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倾听有方有方

倾听,
倾,倾向于人,倾向他角度与立场,不带个人主观与评价。
听,听他谈话内容、肢体语言、情绪、感受、想法、以及有这些背后所代表的意义、价值观和需求。

认真的听,不仅听对方的语言,还要观察对方的表情与体态,只有结合语言、表情和体态,才能完整理解对方的意思。

●用心耳,积极倾听

在辅导心理学中,倾听是一个主动的行为,这个主动包括了心理与生理的专注,因此内涵非常多。倾听范围还包括倾听者或辅导员本身的心理状态,本身所呈现出来的一个语言和行为姿势,可能对对方产生的影响。倾听不是仅仅是用耳朵来听。作为一个普通人,当别人找我们倾述时,我们要如何扮演好倾听者的角色?马来西亚注册与执业咨商心理师林明申林明申建议,倾听的第一步从建立关系开始:“首先要选择一个适合谈话,不被干扰的地方,一个能让述说者感觉安全和自在,让他能随心表达情绪的空间。见面后,我们先透过声音、眼神、身体倾向前等方式,让对方感受到受尊重、重视与被接纳,问问对方是否需要杯温水,之后才进入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的倾听,我们主动建构“沟通四步曲”,即:一、具体化,表达兴趣;二、给予同理心与支持;三、澄清对方的做法或想法;四、了解对方对自己的期望,表达自己的想法。举例说明:

1)具体化,表达兴趣

当对方告诉我们一件事情,我们要表现对他的话题有兴趣,可以继续隐约式鼓励的搭话,比如:“真的哦”、“接着呢”、“然后呢”、“还有呢”等等,让对方感受到我们的专注及与他谈话的兴趣。

‘倾听’侧重于‘倾’,即‘身子向前用心地听取’,含有尊重的意思,要让对方感觉到此时他就是世界的中心,他的一言一行你都能感觉到。

2)表达同理心与支持:

大致了解了对方所谈的内容或发生了什么事,给予情感回应,例如:“难怪你这么生气伤心”、“怪不得你会这么委曲”、“如果我是你,相信也会跟你一样”等等,这些感性的话语话有抚慰的作用,同时能让对方觉得你了解或懂得他感受,对方会感觉舒服和有安全感。

倾听的开始在于选择题刻适合谈话的空间。

3)澄清对方的做法和想法:

了解对方所说的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接着具体和澄清对方的做法和想法。我们用自己的话概述所听到的事,厘清对方的意思,和她一起厘清思绪,帮他清楚和准确地表达观点,照见他做法背后的原因和想法,这有助于他自我探索,同时也让他感觉,这份同在会帮助她成长。接着试问她,接下来的打算,我们可以这么说:“一直发生这样的事情,接下来你会怎么做呢”或“之后你还得去面对,你的想法是什么?”,当我们这么问时,他会开始往内给自己找答案。如果他的回答是:“我不知道”,那么我们就接着下一步。

4)最后询问对方希望你可以怎么帮忙她吗?

这时候才是分享个人经验,说道理的时候。我们可以这样说:“如果我是你,我可能有些想法会和你不一样……”在倾听的开头,我们只听,不给意见,也不评价,让对方有足够的宣泄,把他内在东西说一遍,让他整理自己。那么之后,我们说出的意见,他可用作参考,知道自己接下来该怎么做。另外,先听对方说,能让他觉得我们是同一阵线的,让他觉得我们了解他,调和彼此间的落差,之后他才会接受我们的说法。

普通人一般能完成第二阶段的倾听,也就是初层次的同理。以陪伴的心,让对方倾吐心中感受,释放情绪,缓解压力。但是,生活中不尽然是身边有人陪伴就可以度过、处理和解决的,比如丈夫有外遇,这不是每天有几个姐妹陪伴就能处理的事,对方得回到生活去处理和面对问题,这时候他需要处理的技巧和第三阶段深层的同理。倾听者必须能同理对方的需要、矛盾与生命故事的转折点,有技巧地让对方更清楚看到自己、他一直重复的模式、行为想法,前后的矛盾处等等,这是一般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普通人,所做不到深层的同理,因此,林明申建议,完成第二阶段的倾听后,待对方心情稳定后,鼓励他去专业辅导中心寻求帮助。

●我OK,才顾别人

在训练中,不管作为倾听者或者辅导员,当我们觉得对方所谈的议题碰触到我们的不舒服点时,要先照顾自己。倾听者回去看自己,那是过去生命经验的移情,还是尚未有能力,如果还没准备好,那就不去碰触伤口。作为个人倾听者,这时候我们可以坦白告诉对方:“关于这个话题,我可以感觉到你对我的信任和有些事想告诉我,不过对我来说,这刚好是我的盲点,也是我死穴,碰上这议题我就变得不客观,就会卡住,我可以陪你喝茶聊天,但不能再和你谈这个话题了,再谈下去,可能我就要骂人了。”这让对方明白你是关心他的,只是在某个点上,你帮不上,这样能照顾到彼此的感受与需要。换成是专业的辅导员的话,辅导员可以真诚告诉对方自己的限制,如果述说者同意,可以安排另一个辅导员或志工转接。

倾听者与述说者之间要有界限。

●有界限,合理期待

谈到倾述者和倾听者对彼此的合理期待,林明申表示:“倾述者鼓起勇气敲倾听者的门,这表示他对对方有一定的信任,而一般上他是抱着三种期待而来,一,期待倾听者能提供一些他所需的工具性资讯,比如:辅导中心联络方式;二、倾听者能提供情感上的资讯,即:希望倾听者能理解他的苦,三,是希望倾听者明白他,帮他出面做些他没勇气、做不到或是不敢去面对的事情。”作为倾听者我们需要有智慧,懂得区分彼此间的界限在哪里。所谓人不在其位,不谋其职。当事人的事情,必须由当事人自己处理面对。作为一般的陪伴者,我们可以倾听对方,但是不要跨越界线,替对方做主或采取行动,否则就会变成滥好人。

●我是人,非救世主

倾听者面对伤心难过的当事人,感同身受,想减轻对方的苦,却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或者想要为对方出面出头,这种情况很常见,林明申提醒:“倾听者勿当救世主。作为家人或朋友,基于我们的客观条件,在不赶时间,身体状态允许下,我们乐意倾听对方,但倾听并非替对方解决问题。听人说话要花时间、精神、体力、控制情绪,我们做了就欣赏自己,够好就好,接受自己的不足。”倾听者也不应要对方按照倾听者的方式去处理或面对问题,我们可以建议,但是不能要对方去做,以免给对方造成压力或压迫感,而我们又愧疚自己帮不上对方。

倾听者的角色在于积极地倾听和提供对方精神上的支持,但如果我们的身份是辅导员或心理师的话,职责不止于倾听,我们还要和当事人一起进入第四阶段,也就是让当事人回到生活中去落实他的想法,去实际做一些“功课”,之后回馈给我们,再一起探讨哪些方法或技巧对当事人有帮助或者哪些无效。技巧方面的事,还是让受过训练的专业人士来做比较妥当合适。

●不该说,我就不说

倾听者的反馈是很重要的,这会对倾述者会带来一定的影响,话说得好,它就是创可贴,有抚慰伤口的作用,话说得不好,就会是一把盐甚至一把剑,会把对方的伤口弄得更伤,尤其是对比式的话语,明申举例:“你就好咯,你孩子只是考试不及格,我孩子抽烟打架,我都没你这么难过。”,“我比你更惨,你只是顾自己就好,我还要照顾两个孩子,还要看家婆脸色,”你听了有什么感觉?当述说者说着心头苦的时候,我们的一句:“我比你更惨”,这是很伤的,这会使对方觉得他的苦,微不足道,我们无视他感受,认为他的感受不重要。

倾听者必须知道有什么话不适合说。

明申也指出,“不要想太多”、“我们要积极点,不要这么消极”、“往前看”、“把事情留给时间,时间是最好的医生”、“你要放下”,这些都是有道理没效果的话,也不宜说。有些倾听者甚至会给出一些太过乐观的建议,比如:有没有去拜拜,可能你前世欠他……之类的话,这些更是要不得。

马来西亚注册与执业咨商心理师林明申提醒,普通聆听者与专业辅导员或心理师的倾听层次不同,深层式的同理需要专业的训练与技巧。

如果谈话中,对方沉默,就给对方一点时间,也许他在思考或是调适自己。沉默一段时间后,如果对方抬起头,和我们有眼神接触,我们就适时问他:“你还好吗,你刚才停了两分钟左右,我不晓得刚才那两分钟里,你是想到了什么,还是放空?”。如果对方没有抬头,一直沉默,我们就继续等,如果时间真的太久了,我们可以说:“没关系你慢慢来,跟你的感觉在一起,等你准备好了我们再继续。”一般上对方听了之后,就会慢慢回到对话中。

结语:

大家常说,中文繁体的“听”字,就是倾听的重要技巧,用耳朵听,人在心在神在,一心专注,但是我们常常忘记这个字。如果你需要人倾听,记得找一个合适的人,如果你愿意听,记得做一个要积极地听。古晋心灵扶助协会(Befrienders),砂拉越精神健康保健协会,林明申咨商心理师,以及其他辅导中心都准备好协助你。

报道:戴舒婷

Check Also

我们与经济的距离(五)老木生机延续物命

在永续建筑中,木材是极受推荐使 …