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之二的距離

“精神疾病在‘正常’社會中長期以來是一種可疑的存在,總是不停被‘代言’。然而當主體現身,我們真的已經準備好傾聽那發自內在的騷動與呼求了嗎?正常、異常的界線,又是由誰來定義的?”——《成為一個新——人》

“成為一個新——人”,這句話是林奕含生前在她的婚禮上說的。那天她說,如果她可以成為一個‘新人’,她想要成為一個對他人痛苦有更多想象力的人,她想成為可以跟那些恨不得得精神病的孩子說:“這種願望不對“的那種人,她想要成為可以讓無論有錢或沒錢的人都毫無顧忌去看病的那種人,她想成為可以實質上幫助精神病去污名化的人。

從事文字工作多年,那書房發現,要用文字感動民眾,讓他們對弱勢群體或產生同理心,伸出援手,這並不難;要用文字來勸導和教育公眾,希望大家改變習慣,以正確的方式一起來保護生態,這有點困難,但是幾年努力的文字耕耘,依然可以看見社會大眾的環保意識提高了;用文字說生死,和環保一樣有困難,但是由於有知名人士不斷的一起投入民眾教育,雖然進度緩慢,但是死亡已逐漸不再是不能說的“秘密”;真正讓我覺得,有心無力,寫再多文字,作什麼樣的吶喊,都無法讓人清醒的,是對於精神疾病的污名化。多年來,我嘗試用自己患病的經歷來向旁人解釋憂鬱症,但始終無法改變任何人對精神疾病的誤解和偏見,能夠真正理解精神疾病的人,始終只是病人自己和心理師,很多時候,患者自己都不了解自己的疾病。就這樣受著別人異樣的眼光和污名化。

若我提出一個問題。請問什麼是精神疾病,你會如何回答?不管你的答案是什麼,它說明了你對於精神疾病的了解。“什麼是……”這是世界上所有教科書最普見的問題,也是最常出現在考試中的問題,是一個能夠幫助人類大腦思考和整理資料的問題。什麼是精神疾病?“精神疾病是大腦分泌與神經傳導功能失調的生理疾病,進而藉由藥物控制。”這是醫生的回答。你真的認識精神疾病嗎?不。你認為自己和精神疾病之間的距離很遠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每三個人之中就有一個人會患上憂鬱症,想一想,如果你的家裡有三個人,你就知道精神疾病有多靠近。

Check Also

我們與瘋狂的距離(二)

“精神疾病並非看得見的身體殘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