae),辣木属(Moringa)
用量:根、叶10~20克,荚果6~12克,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功能:根:味辛,性凉;收敛,止血。
叶、荚果:味甘,性平;补益肝肾,健脾胃。
主治:脾胃虚弱、营养不良、风湿痹痛、肠炎、痢疾、乳汁不足、糖尿病;外用痈疮毒肿。
辣木的形态特征
多年生落叶性乔木,株高可达7~12公尺,树干直径可达20至40公分,树皮为软木质,根具辛辣味,枝梢顶部交织形成2~3排羽状复叶。
叶:羽状复叶互生,小叶卵形,全缘;托叶缺或有叶柄,小叶基部有腺体。
花:花白色或红色,两性,两侧对称,花萼杯状,5裂,花瓣5枚,不相等,下部的外弯,上部一枚直立。
果:果荚长20~60公分,呈束状垂下,每荚含种子12~35粒,表面具纵型条纹,种子有翅。
杨丽华/报导
图片: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