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粽子,让我想起小时候我们家那条小巷子,每次有节日时,左邻右舍都会聚一起办个小活动,而包粽子便是其中一项。记忆中,我们家阿嬷会带着我们几个小瓜和媳妇去串门子,来到邻居婆婆家,然后大家七手八脚的一起准备材料,大伙儿席地而坐,流水线的制作出属于我们自家味道的潮州粽。
也不知道是不是欢乐的气氛、同心协力的因素,总觉得那时候做出来的粽子特别香,也吃得不亦乐乎。而今,虽是物是人非,当年教会我们包粽子的老人都已不在,许多家庭也不再亲手裹粽子了,但粽子的精神依旧代代相传着,就像老人对中华文化的精髓也会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一粒粽子 一份心意

农历五月初五是全世界华人都知道的节日——端午节。千百年来,吃粽子的风俗盛行不衰,而传承,便是一种情怀:一片碧绿、一份糯米、一根丝绳,串起的不仅仅是软糯香甜的糯米,还有旧时情怀,以及千百年来难以割舍的情感。
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端午佳节,由肯雅兰“古晋圣公会”主办的乐龄活动“裹粽传承义卖”,理事长与教会里的姐妹一同表示,希望借此活动能传承端午节的文化内涵,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包粽子这个有意义的习俗。

“古晋圣公会”乐龄组主办的裹粽义卖活动已迈入第三年,每一年评语都极佳。今年,依旧集合了众人之力,卖出了五百多粒,纵使每一位裹粽的人手势不一样,裹出来的形状也大小各异,但好在大家用的馅料都一样,粒粒也真材实料,让裹粽的人开心,吃粽的人也舒心。
●《香菇虾米猪肉粽》

材料:红葱、香菇、虾米、猪绞肉、花生
调味料:酱油、胡椒粉、五香粉、糖、味精、盐
事前准备:
1.将花生洗净,烧开一壶水,将花生倒入,加些盐、八角、丁香等调味料一起焖煮,直至花生变软,再倒出来沥干水分,然后用小火再慢慢炒香。
2.班兰叶挑选较长的,再以沸水烫软。

3.糯米浸泡约莫15分钟,洗净再沥干。下油爆香蒜米与红葱,倒入糯米,翻炒一阵,加入少许酱青、五香粉调味,炒至略显金黄色泽便可起锅。




做法:
1.香菇洗净,沥干水分,爆香后起锅备用。
2.首先倒入些许油,把红葱爆香,再将猪绞肉下锅一起翻炒。
3.接下来倒入香菇一起中火热炒,再添入爆香后的虾米。
4.最后加入调味料就大功告成了。




●《娘惹粽》
材料:蒜米、香菇、虾米、猪绞肉
调味料:黑酱油、芫荽籽、胡椒粉、糖、盐
事前准备:1.把芫荽籽爆香,冷却后磨成粉备用。

做法:
1.香菇泡发后切细丁爆香。
2.锅里下油,倒入剁碎的葱蒜,炒香后,再倒入猪绞肉与虾米一起中火慢炒,加入黑酱油让色泽与味道融合。
3.最后加入芫荽籽和胡椒粉,拌匀。试试味道,不够咸可再加点盐。
4.焖煮五分钟后就可以熄火冷却。


采访/摄影 陈泌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