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手足口病,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的兒童傳染病,由腸道病毒引起,初始癥狀為低熱、食慾減退、全身不適,並伴有咽痛等癥狀,易與上呼吸道感染混淆。後期表現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現小皰疹或小潰瘍。這一期的“空中醫生”,Tea FM Addy邀請張展輝家庭醫生來為我們講解有關手足口症的醫療詳情。

本期醫生簡介
張展輝 家庭醫生
▋畢業於沙巴大學醫學系
▋現在主要專註家庭內科
1)什麼是手足口症?
手足口症是病毒帶來的疾病,名叫柯薩奇病毒(coxsackie virus)和腸道病毒(entero virus)。之所以會名為手足口症是因為癥狀比較常見出現在手腳足和口腔。
2)手足口症是通過什麼途徑傳染?
手足口症是通過口、糞途徑來傳染,患者打噴嚏、流口水,這些液體具有傳染力。小孩子的排泄物、糞便也帶有病毒。若處理不當會傳染其他人。除此之外,我們經常觸碰到的地方有這類病毒的口水或打噴嚏之類也會傳染。

3)比較常聽說小孩子感染手足口症,大人會不會受感染?
雖然手足口症的年齡介於5-7歲小孩的感染力會比較大,但並不排除大人也會感染,同樣有幾率受到感染。馬來西亞在2018年有一個非常大的手足口症的爆發,當時很多大人因為照顧受感染的小孩子,同樣也感染手足口症。
4)有沒有手足口症的高發期呢?
手足口症高發期是依據外國的數據,外國有四季之分,夏天時人多氣溫高,病毒的生存率比較高、傳染快,手足口症高發期會在夏天到初秋。在馬來西亞沒有指定的高發期,只要有癥狀發生就要特別留心。
5)除了手部、腳部和口腔會有皰疹,還有其他癥狀嗎?
手和腳通常有紅斑點,後續會演變成有水皰之類。口腔就有潰瘍,小孩潰瘍疼痛就會影響食慾。其他比較大眾化的癥狀就是發高燒、嘔吐、食欲不振、不想喝水、小孩會疲累,嬰兒會愛哭。

所謂手足口症不一定是同樣時間在手腳出現紅斑點和水皰,或口腔有潰瘍才是手足口症。只要是任一部位有出現紅斑點和水皰,或口腔潰瘍,我們也可以稱她為手足口症。
6)手足口症會導致其他併發症嗎?
會的。併發症會跟着每一個階段影響不一樣的器官。最初會影響腦神經線出現發羊癲、癱瘓之類癥狀,之後病毒會攻擊到肺部,造成肺部積水、肺部出血,最後是心臟,引起心肌炎、心臟衰退。手足口症是會威脅到生命的。
7)採取什麼方式治療手足口症?
手足口症是病毒不是細菌,所以抗生素、消炎藥對手足口症是沒有幫助的。治療方法還是注重在癥狀,比如發燒,我們就要確保溫度不適合太高,會給病人吃一些 Panandol、退熱劑來控制溫度。對於那些會嘔吐或食欲不振的小孩子,盡量確保他們喝夠水,有足夠的水分。如果口腔潰瘍引起疼痛,可以給些冰淇淋、冰棒來舒緩這些癥狀。
8)手足口症會痊癒的嗎?確診過手足口症的小孩子以後再確診的幾率會不會比較高,還是有抗體了就不會再確診?
通常手足口症是會完全痊癒的,時間在7-10天左右。痊癒後有抗體就沒有那麼容易再感染手足口症。
9)如何預防手足口症?
首先了解手足口症的傳染途徑,比較多觸碰的地方需要抹凈、酒精消毒、勤於用肥皂洗手、衛生清理排泄物。確診手足口症必須居家隔離5天避免傳染他人。
文字記錄:小萳
資訊出處:Tea FM
首播:周五上午九時
重播:周日上午九時
官網:teafm.com.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